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组“地铁涂鸦”能成为传奇?

文摘   2024-11-17 21:08   江西  


  


“我记得当时在时代广场站注意到一块展板,于是立刻跑到地面上去买粉笔。画完第一幅画后,我就开始得心应手了。我开始把在地铁上画画当成一种业余爱好,在上班途中画。我经常要坐地铁,在等车的时候画画。”
——基思·哈林(Keith Haring)


基思·哈林,1984,图片:Jack Mitchell / Getty Images


纽约半年一度的秋拍将于下周举行,届时将有约1200件艺术品参与竞拍,估价在11亿至15亿美元之间。人们已经听了许多对之前的市场绝望言论,但似乎已经翻篇——他们仍会参与竞拍,且要拍下不少。激发欲望是市场复苏的关键。
其中,一组基思·哈林(Keith Haring)的历史性“地铁画作”将首次亮相市场,这组作品预计将比一般街头艺术作品价格更高。

“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上世纪80年代,地铁是纽约大多数乘客日常通勤的工具,而在哈林看来,这也是绝佳的艺术创作素材。这位艺术家后来回忆道:“我记得,当时我注意到时代广场站的一块面板,然后立即跑到地面上去买了粉笔。画完第一幅画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我开始把在地铁上画画当作上班途中的业余爱好。我经常要坐地铁,会在等车的时候画画。”
如他所言,最初他在地铁里画画是为了打发上下班的时间。后来,他注意到大都会运输管理局用黑色哑光纸遮盖了未付费的广告,便迅速用白色粉笔在上面涂鸦,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视觉语言。在后来五年中,哈林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一行为,在地铁里寻找空白处留下自己的印记——在跳上下一班地铁之前,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意。他充满活力的涂鸦创作为数千块黑色画板注入了生命,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图像。

“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早期,哈林被称为“粉笔人”,他的画作最开始是很简单的,常以飞碟和辐射状婴儿为主题,这些图案都是在他极具开创性的创作场所——57俱乐部中构思出来的。1980年12月底,哈林创作了第一组地铁壁画,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作品在完成数周后仍然基本完好无损。哈林因此更加充满活力和自信。他狂热地画着“发光”的婴儿、吠叫的狗、飞碟、天使、金字塔和笑脸,每三小时就能创作出近三四十幅作品,而且不擦除、不修改。
哈林在众多粉丝面前创作,有时也会在纽约警察面前创作——后者曾以他破坏公物为由对他开出罚单,甚至逮捕他:“我被抓过很多次。有些警察给我开10美元的罚单,有些则铐住我带走。不过,当他们放我走时,大多数都会说他们喜欢这些画,只是尽忠职守而已。”

“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在哈林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可惜的是,他32岁就去世了),他在纽约地铁里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涂鸦作品。11月21日,他创作的其中31幅地铁作品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首次进行拍卖。这些作品由哈林作品的长期藏家、出版人拉里·沃什(Larry Warsh)提供(他也是哈林最著名的藏家之一),预计总价将远超一般街头艺术作品——确切地说,将在630万至690万美元之间(根据Artnet价格数据库,哈林的拍卖纪录目前为650万美元)——这一委托也成为当下拍卖季的一大新闻。

“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作为“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Art in Transit: 31 Keith Haring Subway Drawing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Larry Warsh)特别展览的一部分,这些作品正在苏富比拍卖行进行展出。这些作品最初画在覆盖地铁站广告的黑纸上,而现在则以一种奇妙的戏剧性装置呈现出来,其中包括模拟飞驰的列车、旋转门、木制长椅和地铁入口的视频。展览设计将复制上世纪80年代纽约市地铁站,包括旋转门和长凳等细节。据苏富比拍卖行主管凯瑟琳·哈特(Kathleen Hart)介绍,该空间还利用了三星的尖端技术——包括三星Neo QLED 8K和The Premiere 9三激光投影机——生动呈现哈林创作画作的档案片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四十多年前作品刚创作时的现场。

“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哈林在地铁上的涂鸦成为他广受赞誉的“具象美学”的蓝本。1982年,哈林与传奇艺术经纪人托尼·沙夫拉齐(Tony Shafrazi)签约,并于同年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尽管迅速就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哈林仍坚持创作地铁涂鸦——也许这正是他坚持不懈地与尽可能广泛的公众保持沟通的体现。哈林曾写道:“我在地铁里画画已经三年了,虽然我在‘地面’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地铁仍然是我最喜欢的画画的地方。”

“艺术之旅:拉里·沃什收藏的31幅基思·哈林地铁画”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哈林出生于1958年,1978年开始来到纽约,在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并不是因为对教育质量不满才开始在地铁车厢里作画的,而是为了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消磨时间。起初,他几乎只在大都会运输管理局用来遮盖未付费广告的黑纸上作画。“基思·哈林的地铁涂鸦是他多年来对纽约市的一封诚挚的情书,”苏富比当代艺术日拍负责人阿什坎·巴格斯塔尼(Ashkan Baghestani)如此形容道,“哈林几乎每天都会创作数十幅作品,他的遗产在数百万人面前展现,因为他通过其一眼就能识别的图像语言将日常体验转化为非凡体验。”
这些粉笔画由沃什保管了近四十年,在此期间,该系列曾在布鲁克林博物馆2012年的重磅展览“基思·哈林:1978-1982”中展出,并收录在《基思·哈林:31幅地铁画》中。

拉里·沃什在展览现场图片:Sotheby’s

哈林曾说过:“公众有权享受艺术。艺术属于每个人。”这些作品在风格和内容上体现了哈林的政治和社会参与度,以及他创作最易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愿望。
“这是这个为期五年的项目的总体理念,”基思·哈林基金会执行董事吉尔·巴斯克斯(Gil Vazquez)说道,“他让人们不去博物馆或画廊,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将把艺术带到人们身边,让人们能够接触到艺术。”

基思·哈林基金会执行董事吉尔·巴斯克斯,图片:Sotheby’s

重点作品

基思·哈林,《Untitled (Still Alive in ’85)》,图片:Sotheby’s

《Untitled (Still Alive in ’85)》是哈林创作的地铁画中的最后一批作品之一(估价50万至70万美元),其中表达了对里根总统连任及其军国主义和不平等政策的政治评论。哈林在《Untitled (Still Alive in ’85)》中捕捉到了他的标志性图案,包括爬行的婴儿、“跳舞的人”、“电视”、天使、幽灵和“吠叫的狗”,这些图案都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局限性和政治腐败的担忧。
此作曾在许多著名展览中展出,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现代主义寓言:当代绘画/ Allegories of Modernism: Contemporary Drawing”(1995);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公共博物馆的“基思·哈林:光芒四射的婴儿之旅/Keith Haring Journey of the Radiant Baby”(2006);以及巡展“基思·哈林:政治路线/ Keith Haring - The Political Line”,该展览先在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后,又转战旧金山笛洋博物馆和鹿特丹艺术馆(2013-2016)。

基思·哈林,《Untitled (Boombox Head)》,图片:Sotheby’s

《Untitled (Boombox Head)》反映了哈林从城市环境中汲取的原始能量,他正是从这些环境中创作出了标志性的画作(估价40万至60万美元)。它创作于1984年,哈林笔下舞动的身影象征着这一时期艺术灵感的融合和嘻哈音乐的影响。这幅作品与《Untitled (Still Alive in ’85)》曾在多个展览中共同展出,还入选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基思·哈林与让-米歇尔·巴斯奎特:跨越界限/ Keith Haring Jean-Michel Basquiat | Crossing Lines”(2019-2020)。

基思·哈林,Untitled (Mermaid—Angel, Dolphins, Angels, Barking Dogs)》,图片:Sotheby’s

《Untitled (Mermaid-Angel, Dolphins, Angels, Barking Dogs)》创作于1981-1983年,是一件颇具动感的作品,分为上下两部分,描绘了哈林的一些经典主题:吠犬、天使、火焰、海豚和美人鱼(估价50-70万美元)。它曾参加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皇后博物馆和坦帕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著名展览“未来原始/ Future Primeval”(1990-1991),以及米兰三年展基金会举办的“基思·哈林展/The Keith Haring Show”(2005-2006)。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artnet资讯
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artnet资讯,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提供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足不出户,便能将当下艺术讯息一手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