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有座文瀛公园,坐落于著名的海子边。有人说“海子”是蒙古人的说法,他们把湖称作海。当年在南城读书,周末返家时搭乘3路电车路经这里,总要被小贩们的豆芽炒灌肠吸引,那是用荤油炒的,出锅之前再烹一点醋蒜,立刻香飘四野。大约要花5角钱,既过了嘴瘾,又补充了能量,于是继续赶路。后来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街边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不断。如今,这些商业气息和烟火味道都被城管们清理得不知去向,只剩了一条条清净的小巷。
这里从北宋时就有一片水面,传说是大将潘美建城时所留。明初,晋王朱棡修建了更加宏大的城池,这里成为晋王府的花园,两百多年间,晋王后裔享尽荣华,已经繁衍成为数十个分支的皇族后裔。孰料明末,李自成部将陈永福,本是明军降将,将晋王家族千余口人掳之海子堰,一顿刀光闪过,已然斩尽杀绝。而末代晋王朱求桂在此前就已“前往军中效力,不知所终”。
如今的文瀛湖面积不算很大,呈葫芦状,最窄处有一座单孔的状元桥连接。
从西门进入,眼见两棵高大的古槐,在这座老城常能见到。绿的槐树叶,黄的银杏叶,随风散落。花枝招展、妖娆多姿的大妈们,在秋日的阳光下翩翩起舞。瀛海揽翠,曲院荷风,丝竹之声阵阵传来,字正腔圆,高亢嘹亮。我无法识别唱的这是哪一出,佯装无事凑到近前察看,只见琴师面前的乐谱上,几个大字赫然是《铡美案》。
沿甬道向北,一座文瀛大舞台矗立路旁,台面却被巨大的幕布遮挡。一幅楹联这样写到:人生似戏一番作打念唱,岁月如歌几段顿挫抑扬。
这座宽阔的二层楼面是清代建筑,中西混合式,基本层面是硬山式双层砖木结构。初名劝工陈列所,简称为劝业楼。1921年的秋天,孙中山先生来此考察,下榻此楼,凭栏发表演讲,号召“消除旧思想, 建设新国家”。此楼在1986年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辟为孙中山纪念馆,一幅楹联这样说到:一代先驱劝业楼头曾寄慨,千秋伟绩文瀛湖畔競怀公。
纪念馆内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他来晋考察期间,两度途径平定(今阳泉),提出“以平定煤铸太行铁,发展山西,支援全国,将来可操全国实业界牛耳”的构想。
环湖而行,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出现在眼前。1950年3月,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此召开,会议决定修建此塔,以纪念为革命牺牲的英烈。这是解放后本地最早的纪念性建筑,塔顶的英雄雕像貌似颇有苏联的风范。塔身正面,国徽下是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一侧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浩壮高恒吕,泽惠过汾漳”。“恒吕”系指山西两座大山恒山、吕梁山,“汾漳”则是两条河流汾河和漳河,意寓深远,先烈的英灵如高山大河般永存。另一侧是革命老人薄一波的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两位先辈,一武一文同是山西籍。有趣的是,他们的家乡相隔不足百里,一是五台建安,一是定襄蒋村。
说来也巧,本文的另一主人翁阎锡山,是五台河边(现属定襄)人,辛亥老人、民国时期的省主席赵戴文是五台东冶人。佛教圣地五台山南麓的这片区域,地理上叫做忻定盆地, 为山西近代史贡献了诸多著名人物,真可谓文山毓秀,沱水长流。
(镇海铜牛)
1937年阎锡山曾在文瀛湖东岸为其父阎书堂修建卐字楼,占地1300多平方米,象征长寿之意,历时七年完成。尚未投入使用抗战爆发,此处沦为所谓“日华俱乐部”,解放后长期作为市图书馆所在场所,原来还有这么曲折的来历。门前的楹联这样概括:万字华屋增秀色,文瀛碧水暎长天。这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飞檐砖木结构建筑,屋顶和立面采用仿清式歇山顶和柱廊,结构形式和门窗又是西洋式样,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瀛湖的南端则是一处红色文化遗址,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此处明清时期曾是贡院所在地,赶考的学子们常到此处游玩,于是海子堰更名为文瀛湖。科举废除后创办省立中学堂,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校。这里是红色文化的摇篮,革命先驱高君宇、贺昌、彭真等读书和参加革命活动的地方。
(一座琉璃塔)
不知不觉中沿湖就快要走了一圈,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公园南端竟然有一个见义勇为纪念碑,碑文由时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的王芳题写。也不知它的来历,是不是湖面及周边确曾有过惊心动魄的见义勇为壮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民法原理上叫做“无因管理”,本是良好社会风尚的表现;而如今,人们却在为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而纠结,多么悲哀又多么无奈。手机上甚至有了这样的段子,已经有某青年因为“不扶”而惹上了麻烦,老人家属找上门来大叫,你为什么不扶,你凭什么不扶?见此情景,青年心里不禁暗乐,幸亏我没扶,我要是扶了,那么一定、必须、当然——就是我撞倒的啊。
萧瑟秋风今又是。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一位老者正在席地挥毫,笔力虬劲,气象万千,斑斑点点的落叶间隙里呈现的是绚丽的行草字体,只见是: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