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
——隆重纪念“望河楼”公众号开张1周年
1
整整一年前,2023年11月13日,22时05分,我的名为“望河楼”的公众号正式开张了。此时此刻,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节点。
之所以美其名曰“望河楼”,其实这个来历原本十分简单。记得当时选取名字的时候,系统提示只能试选三次,就跟车管所里为新车选择牌照号码差不多。我试着输入两个名字,都被告知已经重名。灵机一动,想起了这个名字,望河楼,于是成就了我的这个公众号。
除了码字,我对电脑操作很不熟悉。此番注册成功,还是在两个年轻人的倾力帮助下才完成的。
只会码字,因为我还是一个写作的爱好者。
一年来,共计发文160余篇(含连载篇目),平均两天多时间发一篇。对我而言,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但是比起海淀西三旗的Z君来说,实在是小巫见了大巫。Z君的公众号天天更新,日日不断,发表的文章迄今已经超过三千篇。
2
望河楼,我至今对这个名字仍感到欣慰。有人问起它的来历,我一笑置之,“上班饮马河,下班玉门河”。这是事实。我所在的楼宇,分明就是一个“望河楼”。
其实在起名字的当初,我恰好住在南方的一条大河的旁边。站在高楼放眼望去,远处是浩瀚长江,近处则是温软葳蕤的康熙河。
近年来,所到之处似乎都与江河有关,邻近水流,必然“望河”。
去过乾坤回转的偏关黄河,去过鸡鸣三声的河曲黄河,去过古韵悠长的碛口黄河,去过奔腾咆哮的吉县黄河,去过白日依山的永济黄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还成为了万里长江边上的常客,俨然就要成为这里的“常驻人口”。
每天清晨去公司途中,总要路经母亲河汾河。漪汾桥上,长虹卧波,鹭击长空,鱼翔浅底,顿时乐趣倍增。
望河楼,我的最爱。
(点个关注再走)
3
我在公众号的题头这样说,“以文会友,赞美家乡,讴歌生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
前文说过,本公众号共计发文160余篇。是成绩,也是欠缺。跟过去比,是进步。跟京城的Z君这样的高产作家相比,则是很大的欠缺。
第一篇文章,即是近年创作的、那时刚刚获得宇宙行文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的短篇小说《姹紫嫣红》。当时,有个红头文件上说了,总公司要成立作家协会,要颁发奖励,因为他们要建设“文化大公司”“文化强公司”等等。不过到头来只得到一纸奖状,其余的都不见踪影。
又哄了我们一次。
只怕下回没人再信了。
4
而且这里面有新品,也有存货。
如果按文体划分,有这样几种。
一是纯文学性的文字,例如《姹紫嫣红》这样的短篇小说,金融(证券)题材,融入了某些魔幻手法,自以为还比较高明。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我的理解就是拐个弯去骂人,去说事,省得让人没法接受,当面下不来台。
二是几篇纪实性的连载文字,质量不好说,但长度还可以。有回忆前省委书记的《汾水作证》,有十几万字的《娘娘滩的传说》,还有反映户外登山活动的《大朝台》。
三是游记性质的东西,不光名山大川才算旅游,身边近在咫尺的寺庙、湖泽、名胜也都是,比如《文庙揽胜》《秋到文瀛湖》《在太行山上》《两个杏花村》等等。
四是影评书评,近期发过几篇电视剧《上甘岭》的评论,《将“神剧”进行到底》;读《红楼梦》的若干体会,向刘心武老师的请教和商榷;连续发过对莫言《蛙》的评论《蛙声喧闹为哪般》等等。读《蛙》之后心中不悦,因为那里边有太多的对某国的献媚甚至跪舔,美化侵略,歪曲抗战,极尽阿谀之能事。
五是杂文类,也对时事热点有过议论,例如德云社题材的《含着眼泪笑你》,对外关系问题的《美西方的挑衅,来自他们的本性》,球迷必看的《郑钦文的眼神透着一股杀气》。
六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说,如《阎锡山与山西窄轨铁路》,《打蒋舰,不打美舰》等。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5
鲁迅先生说过,“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
其实在我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人生能跟文学创作有丁点关系,也都是“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虽说年轻时比较爱读小说,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欠缺。多少文学名著,在我这里统统都是一个“读不进去”。尝试写点东西,完全处于偶然。那时常想,我们的童年少年,简直就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不可再生的一段历史,无法复制的一段经历。某个黄昏开始,趴在电脑前,一发不可收拾,竟形成了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起名《天上星星亮晶晶》,为的是增加一点童趣。当时就自己印刷了一批,送给伙伴们怀旧。前不久,经不住伙伴们的诱惑和撺唆,居然修改并再印了一次。
以此为开头,十多年来共计写出两部长篇、一部散文集、几个中短篇,以及零零总总的这么许多文字。有些已经发表,有些则“留在C盘人未知”。跻身业余作者行列,完全是人生的意外之举。用一个乐此不疲来形容,恰好反映现在的心情。
6
在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个“非著名”的公众号,受关注度可想而知。一年下来,“总用户数”不过积攒了几百个。
只是在某些篇章中,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点击量较高。比如前一段的《和我在太原的街头走一走》。我们的马路常修常新,究竟是耶非耶,该褒该贬,常恨为什么不安装一条拉链,省得常常开膛破肚。在好多的路段,一个“雨污分流”的工程,竟然隔年就要再搞一次。也感慨浪漫之都巴黎,即便在承办奥运会的重要时节,埃菲尔铁塔下依然显得破烂。这反映出什么,理念问题,是没落的帝国主义的问题,是“平常心”的问题,还是什么?只恐难有定论。
获得空前阅读量的就是前不久的几篇对《上甘岭》的评论,引起不小的共鸣,动辄就是几万的流量,也给自己以信心和鼓励。咱的文字,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的。
说了不少了,一句话概括,要将“望河楼”进行到底,也盼望继续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