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交织,艺术深圳迈上了怎样的新征程?

文摘   2024-12-05 22:13   英国  


  


今 年,艺术深圳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举办时间从以往的9月推移至12月5日。这一调整,使得藏家和观众能够在气候更为宜人的时段来到深圳,参观艺博会的同时去观看不同艺术空间的展览,促进了其与各地区之间更为良好的联动效应。其成效颇为显著,开幕当日的人流量虽未呈现出极度火爆之态,但人流始终络绎不绝,不少藏家与从业者从上海与隔岸的香港专程前来。且与诸多其他艺博会有所不同的是,其首日开放时间直至晚上9点,巧妙地呼应了南方城市的夜文化特色,彰显出鲜明的艺术深圳本土印记。参展画廊数量达86家,成功刷新了去年83家的历史最高纪录,无疑为艺博会注入了更为强劲的活力与多元性。


2024艺术深圳展会现场

步入第二个十年发展周期的艺术深圳正置身于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的交汇点。

回顾以前,历经十余年对本地艺术生态的精心耕耘,与香港巴塞尔同年创立的艺术深圳,生动见证了这座城市艺术生态从萌芽到逐步达到阶段性成型的历程。在过去数年里,深圳涌现出众多有特质的画廊,藏家群体规模也呈迅猛增长之势。此外,非盈利艺术机构、藏家空间以及美术馆等的相继诞生,共同编织成一张日益完备的艺术生态网络。


2024艺术深圳展会现场

然而,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笼罩之下,区域性竞争愈发白热化。珠三角地区作为新兴市场,能否妥善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增长态势,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而艺术深圳究竟该如何巧妙调适自身的运营模式与定位,以契合不断变幻的市场环境,无疑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且极具现实意义的关键议题。

本次艺博会吸引了来自28个城市及地区的艺术机构踊跃参与,其中本地机构数量由去年的19家攀升至25家,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尽管在参与城市及地区的多样性方面较去年的33个略有下滑,但这些画廊所呈献作品的国际化视野、学术深度以及实验性探索却极为丰富多元。


2024艺术深圳展会现场

诸如2023年9月创立的以是空间,其携英国双人艺术家组合MSR FCJ为观众精心构建起一座连接艺博会内外的互动桥梁。展位上的艺术项目《另一个西里亚》与空间展览相互呼应,深度挖掘并呈现出艺术家创作脉络背后的动人故事。以是空间总监Chelsea Chung阐释道:“当我思索如何促进艺博会与本地艺术机构达成更为紧密的互动时,便萌生出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部分予以展示的创意。”这对夫妻艺术家组合惯常采用将双方独立创作的作品进行缝合与裁剪的独特方式,共同雕琢出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艺术佳作,而“他们裁剪下来的部分往往会成为下一件作品的关键元素与灵感源泉”。


以是空间在2024艺术深圳的展位现场

同样作为新兴力量的PETITREE以及重新回归艺术深圳的红树林画廊,皆带来了诸多与深圳本土紧密相连的艺术家作品。

PETITREE展示了在深圳本土成长、现就读于耶鲁大学的艺术家黎佳仪的影像与行为艺术多媒体作品。PETITREE总监余芊芊介绍说:“黎佳仪的作品多围绕欲望主题展开,这在深圳这样高速发展的城市语境中极具代表性,其作品深入探讨了个体如何应对社会与环境的剧烈变迁。”


PETITREE在2024艺术深圳的展位现场

而红树林画廊所呈现的12位艺术家中,孙逊、林科以及于航等多位艺术家在过去一年参与了该画廊位于深圳南头古城内的驻地计划。红树林画廊主邓彬彬表示:“能够亲临工作室参观的观众毕竟只是少数,因此将这些艺术家在驻留期间创作的、与本地有着深度关联的作品带到艺博会,旨在让更多本地观众能够近距离领略其魅力。”


红树林画廊在2024艺术深圳的展位现场


尽管大部分画廊所展示的作品主要面向新晋藏家群体,价格区间集中在数千至50万以内,但仍有不少地区性蓝筹画廊带来了成熟艺术家的大幅重磅作品。例如常青画廊展出了价值高达700多万的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随机三角镜》(2018)以及多件托比亚斯·雷贝格的装置作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拍照留念。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不仅展示了价值790万的岳敏君大幅作品,还带来了赵赵、薛峰等以及正在北京X美术馆举办展览的泰国艺术家贡坎的作品,其价格介于20万至40万之间。

“深圳的藏家因与香港地缘相近,故而部分藏家更倾向于收藏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黄竹坑总监Sam Yang如此总结道。


2024艺术深圳展会现场

深圳,作为国内经济最蓬勃发展城市之一,汇聚着大量年轻且高学历的居民,许多人都对多元文化有着热情与追求,这使得深圳向来都是众多画廊机构乃至艺术博览会寄予厚望、渴望全力开拓的一片“蓝海”。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深圳整体的艺术生态以及藏家群体对于艺术的认知,目前仍处于需要持之以恒去精心培育的阶段。


2024艺术深圳展会现场

深圳万一空间的合伙人之一Ian针对深圳年轻群体在艺术喜好方面的转变趋势总结不久前,深圳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追逐潮流艺术,而如今,他们的目光逐渐向当代艺术转移,Ian指出:“一部分新藏家对于艺术作品中更为深层次、基础性的元素关注度尚显不足。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极易受到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所以在决定是否购入一件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先去查看这些艺术家是否有媒体报道的加持,或是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热度如何。”


万一空间在2024艺术深圳的展位现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艺术深圳独具匠心地将相当一部分场地留给了独立空间与非营利机构。紧挨着主场馆的这片区域,相较于许多规模更为宏大的艺博会而言,他们被摆在了更显眼的地方,从而为这些艺术空间带来更多曝光的机会。来自东莞的石米空间、杭州的三角洲空间,还有由几位深圳本地建筑师创立的非营利项目空间The Cargo等,纷纷带着颇具实验性或者更具概念性的艺术作品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与探讨。


The Cargo在2024艺术深圳的展位现场

“一起成长”与“支持本地生态”,是Artnet新闻中文网与不少深圳画廊交流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汇。红树林画廊的邓彬彬说道:“生态是需要多方的那种共同的一种成长。不管是藏家的成长,艺术家能够在深圳能落地,然后画廊能够开始起来,博览会能够办起来,美术馆也能够运营起来,其实它是一个大家对于这个城市的一种情感,大家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去相互支持。”在本次展会中,红树林画廊除了常规的展位展示之外,还携厉槟源的行为艺术影像作品《窗台上的表演》参与了艺术项目单元。


2024艺术深圳展会现场


文丨Cheung Hok Hang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大家还在读






artnet资讯
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artnet资讯,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提供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足不出户,便能将当下艺术讯息一手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