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过,精巧幽深的狄梁公街坐落着两处古迹,一处是崇善寺,是一个皇家寺庙,晋王朱棡为纪念其母马皇后而建。另一处是文庙,祭祀孔子的殿堂。
这座文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北宋的开国者们在这里建了一座新城。原址位于水西关街,金明两代皆重修。清光绪八年,因河水涌入城中,局部被毁,遂迁于此地。前述崇善寺明朝时遭遇大火,大部被毁,现在的文庙即建在了部分遗址之上。
人人向往名山大川,眼前的名胜往往都被忽略,却不知这里也有无穷的妙趣和深刻的内含。
这座木构的牌坊,孤零零呆在街边,呈三间四柱三楼式,坊间描金彩绘双龙戏珠图案。隐约记得自我十来岁时就来过这里,就是这样一幅古朴的模样。那时文庙还是省博物馆的所在地,直到十来年前搬迁到壮阔宏大的新址,现在这里好像也有一个名词,叫做省考古博物馆。
照壁为一字青砖兰瓦硬山顶,镶嵌有黄蓝绿三色琉璃的四方贴面,绘有流云海水、双龙戏珠的图案。
棂星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
门前分列着四个铁狮。
这是山门的内侧,上书篆体的“棂星门”。
庭院内古木参天,幽深寂静。
甬道边坐落着几个黄河蒲津渡铁牛铁人,这是桥梁史上最重要的浮桥例证,展现了盛唐时期的雄浑大气和雍容富贵。
文庙占地面积3万多平米,建筑面积8千平米。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先后四进院落式布局。
远望大成门,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绿瓦飞檐,彩绘斗拱,由三个门构成,中为“大成”,东曰“金声”,西曰“玉振”。
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其上的拱桥称为泮桥。秀才举子们要在官员带领下登泮桥跨泮池,穿过大城门进入大成殿去祭拜孔子。一般人进文庙,须绕池而行。唯有状元可从桥上过,因此也叫状元桥。
大成门前矗立四座石碑,上面分别题写着“孝忠义节”四个大字,这是儒家精神集大成者。
大成殿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宋徽宗尊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此得名。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重昂斗拱,庄严雄伟。
正中就是孔子站姿塑像,几个端庄的篆体书法“千秋孔子”,这才是千古圣人,巍然屹立,叫人无限敬仰,顶礼膜拜。两侧几块牌匾,“万世师表”、“圣集大成”等等,是孔子历史功绩的最好概括。
塑像下方是一个下沉式的地形图,展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
孔子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据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而塑像的两侧,则以浮雕的方式展现了当时的“四大贤弟子及嫡传人”,构成一幅“孔门圣哲图”,分别为闵损、冉耕、冉雍等等,特别是“亚圣”孟子。
崇圣祠是供奉孔子先人的地方。庭院中还有众多的石雕和碑刻,一处竟来自岳飞的手笔,令人惊叹。
厢房里有一处文庙摄影展览,文庙最早的照片来自二十世纪初,现藏于英国皮特河博物馆,展现的是棂星门的外景,显示出古朴久远的意境。照片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而1956年以后竟是空白。其中的缘故,你当然懂得。1977年恢复的照片展现的是“大寨革命文物展”。
这就是历史的沧桑。
也正如展览的结语部分所说的,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和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行稳致远,敬畏历史,方能不负未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