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殷周金文集成》定为春秋早期,李学勤《从新出青铜器看长江下游文化的发展》(《新出青铜器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认为此鼎“浅腹聚足,是春秋中期偏早器物,相当春秋僖文时期”。本文从之。
出土:不详。
收藏:刘体智旧藏。
著录:柯昌济《韡华阁集古录跋尾》壬·5,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3·21,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4.9.1,吴闿生《吉金文录》1·38,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上2.17,刘体智《善斋吉金录》2.74,容庚《商周彝器通考》考301图88,容庚《善斋彝器图录》36,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565,白川静《金文通释》4.568,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图37录164,《殷周金文集成》2675等。
器形纹饰:两立耳、浅腹、三蹄形足,胸部饰窃曲纹一周。
尺寸:通耳高七寸四分(《通考》)。
字数:铭4行27字。
铭文释文:䣄王井量(左井右量)(粮)用其良金,铸其饙鼎,用弜采羔(上部弜字里面一个采,下部是羔)(羹)庶昔(腊),用雝(饔)宾客,子子孙孙,世世是若。
注释:
䣄:金文用作国族名,典籍写作“徐”,徐为嬴姓,少昊、伯益之后。徐王:徐国国君自称为王,典籍及春秋中后期徐国金文常见。徐国为东夷淮夷之族,和西周王朝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是西周王朝的主要征伐对象。徐国在先秦时期常被中原人士视为叛逆的典型,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于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
井量(左井右量):字书不见。吴闿生认为:“井量(左井右量)从井,取型范义,即度量字。”郭沫若认为:“殆粮之异文。”郭说可信。徐国金文“宜桐盂”(《集成》10320)铭有“䣄王季粮之孙”。“季”是排行,徐王季粮即徐王粮。今江苏邳州境内有春秋时期梁王城遗址,当地方志中亦写作粮王城,或与这位徐王有关。
饙鼎:用以滫(xiǔ)饭的鼎。
弜采羔(上部弜字里面一个采,下部是羔):郭沫若释为“弜采鬲”,以为“胹”之古文。“胹”,《说文解字》云:“烂也。从肉,而声。”杨树达隶作“弜采羔”,释读为“羹”。杨认为“字从弜鬲(上弜下鬲)省,从羔,从采。”《说文》弜鬲部云:“弜羔鬲,五味和羹也,从弜鬲(上弜下鬲),从羔。”或作羔鬲(上羔下鬲),从鬲,从羔。或作弜羹(弜里面一个羹),从弜鬲省,从羔,从美。小篆作羹,从羔,从美。
庶:于省吾释“庶”,训羞。《诗·小雅·楚茨》:“君妇莫莫,为豆孔庶。”毛传:“庶,羞也。”《周礼·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郑玄注:“羞,有滋味者。”
昔:释读为“腊”。《说文解字》:“昔,干肉也……籀文从肉。”《易·噬嗑》“六三,噬腊肉”,虞本作昔。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之竹简,记有“昔兔一笥”和“羊昔一笥”,“昔”均应读作腊。
雝:郭沫若释读作“饔”。《说文》:“饔,熟食也。从食雝声。”铭文中用作动词,宴饔,以美食待客。《公羊·庄公四年》记载:“夫人姜氏饔齐侯于祝丘。”
是:指示代词,同此。
若:字半残,诸家皆依韵及古人恒语推知为若。若,《尔雅·释诂》:“若,善也。”善有爱惜义。《荀子·强国》:“善日者王,善时者霸。”杨倞注:“善,谓爱惜不怠弃也。”
铭文大意是:徐国国王嬴粮,用良好的青铜原料,铸造了一件滫饭的鼎,用来烹饪美味珍羞脯腊,以此宴饔宾客。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要爱惜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