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金文释读:“戍口ll求(求)鼎”铭文

文摘   2024-08-06 00:24   湖北  


名称:戍口ll求(求)鼎,又名戍革鼎、戍甬鼎、俎子鼎、宜子鼎等。


时代:商代晚期。


尺寸:通高28.8厘米,口径23.7厘米。


器形:敛口方唇,平沿外折,立耳,圜底,柱足。颈饰涡纹间四瓣花纹。


著录:《三代吉金文存》4.7.2,《殷周金文集成》2694等。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字数:内壁铸铭文27字。

铭文释读:亚卬。丁卯,王令宜子䢔西方于省。隹(唯)返,王赏戍口ll求(求)贝二朋。用乍(作)父乙齍。

注释:
卬:字形从匕从卩,应是“卬”字。“卬”字,《说文解字》曰:“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卪。《詩》曰:’高山卬止’。”此处“卬”字,用作族名。


宜:有学者释读为“俎”,本文认为应当释读为“宜”。“宜”字在甲骨卜辞中,多用作祭名,此处作国名。西周早期的“宜侯夨簋”(《殷周金文集成》4320),西周时期的宜国或即商代宜国发展而来;子,爵称;宜子:宜国国君。

䢔:会合。


西方:西部方国,代指西部方国首领。


省:地名。


戍:官职名,担任防守任务的武官。


口ll求(口上求下,两边一竖):人名或族名。有学者释读为“革”或“甬”,谢明文引用裘锡圭先生《释“求”》(《古文字论集》,第67—68页,中华书局,1992年;又收入氏著《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第28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的说法,释读为“求”。“求”是器主,可能是“宜子”的臣属。


齍:《说文解字》曰:“黍稷在器以祀者。从皿齊声。”


铭文大意是:商代晚期某年丁卯这一天,商王命令宜国国君会合西部方国首领前往省地。担任防守武官的亚卬族的口ll求(求)参与了这次会合任务,表现优异,回到殷都,商王赏赐给他两朋贝。亚卬族的口ll求(求)用这些钱铸造了这件鼎,以此告慰父乙的在天之灵。

神秘的先秦时代
先秦史、古文字、文博考古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