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六祀必卩其卣
时代:商代晚期。
出土:河南安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尺寸、重量:通高23.7厘米,宽15.7厘米,口径11*8.9厘米,重1.98千克。
著录:《商周金文录遗》273.1—2,《殷周金文集成》5414等。
字数:器盖同铭,各有28字。
铭文释读:乙亥,必卩其易(赐)乍(作)册隹又子(上部“隹又”下部“子”)瑞一、琮一,用乍(作)且(祖)癸尊彝,才(在)六月,隹(唯)王六祀,羽(翌)日。亚貘。
注释:
必卩其:人名。
隹又子(上部“隹又”下部“子”):人名。
易(赐):既可以理解为主动词,也可以理解为被动词。如果作主动词用,则此器器主为“隹又子”;如果作被动词用,则此器器主为“必卩其”。
亚貘:族徽名。
“貘”字,由丁山先生最先释读:“亚中图画文字,从犬,从日在茻中,当是獏字,即貘之或体。”
“貘”字,《说文解字》曰:“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从豸莫声。”《说文解字注》云:“即诸书所谓食铁之兽也。见《尔雅》、《上林赋》、《蜀都赋注》、《后汉书》。《尔雅》谓之白豹。《山海经》谓之猛豹。今四川川东有此兽。
“六祀必卩其卣”铭文中的“貘”是族名。
丁山先生考证认为,貘族即后来的鲜卑族。“今本《晋语》所谓‘鲜牟’,宜亦鲜卑声形俱近而误。即《穆天子传》所谓‘西膜’者,宜亦鲜卑之音讹;而膜之与獏,其音正同,则周代所谓鲜卑、鲜牟、西膜者,实皆靺鞨之祖;而商、‘亚獏’之胄裔也。
《汉书·地理志》涿郡有鄚县。《后汉·郡国志》鄚县改隶河间国,均不详得名之由。山谓,鄚之为鄚,即商亚獏氏故地,在今河北任丘县北三十里。《史记·赵世家》所谓‘惠文王五年,与慈鄚、易’是也。《诗·大雅·韩奕》:‘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商之北国遗物,出于易县,则亚獏故土,宜在河间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