在张家界看山

文摘   2022-09-21 17:50   浙江  

1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底,觉得还是要出去走一走。日复一日的重复的生活使得对时间的感知更加麻木,一晃眼,距离我上次离开本省已经过去11月,即将一年了。

某天看了《人物》里一位持续拍摄三峡移民的摄影师的讲述后,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看看长江三峡。然而今年大旱,而且当时重庆有疫情管控,所以就重新选择了张家界和湘西——这一对在我的list上存在了十几年的遗憾。

张家界湘西是我们大学时固定“毕业旅行”的地方,基本上从大二那会儿开始大家就各种企盼那次集体“出游”。结果却很不幸,出发前的夏天我生病了,不得不放弃了前两站,硬生生地也只赶上个尾巴,凤凰古城。

所以错过了的张家界、芙蓉镇、以及同学们每次谈起来都眉飞色舞的猛洞河激烈水仗,就成为心里一个持久的遗憾了。

而此后,却总也提不起兴趣去重走那条路。

记得那是2006年的10月,我从老家出发,坐了一夜的大巴到达张家界汽车站,再转客车去凤凰。一路弯弯转转的公路,车窗外是湘西层层叠叠的青色山岭,清澈的在阳光闪着绿波的道道河流。

那是我第一次去湖南,随身带了一本旧旧的中学时买的《沈从文选集》,在汽车站,在沿途路上,看到很多背竹篓、包着深色头巾的人,就像他文章里写的一样。

那会儿生病不能吹风,所以全程戴着口罩,而此次出行也戴口罩,顿生出一种神奇的轮回错位之感。

所以这次临时决定出门也没做什么准备,反正现在出门也保不准就遇到什么情况,随缘就好。

然时光荏苒,湘西早就不再是书里的,或是我十六年前看过的样子了。


2

天门山


机晚点,落地张家界已经深夜。

两年前,就是去雨崩徒步那个假期,我计划的是如果找不到一起徒步雨崩的伙伴,就去张家界。所以当时就跟大学同学把张家界两个森林公园的游览路线都问好了。

以这次临时决定出门也没做什么准备,反正现在出门也保不准就遇到什么情况,随缘就好。

天气预报今天是阴,结果一起床发现天上依旧顶着一个大太阳。这几天比起盛夏虽然是降了温,但户外还是晒得慌。旅游小城张家界暑期的旺季人流已经过去,整个城市又恢复了安静,烈日下明晃晃的街道略显空荡荡。

天门山的门票站、索道站也不复人头攒动的热火朝天的排队场景,只留不锈钢栏杆围起来的一圈圈排队通道还显示着旺季时这里是多么拥挤的目的地。

天门山山门,孤峰耸立前方

据说有99道弯的盘山公路:通天大道

寂静的停车场,停得整整齐齐的中巴车,显得有点落寞,连走通天大道的游览线路到了淡季也关闭了。

因而走B线游览的人就更少了

上天门洞和山顶没有游步道,除了旺季开通的九转十八弯、坐得人晕头转向的通天大道,其余就只能通过索道跟扶梯。天门山的门票包含了内部联通的交通方式,搭配成几种路线。时开放的两条路线,A线和B线,游览的地方和方式都一样,唯有方向恰恰相反。

在了解到A线是从下到上游览而B线从下而上时,我毫无犹豫地选择了B线。因为我的膝盖绝对是忍受不了从天门洞前999级台阶走下来的,而且,既然是爬山,那自然是自下而上、层层升高才更有感觉。

高悬于山巅的著名的天门

张家界城市中,抬头就能看见孤峰高耸的天门山,如同一堵巨门般陡立于城市的正南方。  

天门山古称嵩梁山。据传在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山体垮塌,形成穿洞,玄朗如门,吴帝孙休认为这是吉兆,于是改名为“天门山”,山下置天门郡。 

天门山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天门洞是一个典型的岩溶穿洞,这在岩溶地貌中很常见。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导游总要故作神秘地说什么天门洞的形成是一个谜。 

从地理学上解释,就是——在这一片厚厚的碳酸盐岩层还未抬升成山时,沿岩石间的裂缝,在流水的作用下,发育形成洞穴。后来在地质构造运动中此处抬升,洞穴便也随着山体抬升至高处。经年累月,原有的洞道经溶蚀风化,多次崩塌,就形成了两端开口透光的穿洞。

从半山腰看天门洞

天门洞与“天梯”


不过,原本独孤地悬于山巅的天门洞,在人工修建的999级台阶的映衬下,显得巍峨高绝,气势磅礴。在天门洞下的广场仰望天门洞,蓝天白云在洞孔中游移变幻,气象万千。

笔直而上的陡峭台阶,如一条通天之梯。从天梯下的广场,一级一级地徐徐爬升至天门洞下,北侧的城市逐渐展开,视野开阔,云卷云舒。站在天门洞中,仰面望向洞顶,高达131.5米的顶部高旷远不可及。

在天门洞下往下看天梯


天门洞开

从天门洞去往山顶,是让我叹为观止的七级穿山扶梯——在天门山处处能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造工程,比如7500米的索道从城市中央一直修到1500多米的山顶上;比如深深地在喀斯特山体内部挖出了七段超长扶梯。 

七级穿山扶梯让我们在几分钟内就从山腰到达了山顶。 

天门山是岩溶溶丘台地形孤山,四周皆绝壁万仞,陡直耸峙,而山顶却平坦如台,绿树茂盛,木石秀丽,远望宛如古巴伦的空中花园。

如一面高墙耸峙的玉壶峰,灰白色碳酸盐岩

在玉壶峰上远眺另一侧的高空云廊


环山顶的路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线和西线都有很长一段栈道是修在陡直的绝壁之侧,如悬空云廊。相比起闻名遐迩的天门洞和上天门的天梯,沿着山顶平台边缘的行走更让我觉得有意思,行走在高空之中,视野开阔,远山叠翠,云气翻涌,天地尽在眼底。 

不仅能从北、南两个方向俯视天门洞,其中还有三段凌空的玻璃栈道,明亮通透的玻璃下就是万丈悬崖,望下去很是惊心动魄。 

我之前见过栈道两侧山谷里云海升腾翻涌的视频,宛若仙境瑶台。然而我今天没有足够的运气遇见云海。

从北侧俯视天门洞

从南侧俯视天门洞

往北望,远眺整个张家界城市


湖南四水之一澧水,穿城而过

沿东壁栈道行走,东方群峰起伏,青山连绵,苍翠如海,流云蹁跹。山间谷地的田野与村庄,遥遥望去,田园如诗,静谧安宁。 

东线玻璃栈道

东线的悬空栈道


东望,青山连绵,层峦叠翠,园如诗歌

西线悬索桥

而走到西线时,正好是太阳西斜时分。西侧绝壁上的鬼谷栈道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路。灰白色的石灰岩崖壁陡直如削,脚下是幽深的万仞深壑,层峦叠嶂的群山在逆光中变得朦朦胧胧,隐隐绰绰,落日霞光穿透浩瀚烟云,明暗变化,瑰丽奇幻。

前方的城市被阳光映得明亮。沿着澧水分布的房屋林立的繁华城市,难以想象40多年前这里还什么都没有,张家界三个字还只是大庸县的一个

西线的鬼谷栈道,因修在鬼谷洞上方而得名

右侧这座酷似僧帽的尖顶险峰,当地百姓称为“和尚脑”;左侧是赤松峰,相传神农氏的雨师赤松子在此隐居修炼

西线鬼谷栈道,悬于万仞绝壁上

西望,千峰万壑,隐隐绰绰




因为必须坐大索道下山,所以不能等到太阳落山。不过在足足要坐30分钟的索道里,倒是看到了落日像一团火似的隐入了西侧的群山里。 


今天在半山腰远望天门洞时,看到洞顶左侧有一片白。走到洞下才发现原来是顶上的一片岩层掉下来了,正围起来在抢修。

通往穿山扶梯的廊道在天门洞后,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砸下来的大块白色石灰岩块,砸断了下方人们用钢架和钢筋水泥混凝土建起来的平顶。

地球上的任何地貌景观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变化着,不管人类怎么“修索道造电梯”,或者怎么抢修和保护。几千年,几万年后,那个穿洞还是会依照它自己的存在规律,衰退了,消失了。




3

金鞭溪


在张家界武陵源的游览,被核酸检测、关闭的景点、槽糕的天气打乱了。好在我不赶时间,于是在山上一住就住了四天。

第一天上午找地做了核酸,又在汽车站被各种信息干扰后,折腾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是午后了。南门是最早的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大门。此外还有最大的建有“武陵源”标志门的东门、北边天子山镇的北门、西边杨家界的西门,足可见景区之大。

南门前立着一尊画家吴冠中的塑像。在1979年进入大众视野之前,张家界是大庸县下的一个林场,这一年,吴冠中来湖南采风,经当地人推荐来到张家界林场,被金鞭溪、黄石寨的风景折服,除了写生作画,还写下了一篇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南门外的吴冠中塑像

1982年,张家界林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三年后又与北边的天子山、东边的索溪峪合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庸市也在两年后改名为张家界市。所以张家界既是景区名,又是城市名,名声迅速地传播开来。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南门

淡季出门虽然避免了比肩接踵的拥挤,但同时也会遇到一些景点整修、不开放的尴尬。比如7.5公里长的金边溪,就只能游览前面不到2公里,后面一大段都封路了。 

金鞭溪是在流水侵蚀、搬运、重力崩塌等作用下,历经200万年,在古夷平面局部下切形成的一道深邃峡谷。

谷间树林茂盛,绿荫掩映,沿溪而行,两侧一根根拔地而起的石英砂岩峰柱更加显得高峻奇峰兀立,形态各异浅红色的石英砂岩一层层节理分明,像是凿子一刀一刀敲出来似的

一座森林公园里最高的金鞭岩,高达350米,有两面石壁如刀劈般平直,竟呈标准直角形。金鞭溪便是由此峰而得名。

直直挺立的金鞭岩,层层纹理如一条长鞭

只是今年大旱,金边溪的溪水也只剩下浅浅的一层,但溪水跌跌撞撞地流淌过大块鹅卵石的水波和珍珠似的水花,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的缝隙洒在卵石上,闪烁着澄亮的金光。

金色的金鞭溪

被高耸林立的峰群包围,最右是金鞭岩

金鞭溪是森林公园里一处重要的景观,同时也是连接东、南、西几大片区的枢纽。因此这一段路被封,使得我原计划想爬乱窜坡去袁家界,或者到天子山下坐索道的路线都被阻断了。

但是我今天必须要上山的,因为预定了山上的住宿后,我已经把行李托运上去了。对着地图找到最快的上山方式,是搭景区环保车去杨家界索道站,坐索道上山。

转景区环保车经过的龙凤庵


杨家界索道穿过巨大的峰墙

上索道的时候,保安大哥特地关照地问:“这么晚还上去?”因为现在山上供游客住宿的地方已经很少,迁的迁,拆的拆,连原住民都不多了。

我在山上住的村子叫丁香榕,是天子山上一个原生村庄。虽然我此时看到的零星的几幢农舍荒凉、寂静、落败,但几年前这里一度非常热闹:200多户人家,几十家客栈,游人往来如梭,入夜灯火通明。2017年动员原住民迁去山下,现在的丁香榕,剩下4户人家,距丁香榕约4公里外的老屋场,剩下3户。

这是等日落时,客栈彭阿姨跟我聊起的。彭阿姨带我来此之前,还带我去了“大观台”。大观台面朝东方,过去曾是看日出的观景台,但后来也逐渐被废弃了。由此往下去往“一步难行”和“神鸡啄米”的游步道也很久没人走了。

朝东的大观台过去是看日出地方,现在似乎也被废弃了

大观台望见的古河谷

我偏爱于住山上,因为喜欢感受山中的日与夜,日落与日出,星空和彩霞。无奈天公不作美,傍晚时分,云层聚拢,厚厚地遮住了太阳。天际闪过一缕粉色,须臾便暗下去了。

然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我在山上这几天天气最好的一日。

落日时分的晚霞

4

天子山


没看到日落,自然也没有星空。虽然早上定了五点的闹钟,但往窗外一看——能见度不足三米的浓雾,看日出的念头彻底打消。

上午除了天色亮了,雾气一点都没有消退所以第一站袁家界,所有的壮观、峻、奇秀全都躲藏在茫茫大雾中,什么都看不见。

因为忽然收紧的防疫管控要求,今天森林公园里的人更少。往日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的袁家界,都变得空空荡荡,游客寥寥无几。雾气被风吹得飘飘荡荡。整片石英砂岩峰林便在一阵紧接一阵的雾中时隐时现,朦朦胧胧。所以很快速地就走完了袁家界不长的游步道。

下山来到十里画廊时,想起没能走乱窜坡爬山总觉得有些不爽快,当下决定去爬天子山

天子山登山道入口




天子山是武陵源景区最早开发的景观之一,也是当时评世界自然遗产时的重要部分,但现在人气似乎不如袁家界,而徒步登山道上的人就更少了。

沿途的亭子剥落了油漆,石板台阶上枯黄一层又一层,绿油油的树木和藤蔓自由自在地肆意生长自然与时光为它们画上了古朴又生动的纹理和色。

以至于路上向修理栈道栏杆的师傅打听上山要多少时间,他们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要走到山上吗?”“很远啊。”

还好我之前看过别人的游记,没被他们的话吓回去。但出发比较晚,我的确略略担心到顶后能否赶上末班的环保车。所以不由得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登山道持续的上坡

几乎全部是向上的台阶,一段连着一段。好在前两天持续走路,今天腿脚比较有劲,爬起来倒也不吃力。

我偏爱这样的游步道,安静,清新,与自然亲密接触。

而且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也让我觉得满足,在典型的地质特征处都立有相关地理知识的解说牌。教科书里那些抽象的说明文字,来到了真实的地质环境中,就活了,犹如一位老师,指着那些地方娓娓道来:“这是层理,这是垂直节理,这是根劈作用,这是差异风化……”

上山台阶拐了个弯,前方出现一座高大的拱形门洞,便是到南天门了。

南天门是石英砂岩经流水侵蚀、风化和崩塌形成的自然穿洞,高十余米,横跨于登山道之上,犹如一扇巨大的拱门敞开,迎接着走向天子山的人们。

登山道中点的南天门

另一头的南天门


此时天色逐渐亮了,上午的雾气已散。当我们继续往高处爬到几个观景台,一片壮阔浩瀚的石峰林巍然展现在眼前。

一根一根石英砂岩石柱如春笋般从峡谷中冒出来,笔直挺立,波澜壮阔,是被4亿年时光雕琢成的石头森林。

西海峰林

这一片浩渺如海的峰柱群被称为“西海峰林”。

张家界武陵源是石英砂岩地貌。世界上石英砂岩分布很广,却唯独在张家界形成了这般三千奇峰高耸如林的景观。

远古海洋中的厚厚沉积,所形成的达600米、近水平的石英砂岩岩层,经历喜马拉雅运动和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深切,重力崩塌,风化侵蚀,被切割成参差并列的林立的石峰。

因为其独特性、稀缺性,这样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被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命名为“张家界地貌”。

子山石家檐一带,是流水沿着岩层中网格状垂直节理裂隙侵蚀切割,所以石峰被磨成细长柱,或扁平的片状、板状,细细地直立着,如笔,如针。

西海峰林

往东南,遥望索溪峪

西海峰林是景区内最广阔的一片峰林,从各个角度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光。可当我爬到山顶的天子阁时,环保车的司机正在催促大家赶紧上车,我没来得及去其他几个观景台。

而此后两天,西海峰林就一直被白雾笼罩着。

仙女献花

御笔峰

但最后一天早晨,在三岔口到老屋场的路上,从另一个角度看见了西海峰林。山谷里高高低低的石峰群,在背后高山的掩映下,黄绿相间,明暗交错,在缥缥缈缈的晨雾中,更像是一片海

另一个角度看西海峰林

老屋场有一片空中田园。世世代代居住在山里的人,在石柱的平坦的顶上,因地制宜,耕种庄稼。远远望去,仿佛漂浮在空中的田园,充满了人与自然的诗意和温情。

只是与空中田园这样和谐温情同在一个画面的,怎么也避不开的冰冷电梯,算不算是对自然的一种粗暴

空中田园所在的峰林:四十八将军岩

从下方仰望的四十八将军岩

离开是从天子山坐索道下去。顺路还想再看一眼西海峰林。

天子山可能是景区内云雾最多的一个地方了,车子一进入天子山区域,白色浓雾瞬间袭来当我飞快地跑到云青岩观景台,眼前的片云雾正好散开,露出了一根根筷子似的石峰。

天子山云青岩观景台

大雾中的天子山索道

天子山云海

天子山的石峰,横竖呈方块似的纹理,就像积木垒起来似的,仿佛随时就会坍塌


5

十里画廊


天子山往来山上山下的山道,除了我走的途经南天门的这条,还有一条经卧龙岭到十里画廊。

里画廊在我的计划里是可去可不去的一处,但是第三天山上依然大雾,我不得不又下了山,再次来到十里画廊。

十里画廊是索溪峪北侧一条长5.8公里的峡谷,但游步道只不到2公里。金鞭溪类似,需仰头欣赏两侧高耸的峰林。群峰姿态各异,就尽情打开无限脑洞想象各种形象吧。

猿猴瞭哨

夫妻抱子

采药老人

三姐妹峰

游步道尽头就是上天子山的入口。问旁边摆摊的阿姨,说是从这里爬到天子阁大约两个小时。这是当地人的速度,对我大概不够,应该比南天门那条长一些,得三个小时打底吧。


6

杨家界


杨家界是我此行路过最频繁的地方。第一天因为乱窜坡封路,乘坐了杨家界的索道上山。前一天天子山大雾,闲着也是闲着,又乘环保车来过杨家界。

杨家界索道穿过巨大的峰墙

杨家界位于武陵源的西部,是最晚开发的一处景区,也是道路相对险峻的一处。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景点,乌龙寨和天波府,维修关闭快两年了,现在只能游览一步登天和空中走廊。

去往这两处是一条穿过幽暗树林的土路,树枝上挂着一块手写的路牌,不禁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

原来,这条土路以前是游览完的游客不愿意再绕行游步道一圈而在林间踩出来的一条抄近路的小道。

沿土路大约走十来分钟,就回到正常的石板台阶上。可能是出发比较早,而且非主要游览路线,一路都没有人。

除了看见峰柱“一步登天”的一个缺口,一直都是沿下行的石台阶弯弯曲曲地绕行在浓密而静谧的树林里。更甚的是,过了一步登天,天空淅淅沥沥地竟下起了雨!

冒雨继续往下走。石台阶被雨淋湿后更滑了,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翼翼。

空中走廊,名字已足够形象,是一条修架在陡直绝壁上的狭窄的石栈道,一侧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一侧是高耸入云的千仞石壁。

空中走廊


雨越下越大,身侧的深谷里升腾起浓重雾气,远处似乎隐约响起闷闷的雷声。我心中有些忐忑,但又不甘心就此折返,不禁加快脚步,低着身子迅速穿过横探交织的树枝藤蔓。

当树林消失的瞬间,视野豁然开朗,走廊的尽头竟真的是凌空于无边的壮阔天地中的高台。

脚下的深谷云雾翻涌,苍茫如海,巨大的石英砂岩峰墙一面一面笔直地矗立,犹如顶顶雄伟的船帆列行海中,千帆竞发,气势磅礴。

升腾的雾气薄纱似的缭绕着红灰色峰墙,时而聚拢,时而散去,缥缥缈缈,宛如仙苑。

此时我就像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无与伦比的清透、壮丽、雄奇。




空中走廊峰墙奇观

杨家界的石英砂岩地貌景观与天子山、袁家界又不相同,是流水沿岩石内一组节理方向侵蚀磨切,而形成宏伟的峰墙景观。

昨天我在离杨家界索道口不远的天然长城观景台看了宛如长城般的一组峰墙(关闭的天波府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组峰墙),而今日在空中走廊所见的峰墙群则更高大、更雄伟。

砂岩峰墙:天然长城

这样云蒸雾腾的景致过于难得而惊艳,我们淋着雨在观景台上逗留了半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路返回的路上才发现,来时竟错过了一步登天的观景台——要爬一段几近垂直的铁梯子上去——一侧几乎平视一步登天的石柱,另一侧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观赏空中走廊面对的那片峰墙。

雨中杨家界,是老天爷的礼物,也算是没辜负我在山上呆了四天的等待,并且冒雨爬山的辛苦寻觅。


砂岩石柱:一步登天(右上角的“小”石柱)


7

袁家界


杨家界的云雾水汽让我幻想袁家界此时可能也有这番好风景,便想借着这雾气,再去一次两天前啥也没看着的袁家界。

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完美袁家界此时一片清明但是,高耸的峰柱群与陡直的绝壁,在层云翻涌的天色下节理清晰,层次分明,通透而秀丽。


袁家界迷魂台峰林

前几日山上游人稀少,我走到哪儿都差不多是包场,环保车上同坐的也大都是山上的当地原住民。此时在袁家界,终于遇见了几个旅游团。

袁家界是开发较晚的一个景点,但因为地理位置居中、峰柱景观典型,又有百龙电梯和《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加持,所以现在是整个景区的头号种子,也是旅游团最集中的地方。

陡直的绝壁和深谷


袁家界沿着一条东西向的狭长山谷,一根根粗壮笔直的峰柱从幽深的谷底拔地而起,连绵成一片壮阔的砂岩峰林。

在袁家界区域,流水沿岩石中的"X"形垂直节理冲刷、侵蚀,而形成棱柱体石柱。因此对比天子山,这里的峰柱明显粗大方正。

其中最著名的原名“乾坤柱”、现称“哈利路亚山”的石柱,上粗下细,像一根巨大的簪子直插谷底。陡直的崖壁如琢如磨般光滑,而棒槌般的上端却绿树茂密,郁郁葱葱。

砂岩峰柱:乾坤柱(哈利路亚山)



岩石的水平层理和垂直节理都非常分明


中间这一组石峰,像不像并排站立的四个人



天生桥:砂岩峰墙下部较薄的岩层风化崩塌后,像一座横跨的桥


岩石的裂隙

水流的磨蚀,千万年来一刻未停。在靠近峰柱的位置,会清晰地听到哗哗啦啦的流水声,看见它们穿过岩石间的道道裂隙。

它们是天神的刻刀,一刀一刀,在我们感受不到的维度里,继续雕琢着山林的形态。

隔着峰林峡谷,那一侧便是黄石寨陡崖平顶的方山平寨。

上下图对比:现在看到的崖壁,和解说牌上的几年前的崖壁,很明显地左上角已经崩塌了一大块

虽然都是石英砂岩峰林峰丛地貌,但天子山、袁家界、杨家界各不相同,各有千秋。

把四日有效的门票用得足足的后,终于可以跟张家界武陵源说再见,也为十六年前的缺憾画一个句点。

8


Tips




此文越写越长,不像个游记,反而像个攻略了,顺带再总结几个tips:

1. 与张家界市交通最方便的是东门,东门连着天子山索道站;其次是南门,连着金鞭溪,如果金鞭溪正常开放,可以爬乱窜坡上山,或到百龙电梯上山。北门上山是环保车,不需要坐索道,但是来回市区的车不太多。

2. 黄石寨和袁家界看的是同一片峰柱群,且黄石寨是一个闭环,需步行或索道上下,跟其他几处不相连。所以我没有将黄石寨放进计划。

3. 袁家界最好一大早去,一是赶在旅游团之前,二是因为晴天下午,袁家界的峰林逆光。

4. 天子山贺龙公园去往三岔口的路边,还有点将台、神堂湾等几个观景台,从贺龙公园步行过来要两三公里,也可搭环保车经过时下车。

5. 景区内除了主要游步道,还有一些户外徒步游道,人少幽静,比如天子山上下山的两条山路(一条经天南门,一条经卧龙岭),杨家界的空中走廊继续往下走也可以下到索道下站(但我只走到空中走廊),景区的地图中标示了这样的户外游步道。但是有些小路走得人少可能荒了,注意安全。

-  End.  -

相关文章:

风雨武功山

雨中三清山

漓江,迟到的山和水

徽州,无梦一生痴绝处

天目山的声音

冈仁波齐,漫漫转山路

宛若花开
生命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愿你们也能感受到。 你好,我是宛小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