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考释:爿子举

文摘   历史   2024-09-24 20:47   湖北  


在商周金文族徽中,有一个族徽,其形象如“一个人双手举着一个小孩放在床上”一样。专家学者对这一族徽的解释众说纷纭。此族徽常见形象如下。

举父乙方鼎,(《集成》1523)铭文应释:“爿片子举。父乙。”对此族徽的释读,《博古图》释为“析子孙”,丁山释为“冀”,于省吾释为“举”,于老先生的解释现在成为学界的主流认识。“举”族族徽还有两个常见的图形如下:    

举铙,(《集成》378)铭文应释为:“子举”。

         

 

举父乙觥,(《集成》9268)铭文应释为:“举。父乙。”于省吾先生认为:“艸丌”(艸上丌下),是古文“举”字,“子艸丌”(子上艸中丌下)为“艸丌”的孳乳字,“爿子艸丌”是“子艸丌”的孳乳字,也应读为举。“艸丌”象举手形,“子艸丌”象举子形,“爿子艸丌”象举子于床上之形,三者递嬗演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本文认为,于省吾说的,“‘子艸丌’象举子形,‘爿子艸丌’象举子于床上之形”。本文认为把这个族徽不加区分地全部释读为“举”,值得商榷。因为“举”族徽还有几个不常见的形象。如下:

作父丁举觚,(《集成》7235)铭文:“作父丁。举子爿片”

举觯,(《集成》6022)铭文:“子爿举”    

举爵,(《集成》7419)铭文:“爿片举”

举觯,(《集成》6023)铭文应释为:“爿片举子”    

举己爵,(《集成》8042)铭文应释为:“片子举己”

举父乙角,(《集成》8380)铭文应释为:“爿片子父乙举”

    

“爿”(“片”“爿片”)、“子”、“举”三者具有独立性,三者的组合布局没有固定性,除核心部分“举”外,“爿”(“片”“爿片”)、“子”可有可无(注意:金文有只有“‘爿片’子”的情况,恐非“举”族器,如《集成》1604)。    

综上分析,本文认为于省吾先生把“艸丌”(艸上丌下),释读为古文“举”字是对的,但是,把“子艸丌”以及“爿子艸丌”也释读为“举”,这值得商榷。在甲骨金文中往往一个字正写反写无别,另据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的解释,“一些独体的早期铜器铭文常常写成两个并互相对称”,起装饰作用。故“爿”或“片”及“爿片”,应该都是同一个字“爿”,表示同一个意思,作为地名,这是一个由地名加族名组成的族徽。“子”作为爵称。故正确的释读应是:爿子举。

  在举族族徽中,“爿”,有时写成“片”,有时写成“爿片”。李阳冰言:“木右为片,左为爿,音牆。”《说文解字》片,“判木也。从半木。”“爿”和“片”意思是把木头一分为二,左边为爿,右边为片,本意是半边木块,故举族族徽的“爿”和“片”,其意思是一样的。对于“爿片”,这应该是出于对族徽的对称美化装饰而产生的,许多金文族徽都有对称美化装饰的特点。见刘钊先生著《古文字构形学》。

举父甲鼎,(《集成》1521),铭文:爿子举父甲。铭文中的“爿片”,其意思和其他举族族徽的“爿”或“片”是一个含义,可以释读为“爿”。铭文意思是,生活在爿地,爵称为子爵的举族,为其日名为甲的父辈铸造了一件祭祀用的鼎。    

在举族族徽中“爿”应该和“半边木头没关系”,它应该是地名“爿”。爿作为地名,甲骨卜辞有记载:

《甲骨文合集》32982:

戊戌,贞右牧于爿,攸侯古啚。

中牧于义,攸侯古啚。

《屯南》2320:

甲辰卜,在爿牧彳止啟有......邑......。

人方的位置,学界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在山东。爿地位于攸侯边境,是商人征伐人方的一个重要战略物资补给地,商人在爿地设有牧官。

山东举族器出土地有:山东费县15件;山东长清县兴复河9件。

举族铭文中有提到征伐人方的事情。    

   

小子夆卣,(《集成》5417)盖铭文:“乙巳,子令小子夆先以人于堇,子光赏夆贝而朋,子曰:贝唯丁蔑汝历,夆用作母辛彝。在十月,唯子曰:令望人方‘四每’(四下面一个每字)。”器铭:“爿子举。母辛。”铭文大意是,子命令举族的夆去侦探人方的‘四每’。    

小子‘四每’簋,(《集成》4138)铭文:“癸巳,‘戈丮’赏小子‘四每’贝十朋,在上囗,唯‘戈丮’令伐人方,‘四每’宾贝,用作文父丁尊彝,在十月四。爿子举。”铭文大意是,戈丮命令举族的四每去征伐人方。

孙敬明《莒史缀考》,论证莒国为举族的一个分支,莒为嬴姓,故举族为嬴姓。    

举‘虘又’簋,铭文:“‘虘又’。爿子举。”孙敬明认为“金文中的‘虘又’当即后来的莒。”如此,则爿子举为嬴姓莒国的族徽。

据郑桥《通志氏族志》:嬴姓起源于瀛滨,瀛滨即今在山东泰安的瀛汶河。据王蕴智《出土资料中所见的“ 嬴” 和“ 龙”》(注:此处的“嬴”原文为去掉“女”字“嬴”字,读为LUO,下文的此字用“嬴LUO”表示),瀛、嬴等字应是由“嬴LUO”字发展演变而来。甲骨文有作为地名的“嬴LUO”的记载,位于攸地附近,紧挨“爿”地。见宋镇豪主编,孙亚冰、林欢著《商代地理与方国》第149页。    

《甲骨文合集》36825:

甲寅(王卜),在“嬴LUO”,(贞).......陆......亡灾。(在)十(又二)。

己巳王卜,在“嬴LUO”,贞今日步于攸,亡灾。在十月又二。 

《屯南》2320:

甲辰卜,在爿牧‘彳止’‘彳啟’有......邑......。

癸酉卜,戍伐右牧禽‘彳啟’人方,戍有哉。引吉。

‘彳啟’字也见于带“举”族族徽的金文。    、

         

 

彳啟鼎,铭文:“彳啟。爿子举。”

   

子作父辛尊,铭文“子光赏子‘爿子举’啟贝,用作文父辛尊彝。”

此处甲骨卜辞和金文的“彳啟”可能为人名。

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认为,攸即殷民六族之一的“條氏”。李学勤《商代夷方的名号和地望》“攸确应是《左传》定公四年所言封鲁殷民六族中的條氏。同属六族的长勺氏,原居地长勺前人云在莱芜东北,條氏的居地更东一些也是可以想象的”。据宋镇豪主编的《嬴秦始源》,嬴姓起源于莱芜。莱芜地区在秦汉时为嬴县。今山东省莱芜市西北羊里镇嬴城村有嬴城故址,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

综上分析,可知“爿子举”本为生活居住于爿地和“嬴LUO”地,即今山东莱芜一带,的“嬴”姓族群,举族最先可能生活在“嬴LUO”地,以“嬴LUO”为姓,即“嬴姓”,后来族群发展壮大,有一支族即举族迁移到紧挨“嬴LUO”地的爿地,形成族徽“爿子举”。

  

神秘的先秦时代
先秦史、古文字、文博考古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