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国金文释读:“余(徐)太子伯辰鼎”

文摘   2024-08-27 18:14   湖北  





时代:黄锡全、刘彬徽定为春秋早期早段。


出土:1979年冬湖北枝江县问安关庙山出土。


现藏:湖北宜昌博物馆。


尺寸:通高25.7厘米,口径28.8厘米。


器形纹饰:鼎为短折沿,方唇,腹较浅,足作半筒状马蹄形,方耳立立于口沿之上, 耳外饰三周方形凹弦纹 ,腹部中饰一周窃曲纹, 腹下饰凸弦纹。


字数:腹内壁铸有铭文4行28字,现存24字。


著录:《江汉考古》1984年第1期,《江汉考古》1991年第1期,《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250,《殷周金文集成》2652。

铭文释文:佳(唯)正月初吉辛酉,余(徐)大(太)子白(伯)辰【父】,乍(作)为其好妻【饙鼎】,【宀奠】于橐帀止(上帀下止),永宝用之。

注释:
辛酉:或释为“丁亥”,黄锡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认为:“依字迹当为'辛酉'。”


余:即“徐”,古国名,金文多作“䣄”,典籍写作“徐”。春秋早期“㠱甫人匜”(《殷周金文集成》10261)的“余”也应是“徐”:"㠱甫(夫)人余,余王寒虘又(左虘右又)孙,兹作宝匜,子子孙孙永宝用"。

      徐国,嬴姓,为少昊及伯益后裔国。《左传·昭公元年》:“周有徐奄”。杜预注:“二国皆嬴姓。”《说文》曰:“嬴,帝少昊之姓也。”《书序》:“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陈秉新《出土夷族史料辑考》据此认为:“可知殷周之际,徐在鲁东,周初遭到周的打击,遂南徙淮泗。”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谓春秋时徐故国在江南泗州北古徐城,即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大徐台子。曾昭燏、尹焕章《江苏出土文物选集·代序》考证认为,徐国范围西至安徽东北,北至山东以南,南至洪泽湖周围,徐国故城在今江苏泗洪县重岗或崔集乡。


       本世纪初,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以及邳州博物馆在江苏邳州梁王城及附近九女墩墓进行考古发掘,墓中出土徐国编钟,上面铭刻有“徐王之孙尊”等字样,专家推测,徐国晚期都城可能在今江苏邳州梁王城。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徐为吴所灭。


大子:即太子。


白(伯)辰【父】:伯辰,太子之名;父,男子美称。“父”“鼎”二字原缺,黄锡全据文义补。“饙”“宀奠”二字,黄锡全据残存笔画补。


饙鼎:用以滫(xiǔ)饭的鼎。


宀奠(上宀下奠):古寘(zhì)字。《说文新附》:“寘,置也。从宀真声。”


橐:《说文》:“橐,囊张大貌。”


帀止(上帀下止):古迊(zā)字。《广韵·合韵》:“迊同帀,遍也。”橐帀,黄锡全以为地名。

铭文大意是,春秋早期某年正月辛酉这一天,徐国太子伯辰父,为他的贤淑的妻子铸造了一件滫(xiǔ)饭的鼎,安放在橐帀这个地方,永世宝之。


神秘的先秦时代
先秦史、古文字、文博考古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