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永樂2024秋拍将启大幕,哪些现当代“顶流”值得下手?
文摘
2024-12-01 21:44
英国
永
樂2024秋季拍卖会的现当代艺术板块将于12月9日正式举槌。面对当前充满挑战的市场形势,
本季的现当代板块以延续先前的学术研究路径为主要战略,同时更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多层次的布局,从而形成综合多元的整体面貌
。无论是“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中以蓝筹艺术家和作品为主力的“硬核拼盘”,还是“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中对多位“超当代艺术家”(1974年之后出生的艺术家)乃至90后艺术家重点作品的呈现,本季秋拍阵容无异于一场“OG们”与“新晋顶流/准顶流们”之间的对话。本篇即将从现当代艺术板块的两大专场中分别精选出部分具有作品,为你做好本季秋拍的“多元化攻略”!
01
“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
Lot 2039,吴冠中《泉》1995,CNY 5,800,000-8,800,000
在长达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人体一直是吴冠中独特的创作题材。早在杭州国立艺专时期,他便开始涉足人体绘画。然而,由于社会因素和创作兴趣的转向,随后的四十余年间,吴冠中几乎未再创作人体画,早期的作品也不复存在。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年届七十的吴冠中重新投入人体画的创作,以此方式探索“新的自我”, 并于1992年举办了展览“夕照看人体”, 此时的“人物画”创作,堪称先生的集大成之表现。
1995年的《泉》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作于吴冠中出访印度尼西亚之后所作,无论是人物造型亦或风景装饰,均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纵观全幅,画面构图疏朗有致,丰满的女人体斜卧于岩石上,山泉草木环绕其间。人体以粗犷的线条勾勒出轮廓,然后以近乎平涂的色块填充,造型简练、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完全以单纯的线条与色彩构成平面化图像,颇具马蒂斯的野兽主义风格。吴冠中在此作中将山水意象和人体造型结合为一,亦将表现主义的造型语言与水墨画的抒情写意融合为一,创造出一种兼容东方美学与抽象风格的人体绘画表达方式,是其在风景绘画之外的全新突破,亦是画家晚年回归艺术初心的尝试。
虽然吴冠中的作品存世数量不少,但其中精品多数藏于美术馆或重要私人藏家手中。非轻易难得上拍。其中“人体”作品更是可遇不可求。
《泉》曾于2013年在香港上拍,当时估价为400-600万港元,最终以701.5万港元远超最高估价成交。此次上拍是时隔11年后的再次呈现。
另外,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艺术周期间,龙美术馆举行了“白光黑影:蔡斯民镜头下的吴冠中与吴冠中作品展”,展示蔡斯民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所拍摄的吴冠中先生珍贵影像60余件,以及吴冠中先生不同时期的精选画作20余幅,展览再次让人们提起对吴冠中精彩创作人生的热情关注。实际上,《泉》这幅画被创作出来的第二年,就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国家画廊中展出,后又在蔡斯民先生的画廊中展出,并收录于展览画册,之后又在《吴冠中全集》中出版,由此不难看出,此作当为吴冠中人体题材的代表作品,拍场表现值得期待。
Lot 2038,赵无极《无题》1952,CNY 4,500,000 - 5,500,000
赵无极于1948年赴法国留学,他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文化内核与西方绘画风格相融合,在纷繁复杂的西方抽象艺术世界中发现了属于中国的传统抽象艺术形式。20世纪50年代初,赵无极在欧洲各国游历时偶遇保罗·克利的展览,并从前者充满诗情和精神意味的艺术语言中得到启发,开始在创作中逐渐摆脱40年代的具象风格。同时,他还从中国古代甲骨文原始而神秘的书写方式中汲取灵感,进而将客观物象提炼为高度概括的符号性结构。就此,来自东西方造型传统在赵无极的笔下交融,最终孕育出一套独特的抽象美学语汇。在“甲骨文时期”中,赵无极的绘画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平面化倾向,以及简单奇妙的线性造型和冷静的抒情风格,也在此期间,艺术家完成了个人创作的重大转型与突破,因此在其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创作于1952年的抽象风景《无题》就是此阶段中的经典之作。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情境、韵味和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构成在此作中实现了重叠,生发出一种全新的抽象格式。无论是平铺直叙的娓娓道来,还是含蓄的象征与暗喻,赵无极用各种图式(甲骨文、钟鼎文、原始壁画等)与色彩表达自己对于自然中的无形之物的感受。市场方面,与朱德群、吴冠中合称“留法三剑客”的赵无极近年来在亚洲艺术市场上的表现一直颇为亮眼,甚至掀起了“赵无极热潮”,可谓每间大型拍卖行现当代艺术板块中的绝对蓝筹,2017年其作品在香港春拍中创下5.1亿港元的成交记录不仅在刷新其个人纪录的同时也刷新了亚洲油画在全球的拍卖纪录,足可见其市场号召力。此外,国际艺术界对其作品的高度认可也助推其市场的良好走势:早在创作此幅《无题》几年后的1957年,赵无极就开始与纽约库兹画廊合作,走进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核心,这使得“甲骨文时期”的多件作品被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众多重要博物馆典藏,无疑更增添此阶段作品的收藏价值。
本幅《无题》曾于2021年以465.35万元成交,今次再现拍场,也势必将再次引来众多关注目光。
Lot 2041,周春芽《江南桃花源》2007,估价待询
与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不同,周春芽的艺术创作从未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或是社会性题材,始终专注于对个体经验与人性欲望的深刻洞悉。从九十年代的“山石”、“绿狗”至千禧年后的“桃花”系列,艺术家逐渐在创作中以超现实的场景、反自然的用色和厚稠堆积的笔触建构起独一无二的个人视觉谱系。2005年,周春芽在四川龙泉山邂逅了满山的桃花,遍野的粉红色妖娆且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律动,这深深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他曾说:“我的画都是关于激情和浪漫的,欲望是人类的组成部分,是生而具备的。这种情感和欲望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充满活力。”
艺术评论家栗宪庭认为,“桃花系列”是周春芽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高峰。他通过油画实践将中国绘画中“与书法书写性关联的绘画性”转换为一种崭新的表达,创造了“桃花”这一比兴意象。
《江南桃花源》是周春芽创作于2007年的力作,作为“桃花”系列偏早期的作品,描绘了在碧蓝天空映衬下的广袤桃花。相较之以往的桃花系列,该幅作品更显成熟内敛、雅致清新,带来视觉与感官的丰沛享受。艺术家通过“桃花”这一意象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世界。
拍场中,同系列的大尺幅作品创下过多次过千万的拍卖纪录,在今年永樂春拍中,桃花题材作品《桃花浅深处》以1265万元成交。
而即便是小尺寸、甚至纸本的“桃花”系列作品在展览或艺博会中也备受追捧、一画难求,因而此次上拍的大幅作品《江南桃花源》或将再次掀起一轮竞价热潮。
Lot 2060,刘野《窗外》1992,CNY 3,500,000 - 5,500,000
在刘野的艺术生涯中,“柏林时期”是其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主义的风景作品,介于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的风格。不仅承袭了西方现代主义大师蒙德里安、玛格丽特等艺术家的色彩及神秘的空间感,同时也将自身来自东方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在整个“柏林时期”中,刘野所绘作品仅有二十余件,但正是这一开创性的系列奠定了他日后备受推崇个人风格,并被学界公认为其绘画历程的真正起点。目前其拍卖第二高价的作品《金光大道》便是其“柏林时期”的最后一件力作。2023年春拍,“柏林时期”另外一件罕见巨作《巴洛克》在永樂以2300万元成交,可见这一时期作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在该时期中,创作于1992年的《窗外》是唯一一件风景题材作品,其中采用了这一时期非常经典的“窗口视角”,即从临窗的位置由室内望向室外。对刘野而言,“窗口”一直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它既是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隔断,也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媒介。此作以一个窗口的视角展现出柏林街道的日落景象:高楼林立的城市透露着冷漠和孤寂,天空晚霞旖旎,燃烧的霓虹光线构成末世般的幻境,一架形制简单的小飞机缓缓飞向未知的天空。虽然构图和画面元素极其简洁,但其中的视觉语汇确是丰富而多层次的。在此,刘野利用自己在工艺美校掌握的制图技巧,描绘出城市建筑的精确结构和简洁优雅的外观,又如工程师一般在缜密的布局中有意运用了变形、扭曲与平面构成等手法,以鲜明的红、黄、蓝色调的搭配和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梦幻、伤感的寂静氛围。
同时,此作品也是首次出现“飞机”这一重要绘画符号的作品,作为一种末世寓言的视觉表征,隐喻了现代文明与过往历史之间的碰撞与激荡,以及外部世界的巨变与内在精神世界之间的巨大张力。由此,此作品在画家早期创作谱系的研究中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Lot 2059,草间弥生《上天的启示》2004,估价待询
在草间弥生丰富多元的创作体系中,创作于2004年的《上天的启示》是一幅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的作品,因为其中连续性的重复、颠倒变形的图案、几何形状的积累与圆点,在单纯又繁复的元素中令人目眩神迷,对观者而言是一幅迷惑而又隐含精神治疗意味的图像。这个系列的作品完美地融合了艺术家最经典的两种标志性符号即“网”与“波点”,其创作历程跨越近三十年时间,因此该系列也是研究艺术家绘画风格及其流变的重要样本,特征是笔触边缘光滑,用色与力度均匀一致,强调一种绝对的平面性和浓郁的装饰趣味,这是艺术家对于曾经的美国经历及波普艺术的某种回应。但通过创造性的“折叠”处理,草间弥生又让该系列的“网”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仿佛蓬勃生长的植被枝叶又或是不断翻涌的波浪一般眼花缭乱的整体效果。此外,画面中的圆点似乎象征着宇宙中四处遍布的星体,亦投射出置身芸芸众生之中关于自我的思索与追问。
草间弥生稳坐全球拍卖成交额第一的女性艺术家交椅。
在Artnet价格数据库中,她是2024年“最常被搜索的艺术家”榜单中的第三位(也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艺术家)
,足可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而在2024年香港春拍季中,草间弥生的作品也占据了现当代板块的几个最高价作品席位,佳士得、苏富比、邦瀚斯与富艺斯均有其作品高价成交——在市场不确定的当下,她近期的拍卖依然有着亮眼的结果,是名符其实的蓝筹艺术家。其中,于邦瀚斯以4643.4万港元成交的《无限》与本幅《上天的启示》同样以“网”与“波点”为主要创作元素,加之此幅《上天的启示》是同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其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Lot 2061,加藤泉《无题(双联作)》2014,CNY 2,800,000 - 3,800,000
作为当下最受瞩目的日本当代艺术家之一,1969年加藤泉出生于日本岛根县,1992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系。2007年,加藤泉受邀参加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并由此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主流视野,其作品已广泛进入众多全球知名艺术机构及重要藏家的收藏序列。提到加藤泉,人们脑中浮现的是他笔下拟人化的形体——一个有着纤长的四肢,既像胚胎又纯真诡谲的孩童。加藤泉的故乡岛根县是日本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旧石器时代与绳纹时代的遗迹仍保留在此。许多奇异的神话传说为不但为岛根县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绘于2014年的《无题(双联作)》当属艺术家的标志性杰作,描绘了一个如精灵般的女性形象,其圆润的身躯和凸起的眼睛无疑源自日本绳文时期用于祭祀的土偶形象。加藤泉对于造型高度风格化的处理无疑借鉴了非洲木雕艺术中形式鲜明、造型质朴,且带有强烈精神与情感意味的表达方式。
近几年,加藤泉在国际市场中的认可度得到了广泛提升,这与他和国际蓝筹画廊贝浩登的合作不无关系,画廊在巴黎、纽约、香港、上海的空间均为其举办过个展,而艺术家也曾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参与驻地并举办同名个展,也让国内藏家和观众对其创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推动了市场行情在二级市场的起飞。他的作品从2018年的数十万美元区间增长到2021年以后的百万美元区间(当年11月,在富艺斯和保利的联合拍卖中,《无题》三联画以150万美元成交,由此突破百万美元大关)。今年香港春拍中,加藤泉的作品也在佳士得、富艺斯、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均有呈现,今番具有艺术家经典风格的《无题(双联作)》亦有望续写近年来的良好势头。
Lot 2048,曾梵志《无题》2016,CNY 3,500,000 - 5,500,000
创作于2016年的《无题》是“乱笔”系列的升华之作,源于其2000年左右开始的“抽象风景”系列。“乱笔”是曾梵志对绘画语言的再次探索,他在左手无法精准控制用笔的体验中获得了关于线条的灵感。一种全新的,以纯粹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然和意识的“抽象风景”从画布上生长出来。浓烈的对比,凌乱交织的线条,翩若惊鸿的走势,让作品生长出某种东方色彩。与千禧年初的同系列作品相比,此作虽然在布局形制上同出一辙,但色彩更加亮丽,明暗对比度更强,作品的情绪氛围也较之早期更为明朗。曾梵志每一次在厚涂颜料层上拉动线条,让每一道线条混和不同的色彩,如立体雕塑般充满质量感。
本次上拍的《无题》创作于2016年,目前拍场鲜少出现这一时期的“乱笔”系列作品,是难能一见的佳作。
Lot 2052,张恩利《吸烟者》1997,CNY 2,800,000 - 3,800,000
张恩利的艺术历程看似有着创作主题与绘画风格的跳跃,但实际上却有着一条清晰而又充满活力的内在路径。在90年代,张恩利作品以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具象人物描绘为主,通过对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的观察,呈现时代浪潮中的血肉社会景象。画面中人物形象带有烦躁、苦闷甚至血腥扭曲的气息,反映出艺术家对生存状态的焦虑和压迫感,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与时代烙印。本季永樂的《吸烟者》创作于1997年,
正是其早期“人物”系列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次为作品首度上拍
。作为国际蓝筹画廊豪瑟沃斯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张恩利近年来深受海内外美术馆、画廊的喜爱,其旺盛的创造力也助推了市场的欢迎程度——今年初,豪瑟沃斯香港空间新址开幕,就以张恩利的新展“脸”作为开幕的第一个展览项目。
本件《吸烟者》作为艺术家为数不多的早期肖像作品之一,相较于艺术家目前的作品价值,此作估价尚处于相对偏低的区间
——在2021年秋拍中,创作于同一年,同一尺幅,相同题材的《吸烟者》以586.5万元成交。由此,本季这幅作品的表现值得期待。
Lot 2053,谢南星《十滴泪与十个自扮象之五》1997,CNY 700,000 - 1,200,000
谢南星的艺术创作深刻传达了现代社会中日常大众的心理状态,并以独特的自我寓言形式回应异化现实中的文化问题。在1997年的作品《十滴泪和十个自扮像之五》中,带有自传式形象的年轻人正面端坐,周围飞起的奶嘴、奶瓶及营养品似的形象象征了成长过程中周遭对自身的硬性改造。作品聚焦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虚无,以及固化的外界思维与流行文化对个体私人空间的侵蚀。属于艺术生涯早期数量极少的的蓝色单彩画系列中的《十滴眼泪与十个自扮象》,被易英解读为“将个人经验转化为一种兼具复杂与矛盾的自我寓言形象”。
谢南星是70后艺术家中极具实力的一位,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受到国际学术体系认可的中国绘画艺术家,从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到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其作品过具有社会学价值的图像表达和个人反思。2023年,他获得希克奖提名,并参加了在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举办的展览。
Lot 2054,王音《熟睡的婴儿》2005,CNY 1,000,000 - 1,500,000
王音的《熟睡的婴儿》有着多次展览和出版的记录,体现了他对纯粹绘画语言的实验,同时通过语言与情感的双重连接,回应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画面中灰色调的精准运用、质朴形象的捕捉以及扎实的造型构建,显现出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训班”苏式油画系统的深刻回应。这种回应不仅是一种技术和形式上的延续,更是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深度对话。王音通过这种历史性的勾连,以独特视角重新阐释了绘画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过去审美方式的致敬,也通过脱离当代主流的距离感,为绘画建构了一种新的当代性。
Lot 2055,刘晓辉《无题——介入的形式》2015-2017,CNY 900,000 - 1,500,000
刘晓辉的绘画取材于日常生活,通过“形式-结构”分析的创作方法,在画布上日复一日地“劳作”,以现实为托辞去思考绘画的潜能与内核。《无题——介入的形状》创作于2015-2017年,曾于2018年香格纳画廊的艺术家个展“两个动作”上展出。那次展览中,刘晓辉打破了其作品为人熟知的“背影”的个人标签,以两个对称的,处于运动状态中的人物展开了全新主题的描绘。在这个全新的主题中,镜前看似是脱衣或者穿衣的人物动作,试图揭示出一个“真相”——相同的一个动作在不同维度里可能出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义。从上一阶段的“背影”到新阶段的“两个动作”,刘晓辉在个人创作上一直不断地突破,探索新的可能。作为近几年艺术市场上颇受关注的70后艺术家,
目前,刘晓辉的拍卖纪录正是由由永樂拍卖于2023年秋拍创造的,与这件作品创作时间接近的《无题——镜前的三角形》曾经以214.2万港币成交,因而此作的估价非常有吸引力。
02
“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
Lot 2088,陈飞《山魈》2010,CNY 3,000,000 - 4,000,000
作为中国80后艺术家中的佼佼者,陈飞时常从电影、动漫美学与艺术史中汲取灵感,运用“超扁平”的表现手法,通过戏剧性的场景建构与细腻的特写式构图,以黑色幽默的艺术风格来诠释那些被他称为“坏品位”的人与事。2011年,陈飞在今日美术馆举行了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个展“陌生人”。目前其拍卖高价作品绝大部分均出自这一展览。包括《星星堆满天,我还是只爱月圆(双联)》在2023年以874万元成交,创艺术家拍卖纪录。近年来,但凡这一展览中的作品于拍场释出,便颇受藏家关注。
本季永樂上拍的《山魈》便出自这一展览。作为艺术家当时创作阶段中的标志性作品,此作品描绘了夜晚的丛林中,一个女孩正置身于葱茏茂密的树丛中,手握一团燃烧的蓝色火焰,径直地注视着画外的观者。画家有意设置了诸多相互矛盾与冲突的因素,如留白的空间与极度繁复的细节,传说的鬼怪与常人的形象,为画面赋予了浓厚的戏剧张力与“超真实”的视觉强度。作品题目“山魈”是一种长相奇特的灵长类动物,因其夸张怪异的面相而在许多民间文化中被当做怪兽。但在本作中,却并未出现任何山魈的痕迹。陈飞将女友设定为幽暗森林中的神秘女性,其身份始终悬而未决,画中留白亦充满未知,仿佛电影中延伸的镜头,在层层铺设与氛围烘托下,任由观者去代入和想象。
近年来,陈飞的市场走势总体平稳发展,随着与贝浩登的合作,以及画廊为在国际范围内以每一至两年一次个展的频率进行推广,艺术家的全球认知度与影响力稳步提升。
及至去年,陈飞作品价格迎来再一次的飞升阶段,全年共有17件作品上拍,成交率达100%,年成交额达4187.5万元
,为历年来成交额最高的一年。《山魈》首次上拍是2010年,当时以13.44万元成交,本季重回拍场,在当前艺术家作品迅猛上升的势头中,此作又将创下怎样的纪录,无疑将备受关注。
Lot 2092,陈可《黄山游记》2017,CNY 1,600,000 - 2,600,000
这件作品最初展出于2018年底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陈可个展“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展览呈现的是陈可自己的生命轨迹和生活的逻辑。她通过与父亲的对话、对往日事件的考察以及对旧物的收集再创造呈现一系列综合材料绘画与装置作品,以此探讨青春、个性、家庭和衰老等主题,再现她对于一个生命体的近距离观察以及由此及彼的觉知。
陈可的作品往年在永樂创造过不俗的价格纪录,
艺术家当前的最高价作品《斗牛士》就是于去年
永樂
秋拍中以908.5万元成交的。根据去年数据,永樂在陈可作品成交总额中占比近三分之一
,这表明拍卖行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脉络的长期推广和梳理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也使得藏家得以对陈可的全部创作类型有较为全面的认知。在这种策略的延伸下,今年秋拍中亮相的《黄山游记》虽然并非是以往更为人熟知的“小女孩系列”,但却是艺术家创作体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作——在陈可的创作中,朴素童真的态度往往是打动人的核心因素,而在《黄山游记》中,艺术家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记录自己的生活,让人倍感温暖而美好。
Lot 2097,王光乐《无题150614》2015,CNY 1,500,000 - 3,000,000
2009年,王光乐开启了“无题”系列的创作,他将丙烯颜料层层覆盖在画布上,通过日积月累缓慢地生成色彩肌理。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被转化为一种可见可感的视觉体验,绘画行为本身也从一种个体创造转变为周而复始的日常劳作,在无意义的重复中将时间凝结于画布之上,从而明心见性,照见天地。除了观念的建构之外,王光乐还在这一系列中继续尝试着绘画材料语言的探索——他通过颜料本身的物质属性和最简单的平涂动作创造出一种兼具幻觉与不确定性的画面空间,通过纯粹的“物性”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奇妙状态。
《无题150614》以红色作为主调,通过均匀的覆盖让颜料从画面边缘逐渐向中心聚拢,形成一个不断向内收缩的视觉场域。同时,作品巨大的尺幅又进一步地强化了观看时的视觉张力,彷彿“黑洞”一般将观者吞入这个由艺术家所创造的视觉虚空之中——在这里,观者将直面生命、存在与时间等诸多无法回避的终极追问,而整件作品也由此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永恒意味与崇高的神性。
该作是2015年于北京公社举办的个展“王光乐——六块颜色”中的颇具代表的一件作品。艺术家近两年来的市场走势良好,在今年春拍中,其作品《水磨石》以690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自身的拍卖纪录。在9月的首尔艺术周中,佩斯画廊于其位于汉南洞Le Beige大楼内首尔空间为王光乐举行了他在韩国的首次个展,其中就展示了“无题”系列作品。借助蓝筹画廊的推广和国际客源对其作品的接触,王光乐作品未来的市场走向得以被看好。
Lot 2096,黄宇兴《河流,水花与漩涡》2014,CNY 1,800,000 - 2,800,000
尽管黄宇兴的绘画风格从千禧年至今已经历数次转变,但他却始终坚持从真实的生命经验出发,在不同的时空宇宙中探索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极具东方诗意的美学去诠释生命的丰盈与无常。2010年以后,黄宇兴的画风出现重大转变,从前期黑暗、压抑的写实风格变为瑰丽炫目的荧光色调,随之出现的“河流”、“气泡”、“宝藏”、“山水”系列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主题。
创作于2014年的《河流,水花与漩涡》取水平线构图,绵长的地平线将繁茂的密林与宽阔的河流分割为纵、横两个部分。纵向的树丛影影绰绰,随风而动,仿佛神秘而宏伟的遮天帷幕;横向的河流中不断激荡翻涌的漩涡和绚丽摇曳的光影又酝酿出无穷的动势,隐喻着生与灭,永恒与瞬息之间的交锋,最终又在时间的流逝中归于和谐。黄宇兴在创作中以饱和度极高的荧光色打底,通过不断叠加的方式勾画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圆圈,那些套叠的漩涡如同有着行星环围绕的大小星体,流动于深邃的宇宙,彼此碰撞、交融,在聚散离合中达到平衡和永生。
作为当前市场中最火热的超当代(出生于1974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黄宇兴的作品曾创下许多价格纪录。
根据Artnet价格数据库,其当前的最高价作品《七宝松图》在全球的超当代艺术家作品中排名第九位,也是榜单前10中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足可见其近年来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在一级市场,随着近年来多家国际蓝筹画廊(阿尔敏·莱希、贝浩登、国王画廊等)将其作品带到国际舞台,黄宇兴的作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去年上海艺术周期间,龙美术馆为其举行的回顾展“穹宇之下”以对其创作脉络的全面梳理,更为其市场进行了有力的背书。本次承载其经典创作元素的《河流,水花与漩涡》的估价尚处于百万区间,对藏家而言是收藏这位市场明星的高性价比之选。
Lot 2089,欧阳春《国王山之二(双联作)》2009,CNY 1,400,000 - 2,400,000
“王”系列在欧阳春的艺术创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10年和2011年,欧阳春在德国柏林收藏家美术馆和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分别举办了“王”个展,这不仅标志着中国70后艺术家首次在欧洲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还象征着其艺术创作进一步成熟,并获得国际社会的青睐与认可。作为“王”系列重要代表作之一,《国王山之二(双联作)》创作于2009年,画面中央描绘了一座光彩夺目的金色王座,矗立于堆砌而成的金色山丘之上,象征着无上的财富与权力。明亮的纯色、粗犷的笔触与厚涂的手法营造出浮雕般的厚重肌理,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王座上面蜿蜒曲折的纹理仿佛历代帝王专属的“龙纹”图案,镶嵌着各色的宝石,在猩红背景的衬托下,流露出一种崇高又沉重、神圣又悲凉的氛围。
对于欧阳春而言,“王是一个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概念。王可以代表一个有权力的国王或一只蚂蚁。重要的是这个系列作为一个整体描述了生活中的矛盾——从光辉的成功直到最惨淡的境况。不朽的金色一方面形成了永恒的变化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人的分裂性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这种贪婪让人不断地降低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在此,王位早已超越了图像范畴,成为了权力和欲望的集合体,一个不断引诱着人们争相追逐的“金苹果”。在此,欧阳春以卡通式的符号语言和单纯的画面元素呈现出寓言故事里极具戏剧性的叙事情节,在演绎童心未泯的内心世界的同时,表现出对历史、权力及人性等复杂问题的思索与质疑。
2010年,欧阳春在柏林收藏家美术馆举办了个展“王”,随后该展览巡展至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成为了欧阳春的成名展览。目前其拍卖前十的作品中,有3幅均参加了此次展览。本季永樂上拍的《国王之二(双联作)》,便出自此次展览。
Lot 2087,高瑀《麦哲伦之死》2020,CNY 400,000 - 600,000
高瑀1981年出生于贵州,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重庆。他的作品包含了动漫卡通的元素,也包含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和一种超现实的思路,色彩缤纷,有川派画家活泼、艳丽的风格。他在作品中描绘出对处境的感受和体验,不管是眼前牧场的自然还是手机里的政治世界,把这些素材整合在一起,就成了独特的“高氏幽默”。本次上拍的《麦哲伦之死》曾展出于艺术家的展览“低于生活”,正如他所说的:“在这个时代里面,人就是太聪明了,不妨干点笨的事。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得了吧!很多艺术模仿生活,并且低于生活。我们的创造力往往没有生活丰富,你只有低下来才能发现,生活的下面是什么。”这件作品同样延续了艺术家戏谑的思维风格和散点的工作方式,为心仪此种风格藏家的不二之选。
Lot 2084,马轲《望》2006,CNY 850,000 - 1,200,000
马轲作品中的紧张感大多源于略带距离的亲近感和一个光环式的中心人物,以及来自二号参与者的矛盾情绪,正如2006年的作品《望》中表现的那样,艺术家使用了其最具标志性的红色来作为人物的主色调,辅以深紫和红黑色的背景,加之巨大的尺幅,显得极具冲击力。与马轲更为“激烈”和“暴力”的作品不同,这幅作品是整体趋于“安静”的。画面中的男人站在山峦之中,痛苦而迷茫地向上望着远方,周身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质。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背景却使用的是大笔触完成,更加凸显了这个被放大、被仰望、但同时也是无助的男人。马轲所创造的“人物”的虚构性很多都与他在非洲境遇有关(艺术家曾借调文化部赴东北非的厄立特里亚援教),厄立特里亚原属于埃塞俄比亚,1995年方才独立,马轲在那里遭遇过炸弹空投、没有食物地坐船漂浮于海上等颇为特别的经历,所以很多人物角色都有一种故事的主人公之感。无论主角是出于动态或是静止,都似乎在上演着某种舞台剧的场景叙事。
Lot 2085,韦嘉《无边无际的世界》2014,CNY 600,000 - 800,000
2010年以后,韦嘉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阶段,早期作品中的青春残酷和怀旧之风逐渐消失,他以极具诗意的方式与过去挥手告别,开启了一种隐晦幽深,富有象征性和文学色彩的神秘主义风格。韦嘉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较之以前减少了叙事性和直观性,他倾向于以文学性的符号铺陈和色彩的隐喻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创作于2014年的《无边无际的世界》中以一个人物背影为主体,弱化对景深与环境的描绘。韦嘉对背影的迷恋延续了“照亮夜色无垠”系列,但此处的意境与情绪已经截然不同,不再是文人的自我感怀,画中矮小的民工形象人物被黑暗迷雾所笼罩,其沧桑的背影折射出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困境。韦嘉运用写实的手法塑造出人物,背部裸露的黝黑肌肤和破旧的裤子透露着底层小人物的个体叙事。其作品中的情绪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观照,也是当代中国人在社会巨变过程中的共同感受。
Lot 2083,闫冰《蘑菇 No.9》2018,CNY 700,000 - 900,000
闫冰总能带着凝视的目光把观者带入熟悉又陌生的境地,零散的私人记忆和复杂情绪被依次照亮,并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召唤出潜藏已久的巨大能量。继备受好评的“土豆”和“牛皮”系列之后,闫冰转向了新的主题创作——“蘑菇“系列。闫冰画蘑菇的契机很突然,源于某一天在市场中与菜摊上蘑菇的偶然“对视”,“就在那一瞬间最重要的工作已经完成了,现实物和心里的感受结合成了一个新的形象”。在蘑菇系列中,一簇或者一丛蘑菇被端庄的摆放在高案出,它们被刻画得沉重又轻盈,呈现出一种庄重和飘逸兼具的状态,同时也散发出一种强烈的仪式感和肖像意味。蘑菇在画中早已超脱了本来的属性。“蘑菇”系列目前的拍卖纪录为2018年秋拍中创下的184万元,而此次即将上拍的《蘑菇 No.9》参与过艺术家在2021年于香格纳画廊(北京)的个展“起初天气很好”。
Lot 2093,宋琨《泛灵境界-潮汐》2019,CNY 800,000 - 1,600,000
宋琨的创作广泛的涉猎多种题材和媒介,实验性的将当代亚文化和宗教元素相结合,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敏感描绘着日常生活中的生存体验和情绪变化。她巧妙的将传统东方美学与西方绘画融合,以灵活多变的叙事方式描绘着繁杂而独特的现实幻象。2018年起艺术家所探索的“泛灵净界”延续了她对女性身体、潜意识和“东方琉璃净土”的关注,创作于2019年的《泛灵境界——潮汐》便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中,宋琨采用了大量白色或透明的材料,以展现一种形而上的净土世界。画中人物也隐约带有其自己的影子,通过将自我塑造成不同的形象,以“自画像”的方式展现了她对于自我身份复杂性的理解与表达。此作品曾参与艺术家今年上半年于北京松美术馆进行的大型展览“无尽藏”,其中综合梳理了艺术家20余年来的创作线索。
Lot 2098,梁远苇《2019.05》2019,CNY 600,000 - 800,000
一直以来,梁远苇的绘画以华丽的织锦花纹、极简的画面构成和劳作般的创作过程而备受关注。“花”是梁远苇作品观念的起点,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又随着她对绘画语言的深入不断变化。《2019.05》是其近期创作中的代表,近年来,她对于绘画语言的理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作中,艺术家将花的形态放大,进行进一步的简化和“极致化”处理,将雅致的调和色改为极致的纯色,画面的力量感增强。作为当前市场中首位跻身千万元区间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梁远苇近年来的国际认可度逐渐提升,在与北京公社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她的作品已被白兔基金会、K11基金会、法国DSL等重要机构纳入收藏。2023年,梁远苇还入选了艺术出版界权威Phaidon出版社出版的《伟大的女艺术家》。
Lot 2076,小西纪行《无题》2017,CNY 380,000 - 580,000
小西纪行是日本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艺术家之一。极具辨识度的形象以紧凑叠加的姿态占据画面,或彼此接触,或拼合为奇异的面容回望着观者。画面中的场景,来自于他的家庭照片,小西纪行尝试基于此对亲密时刻进行分类研究,近则如同家族血亲的联结,泛则如同人与人彼此间的联结。《无题》描绘了一家四口在安全出口前的场景,摔倒的孩童与地面上幽绿色的出逃标识都增加了作品的鬼魅氛围。小西纪行原始而富有情感的绘画风格,给予观众一次闪回有神论时代的机遇,从中一瞥人类的“原型意象”。而后者作为一种替代品,弥补了现代社会里神秘意义的缺失。
艺术家目前于二级市场现身的作品并不算多,拍卖纪录为去年创下的51.7万元,此作曾参与2017年横滨三年展,有望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
Lot 2074,孙一钿《补丁猴》2022,CNY 500,000 - 800,000
出生于1991年的孙一钿是当下最受关注的90后艺术家之一。2018年于BANK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一钿”之后,她便引起了艺术圈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从2019年开始上拍。2021年底,BANK画廊为孙一钿举办了第二个个展“在黄昏时起飞”。2023年,孙一钿的首个海外个展“很久很久以前”在巴黎施博尔画廊举行,并开启了与画廊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认知度。
近期,
孙一钿作品被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纳入其永久收藏。
目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正是今年永樂春拍中创造的,她的作品《开场》以299万元的价格成交,同季的另一件《猴子》也以147.2万元的高价成交。本季秋拍中,
永樂
继续带来孙一钿的作品《补丁猴》,此作被收录进孙一钿首本出版物《真宝岛 孙一钿》,与春拍时的《猴子》创作于同一年,亦为相同的尺寸,此次上拍无疑将继续引起藏家的重点关注。
Lot 2077,张子飘《方位07》2020,CNY 300,000 - 500,000
张子飘的绘画语言一直游走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其创作主题从切开的水果到花卉,再逐渐转向肉体与器官,被放大的切面都散发着有湿润度的触感和温度,蓬勃的生命力是其绘画的主要标志。她的首次个展是2018年在北京空白空间举办的“极度湿润!”,此后她迅速成长为90后群体中备受关注的艺术家。2022年,张子飘在国内的首个美术馆个展“月震”在上海龙美术馆举行。随后,张子飘成为了国际蓝筹画廊厉蔚阁代理的最年轻的亚洲艺术家,其在画廊的首展“生吞”于去年在画廊纽约空间进行。张子飘的作品上拍于2021年,2023年是上拍数量最多的一年,共有14件作品上拍,包佳士得、苏富比、邦瀚斯、中国嘉德、永樂拍卖、开拍国际等拍卖行。目前,艺术家拍卖纪录排名前三的作品分别《蘑菇云02》(126万元成交)、《百合03》(121.05万港元成交)和《芍药08》(119.7万港元成交)。此次上拍的《方位07》尺幅巨大,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之一,拍场表现值得关注。
Lot 2073,季鑫《沉默的慰藉》2021,CNY 400,000 - 800,000
季鑫擅长绘制各类女性肖像,画面中的人物带有一种贾科梅蒂式的拉长,穿着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复古典雅服饰,搭配精致的面容与发饰,呈现在各种简单日常的房间与场景中,古典的色调好似一种不经意的耳间低语,温柔中带着沉思与治愈的力量。此次呈现的《沉默的慰藉》创作于疫情期间,带有一种少见的田园牧歌的美学倾向。画面整体以低饱和度的绿色为基调,端坐在木质高椅上的母亲与呈跪姿趴在母亲膝盖上的女子形成十字形结构,母亲垂首望向身着一抹亮黄色女儿的身体,似乎是对于希望的凝视。他意将母性救赎与绘画以及艺术的慰藉交织在一起,仿佛在静默中等待某个信号的降临。
季鑫目前的最高拍卖纪录是去年春拍的230万元,与此次上拍的《沉默的慰藉》属同一时期的创作
,因而本件拍品能书写怎样的成绩也令人颇为期待。
Lot 2104,黄一山《盘切-2》2018,CNY 350,000 - 550,000
黄一山的作品以精致而具有想象空间的“画中画”为人所知,其中不少来自对艺术史经典的挪用和改编。这里的精致不仅在视觉构成,也在于材料的选择和打磨:对绘画边界的探索以“工匠”式的制作呈现,看似“零度”情绪的表象之下,那些令其痴迷于此的内在驱动力,或许更值得去探究。2019年,他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了“黄一山同名个展”,这是艺术家目前职业生涯中相当关键的一场展览——他目前的最高价作品《毕加索自画像》便出自这一展览(在2022年春拍以110.4万元成交)。
本季于永樂上拍的《盘切-2》同样出自这一展览,较《毕加索自画像》尺幅更大,在拍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盘切-2》作为一幅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作品,艺术家把一种孤独的情绪放在其中画面看似有叙事性,演绎的却是逻辑的失误,而这种逻辑的失误,正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在理智下透着情感,在迂回中进入。
Lot 2100,鞠婷《+-042815》2015,CNY 400,000 - 600,000
鞠婷在2013-2014年开启的“+-”系列作品标志着她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该系列通过增加空间感和层次感,探索阴阳关系,将画面从二维平面推进到三维空间。“+-”系列试图打破平面艺术的局限,通过画面中裂开的纹路与色彩的变化展现情绪的流动。虽然该系列作品数量不多,但作为连接“珍珠”与“无题”两个重要创作阶段的桥梁,它为鞠婷的艺术生涯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拓宽了她的创作边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本月上旬刚刚结束的上海佳士得拍卖中,鞠婷的作品《琥珀 060920》以107.1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不仅刷新了她的个人拍卖纪录,更是估价(15-30万元)的3.5倍。而在近期北京的拍卖中,与永樂的《+-042815》创作于同一年的《珍珠041915》以无底价上拍,经过激烈竞投,结果超过66万元成交。
此次 《+-042815》是自本件《+-042815》作为系列内的代表之作,出自星空间在2015年举办的艺术家个展《应和》,此番在拍场的表现值得关注。
Lot 2105,冷广敏《屏风的五个方向》2014,CNY 250,000 - 350,000
冷广敏的创作模式是将纸张糊裱在亚麻布上,在纸面上用丙烯绘制需要表现的图形,最后以刀代笔来刻画图形的细节,重新让覆盖在颜料底下的部分纸面露出,从而达到对图形本身赋予质感的形塑目的。在此次上拍的《屏风的五个方向》中,艺术家以红蓝绿三色为基调,勾勒出棱角分明的静物和场景。寂静的室内空间之外,黄色夺目的屏风以多重的姿态和明暗关系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轮廓更加鲜明且多样化。上月,冷广敏的最新个展“垂直的伤口”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了,引起很大关注。而就在本月初,冷广敏刚刷新自己的拍卖纪录,作品《维纳斯》以73.6万元成交,是低估价的近三倍。而本件《屏风的五个方向》是一件再次上拍的作品,曾于2017年秋拍以28.75万元成交,此作是否能够接力艺术家作品在本月的上升走势,让我们拭目以待。
Lot 2107,张月薇《螺旋立柱(拉斐尔之后);螺旋立柱(282)(一组两件)》2018,CNY 400,000 - 600,000
张月薇的创作根植于当下,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独特美学。通过不同符号、形式叠加重复的画面结构,张月薇的绘画勾勒出数字科技的运算法则、超链接与信息的关联等视觉体验。张月薇在谈到螺旋立柱时曾说:“螺旋形的符号来自于巴洛克时期建筑的旋转立柱,一开始它从耶路撒冷传到罗马,在巴洛克时期变成典型的建筑装饰品。但当人们在建筑上抛弃它后,拉斐尔等艺术家开始描绘这种柱子。我选择的符号都是具有关联性的,而且同时具有流通性,它们的地点和社会的意义都在流动。”一级市场上,张月薇首次在国内的个展是2018年在长征空间举办的“境码”,并成为当时长征空间代理的首位90后艺术家。2020年,柯芮斯画廊宣布代理张月薇,并在2022年为艺术家举办了个展“撤回、撤回、撤回”。而她在拍场首次出现是2021年,目前的最高纪录是2023春拍中《逃逸路线 No.3》创造的以94.3万元。此件《螺旋立柱(拉斐尔之后);螺旋立柱(282)(一组两件)》属于张月薇的早期艺术实践,很有代表性。
Lot 2120,谭永勍《无数个夏夜》2019,CNY 400,000 - 600,000
谭永勍1990年出生于河北,他的绘画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普遍性与层次感的探讨,画中的人物往往以模糊失真的面貌示人,在简洁干净但昏暗模糊的画面之中,带有丝丝阴郁、虚无及疏离感。文学给了谭永勍莫大的慰藉与精神上的共鸣,创作于2019年的《无数个夏夜》就基于文学性的思考:“画这张画时我在读《百年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事就像是浓缩的人类史,把人性的各个层面和寻求意义的种种方式都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无法逃避,只能面对现实的虚无和荒诞。也许是读书的状态带入到了创作中,让我现在一想起《无数个夏夜》这张画,就联想到布恩迪亚家族无数次重演的人生故事。”2019年9月,谭永勍的首次个展《狡黠的月光》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展出艺术家从2016年学生时期到2019年的近作,而
《无数个夏夜》就是展览的海报作品和画册封面作品,足以说明是其艺术实践的重要代表作
。近年来,艺术家在拍场中表现良好,《浪潮》在2023年春拍中以57.5万元成交,为其拍卖纪录;排在第二位的《昨日战车》则是在2022年秋拍中由永樂以34.5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出的。本件《无数个夏夜》很有可能在价格上再攀高峰。
Lot 2124,汪一《沼泽》2018,CNY 180,000 - 280,000
汪一的艺术语言中,常常以色彩与笔触呈现理想与现实的交融与转换,形成轻盈而富有趣味性方笔触,2018年获“约翰·摩尔”绘画奖。他的作品始终关心绘画本体问题,以童话和历史故事作为题材。本幅《沼泽》创作于2018年,是一件长达2米的大尺幅作品,曾在2019年参加过艺术家在Liang Project Co Space的个展“出远门的人”,创作灵感源自于他对于过往旅行经历的回忆,但他独具个人特点的对于明快却对比强烈的色彩的运用,以及对于空间模糊性的描绘使得他的作品捕捉到语言无法表达的感受。
本月中旬,汪一作品《银月》刚刚创下艺术家的最高记录——138万元,这也是艺术家连续三年刷新自己的纪录。
此外,汪一还于去年在震旦博物馆举行了自己的重要个展“温和的焦虑”,无疑,他的作品将越来越引起市场的关注。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大家还在读
artnet资讯
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artnet资讯,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提供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足不出户,便能将当下艺术讯息一手掌握。
最新文章
开年对话丨田霏宇:2024是非常现实的,新一年是悬而未决的
因为小所以灵活:小型美术馆迎来全盛时期?
为什么“共享画廊”已成行业新常态?
收藏趋势:为何小画在当下更受欢迎?
王川:线中自有人生无常
对话Julie Mehretu:在沮丧的时代中,艺术何为?
二维的安尼施·卡普尔:如何营造虚空?
TikTok禁令下,艺术家们该何去何从?
七问画廊主丨在俄美成长的她,为何在上海开设新空间?
数据看市场:去年全球拍场“新王”是谁?中国艺术家遭重创?
米歇尔·布雷德中国首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非凡的意义
花卉、新洛可可与亲密主义:这些趋势会持续主导2025吗?
为什么这8位艺术家可能在2025年大放异彩?专家为你解析……
方璐与艾瑞:“放松,关注变化”
2025年,请密切注意这五位即将起飞的策展人……
加州野火肆虐!博物馆与画廊遭受史上最大灾难?
2024年,艺术行业的六个“关键瞬间”是?
品味趋势专栏:进入2025,全球艺术界人士的“新年许愿池”
“她”系列回顾篇:关于她们,不止于她们
“她”系列丨王伊芙苓韬程:我享受“业余”的语言状态(下)
“她”系列丨王伊芙苓韬程:在离散立场谈性别状态(上)
“林间空地”播客丨厉槟源:我的身体是火药,必须燃烧
做一位专注“数字艺术”的策展人是怎样的体验?
这些90后艺术家,为何选择“当代亲密主义”?
“艺术特种兵”年末特辑:最近,圈内人都在哪里汲取“艺术能量”?
七问艺术家丨白水:与水的共振
“90后的当代亲密主义”已经成为下一个收藏热点吗?
巴黎圣母院重生:从数据盘点看文化遗产的重建奇迹
女性和艺术,再往前走一步!
在艺术中,我们如何谈“语言的流变”?
特朗普提振经济?迈阿密巴塞尔预示全球市场归位?
放缓时代下,苏州河畔迎来了一个艺术“升温”地带?
机遇与挑战交织,艺术深圳迈上了怎样的新征程?
永樂2024秋拍将启大幕,哪些现当代“顶流”值得下手?
一场艺博会,如何“想象”粤港之间的120公里?
“她”系列丨如何去理解尹秀珍?
人与猴有什么关系?一位备受瞩目的印尼鬼马艺术家给出了这样的视角……
上条晋:“贵宾狗”之后,回归更直觉性的表达
“林间空地”播客回归丨“别忘记生活”,后奥运的巴黎
闫冰:探访“启示性现实”
这位“社恐”的艺术圈红人,如何画出自己的“视觉饮食”?
“她”系列丨陈秋林:在瑞士“吃豆腐”
为何这组“地铁涂鸦”能成为传奇?
田霏宇对谈吕克·图伊曼斯:从与中国的“亲密接触”讲起
卡哇伊与恐惧,古都与游戏……究竟什么才是“日本性”?
冷广敏:探入图像的伤痕
靳宏伟犀利“发问”蓬皮杜策展人:国际摄影如何与中国艺术对话?
一位“中女”的母系乌托邦与隐秘角落
穿越战争与时间的漩涡:阿里·巴尼萨德尔与他的黑神话
金雨:消解内卷的浮游乐园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