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金文释读:“万剢方彝”(或称“戍铃方彝”、“周己酉方彝”、“康方彝”)

文摘   2024-08-14 17:43   湖北  


         

 

         

 

时代:商代晚期。  

 

著录:《博古图》8.15,《啸堂集古录》28,《历代钟鼎彝器款识》22.2,《殷周金文集成》9894等。  

 

尺寸、重量:高7.9寸,腹深5.5寸,口径6.1*5.1寸,腹径6.2*5.2寸,重12.375斤(博古)。 

 

字数:内底铸铭文38字(合文1)。    

   

         

 

铭文释文:己酉,戍余令(左余右令)尊宜于召,置庸(镛)、兮帶(上兮下帶)九律兮帶(上兮下帶)。商(赏)贝十朋,万剢用造丁宗彝,才(在)九月,隹(唯)王十祀协日五,隹(唯)来东。    

注释:

器物不知现藏何处,目前所见铭文摹本有三:王俅《啸堂集古录》28“周己酉方彝”;王黼《博古图》8.15“周己酉方彝”;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22.2“己酉戍命彝”。《殷周金文集成》选用《啸堂集古录》的摹本。

戍:官职名,职掌守卫的武官。金文中较常见,如“戍嗣子鼎”(《集成》2708)“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    

     

 

余令(左余右令):人名或族名。旧释作“铃”,该字左边从余,右边从令,《铭图续》释作余令(左余右令),亦见于“班簋”(《集成》4341)、余令史簋(《铭图续》369)。

尊宜:进献肉肴祭祀。甲骨卜辞和金文常见。如西周早期金文“作册夨令簋”(《集成》4301)“乍(作)册夨令尊宜于王姜”。    

         

 

召:地名。亦见于“四祀邲其卣”(《集成》5413)“尊文武帝乙宜在召庭”。

置:宋代学者释“黻”,《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释“康”,裘锡圭先生作“置”

庸:旧释“庚”或“赓”或“庚同”,裘锡圭先生释作“庸”,通“镛”,大钟。置镛,就是把镛口向上,甬向下植于座中。

兮帶(上兮下帶):旧释作“黹”,毕秀洁《《戍铃方彝》的摹本问题及补释》(《古代史与文物研究》2013年第1期)认为“黹”在铭文中用作人名。谢明文《商代金文研究》认为该字从兮从帶,前一个“兮帶”(上兮下帶)是动词,后一个“兮帶”(上兮下帶)是名量词,从文义来看,它应与舞乐有关,具体意义待考。本文认为该字释读为“黹”于字形不符,应从谢明文释。    

律:乐律、音律。《尚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孔传》:“律谓六律六吕”。“兮帶(上兮下帶)九律兮帶(上兮下帶)”指奏兮帶(上兮下帶)乐九曲。

万:职官名,职掌舞乐事务。

剢:严志斌《彭尊研究》释作“豕匕”(左豕右匕),意指母猪。而把“万”释作“丏”,“丏豕匕”,意谓丏地的母猪。陈剑把该字释作“豕刂”(左豕右刂),该字后讹变为“剢”,用作人名或族名。“万剢”是本器器主,属于“官职名+人名或族名”的构成形式。 

造: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甲骨金文考释论集》第273—316页,线装书局,2007年)释读为“造”,铸造义。

丁:日名,其前面省略了亲称。

协:合、和。“协日”即协合的好日子。

唯王十祀协日五:即“唯王十五祀协日”。

东:旧释作“束”,谢明文释作“东”,并指出“唯来东”与“小臣俞尊”(《集成》5990)铭末“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又五,彤日”相当,属于大事纪年之例。“唯来东”可能与征伐东夷之事有关。

铭文大意是:己酉这天,戍余令(左余右令)在召地举行尊宜的祭祀活动,随后置镛舞乐,因万剢的优秀表现,受到戍余令赏赐十朋贝,万剢用这些钱用来铸造这件礼器,用以祭祀其名为丁的祖先,时在商王征伐东夷归来的那年九月,即商王十五年九月协日。    

         

 

   

神秘的先秦时代
先秦史、古文字、文博考古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