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方言中,“拾翻”意即“折腾”,那么“灰拾翻”就是“瞎折腾”吧。
“灰拾翻”不是什么褒义词,而且显然,这是当年封建保守势力对革命党人阎锡山的诽谤和攻击。
话说百多年前,辛亥革命太原首义成功,阎锡山登上都督宝座。几经反复之后,全省局势得到控制,遂开始推行他的“新政”。
他所推行的“新政”在今天看来也非常简单,就包括女人放足、男人剪辫、兴办新式学堂等。
妇女缠足源自何时,直到今天仍无有定论。但是“放足”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并非一帆风顺。
说到剪辫,想当初,多尔衮颁布“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多少义士为之呼号奋斗。到如今,“剪辫”理应顺乎自然,谁知也是这样艰难。
阎锡山首先要家乡先行一步,做好示范。他委派他的五台同乡、曾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康佩珩负责,联合当地士绅名流,搬倒神像办学堂,推行放足、剪辫。康佩珩从自己家里做起,好一番软硬兼施之后,妻子和弟媳放了足,父亲和五个弟弟剪了辫。同时在过往要道设立关卡,广泛宣传,强行剪辫和放足。
这样的举措也引起了保守派的敌视,缠足和蓄辫毕竟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习俗,绝非一朝一夕即可革除。果然,有河边村豪绅名曰曲汝霖者纠集众人抗拒新政,包围阎氏府邸,挟持阎父书堂,不听康佩珩等的劝解,蓄意闹事,挑起械斗,将两名保安社成员打死,酿成流血事件。
顺带说一句,在阎锡山的家乡五台河边,刘是第一大姓,曲是第二大姓;阎只是小姓,明洪武年间其祖先才由洪洞县迁至此处。刘姓当然举目皆是,所谓“张王李赵遍地刘”;但你若见到一位曲姓同人,不妨屈尊一问,十有七八,这位仁兄祖籍五台河边也。
阎锡山闻听“新政”受挫,不禁大怒,遂采取强硬手段,对曲汝霖等为首者坚决予以镇压,“新政”局面这才进一步打开。
这么说,阎锡山的“灰拾翻”就有了革命的、进步的意义,推翻封建枷锁,迈向新式生活。
这话已经流传一百年时间,渐渐的,也就有了调侃、揶揄的味道。
例如本地,今夏里众多街巷又一次开膛破肚面临大修,是由依旧是“雨污分流”,民众已然怨声载道。就听一老者浓重的北路口音怒斥道,“阎锡山,灰拾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