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搞懂生态位,你就明白为什么有些大佬会“翻车”!

文化   2024-10-27 21:55   江苏  

点击下方关注我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在文末领取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魏纪十
曹魏·魏元帝景元三年(壬午,公元262年)

【原文】

山涛为吏部郎,举康自代;康与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昭闻而怒之。康与东平吕安亲善,安兄巽诬安不孝,康为证其不然。会因谮“康尝欲助丘俭,且安、康有盛名于世,而言论放荡,害时乱教,宜因此除之。”昭遂杀安及康。康尝诣隐者汲郡孙登,登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译文有点长,略过吧。


【解析】

要说魏晋风流,最出名的莫过于竹林七贤,其中又以嵇康名声广为流传。

上面材料是当时隐士孙登对嵇康的一段预言,说他才气多、见识少,会被杀。

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嵇康之死。

嵇康出生世家,父亲做过官,兄长更是在曹魏手下做到太仆(九卿)、扬州刺史(地方长官)、宗正(九卿,主管宗室)。

或许是家境优渥,加上兄长工作特殊,嵇康娶了曹操的孙女,成功的进入了曹魏宗室圈子。

一般来说,富贵二代的起点极高,没有生活压力,要么就是可劲玩,要么就是想建功立业证明自己再创家族辉煌。

杀嵇康的钟会属于后者,而嵇康属于前者。

你看人家竹林七贤十分潇洒,那是因为这些人背后的家族都颇为牛逼,有钱有时间给他们去如此标新立异。

要是你一平头老百姓,你敢这样?今天的地耕了吗?砖搬了吗?猪草割了吗?

手停口停就是平头老百姓的窘迫。

所以,不了解历史就喜欢竹林七贤,不过是羡慕人家可以天天玩不用上班。

还有人说竹林七贤不做官不出仕,蔑视权贵,有风骨。

说他们不做官不出仕的前提是什么?是人家但凡想做就立马能做,只是因为个人喜好暂时而不做而已。

这个你可以说人家厉害,但最后除了嵇康,其他六个也都出来做官了。

这竹林七贤不做官,到底真实性有多少,是养望还是好玩,呵呵。

说到底,竹林七贤和那些做官的世家子弟本质上还是一个圈子、一个阶层的人,只不过选择玩法不同。

就这样玩着,嵇康的名声是越来越大,声望是越来越高。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你放到现在,你出名了,会有人来找你蹭流量,你名气要再大一点,说不定就要给你个身份,俗称“收编”或统战。

司马昭想让嵇康来幕府担任属官,嵇康立马躲起来,对司马氏表示拒绝。

司隶校尉钟会拜访嵇康,遭到冷遇,于是对嵇康非常不爽。

这两件事就是嵇康之死的关键所在。

嵇康对于司马氏的不喜,也好理解,毕竟他的老婆就是曹魏的公主,爱屋及乌,恨屋及乌嘛。

可嵇康这一拒绝或不合作的态度流露出来,天下人如何看?

嵇康被杀的时候,可是有三千太学生请愿要求释放,甚至还提出让嵇康来太学任教。

这已经侧面说明,嵇康的影响力极大,而他表露出来的对司马氏的态度hi影响到司马氏的权力稳定。

如果你是司马氏你会怎么办?肯定是要搞死他呀!

所以,钟会被嵇康冷遇之后,陷害嵇康,不过是感知到嵇康无法为司马昭利用服务后的权力威胁,趁机上眼药递刀子而已。

但嵇康之死真就是怪司马昭和钟会太坏了?

开头隐士孙登说嵇康才气多,见识少,会被杀,其中还少了一个性格也是问题。

但这个见识少怎么理解?

个人认为,身处嵇康这个阶层的人,想要在圈子里混,不说大富大贵吧,只要你是想混混日子,基本上有家族的托底都没问题的,而出现如嵇康这种被杀的结局,根本原因绝对不是才气多少、性格好不好问题,恰恰是触碰到了这个圈子的规则和禁忌。

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对权力规则的不了解

嵇康的阶层就是士族,也是当时社会顶层权力结构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自从司马家高平陵之变开始为了掌权就对士族颇为妥协,让渡了不少利益。

但相对的,司马家对于士族中能够影响到自身权力者也颇为忌惮。

如嵇康这种,有名气,身上有天然带有反司马家标签的人,

司马家是不允许有嵇康这么牛逼的人处于不可控状态。

如果嵇康没有那么大影响力,司马家也不会如此对嵇康。

哪怕再退一步,只要你嵇康不要流露出对司马家的抗拒,都不会有如此下场,反而司马家会忌惮你嵇康的名声而继续示好来标榜自己崇尚贤者。

可嵇康在给山涛书信中表示对商汤和周武王的菲薄,这就有问题了。

因为这涉及到“汤武革命”正确性的问题(即改朝换代是否合理,而商汤和周武都是以下改朝换代,虽然周朝和商朝后期的确有大问题,但你毕竟是人家的臣子,你把人家赶下去自己做老大,这事终归别扭,所以汤武革命定性古人颇有争议属于要回避的问题,司马昭此时的处境和商汤周武极其相似),司马家注定要篡夺曹魏的基业,而你嵇康菲薄商汤、周武王,这不就是在表明态度支持曹魏而贬低司马昭吗?

这是大忌。

你是圈子里的,你不参与可以,标新立异也没问题,但你拆台泼脏水就不能容忍了。

第二,对人性规律的不了解

嵇康做人有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营内而忘外”。

意思就是特别注意做好自己,却忘记与外部的关系构建。

我们常说人并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只要你活着必然要思考三个问题。

我们内心与自己的关系、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嵇康做了第一个,却没有做好第二个,第三个就更别说了,更是一塌糊涂。

对钟会、司马昭的态度表现,恰恰就是与他人关系没做到位。

嵇康潇洒放荡不羁,不想这么多,你可以说他不在乎自己做的别人怎么看他,但别人内心与别人自己能否和解不去计较你嵇康,嵇康你敢保证?

但凡有一个人进了心里面记住了,后面就是等着会报复回来。

人有千奇百怪,但人性底层的东西基本都差不多。

对人性了解的本质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然后看人下菜碟。

有的人不在乎,你嵇康大大咧咧无所谓,别人一笑了之。

但有的人很在乎,你嵇康就不能赌对方无所谓,反而要以人性之恶来揣度对方,做好得体免得麻烦。

郭子仪对宰相卢杞的拜访,小心到要让侍女回避,避免侍女笑其长相而引发仇怨报复,就是这个道理。

你洒脱了,别人不爽,那你就要承担这个洒脱带来的成本。


【闲扯】

嵇康的问题在于他身处圈子和自身特殊性造成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探究嵇康之死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奋斗都无法达到嵇康出生就得到的那种程度。

嵇康的潇洒不羁也没有必要向往,因为出身不同,人家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们出身就是骡马,比不了的。

如果说嵇康之死非要提炼一点东西出来,我觉得是“生态位的成本”。

生态位的概念之前好多文章都提到过,但是都没有系统性的去讲,更多是呈现碎片化的,以后有机会系统性说一说生态位这个概念。

而生态位的成本相对的是生态位的收益。

即,我们处于态中,所能够获得收益,其上限已经固定,这个和你所在的生态位有关。

甚至还不客气的说,有些人不比你厉害,但他赚的比你多,不过是他处在了一个比你更高或更优的生态位。

所以,人的改变、向上爬或者说破阶层壁垒,其实就是谋求转变更好的生态位。

那么相对应的,你在某个生态位就一定也要承担某个生态位所要承担的成本。

比如,王健林的作息表,他的生态位是地产大佬,而他的生态位成本就是极少时间的个人私生活以及忙到以分钟计算行程。

这个只是一部分。

每个生态都有其对应的成本,越往上这个成本越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身不由己,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生态位的一部分。

如过你做到了,你就是司马昭的心腹贾充钟会,你做不到那你就是嵇康。

不可能你享受着生态位带来的利益好处,却不愿承担生态位的成本,而放肆做自己,但凡有这样的人,都不出意外的出意外的。

比如,类似江西周公子等等不具名的人物,本质就是享受了权利,却没有理解自身所处生态位的真实内涵到底是什么,最终导致了意外。

所以,就像标题提到的,为什么有些大佬会翻车,本质并不是他私德上真有什么问题,而是他碰到了生态位的规则、成本兑现,这才是红线!


PS: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书出版,非常抱歉,因为某些因素我的书没办法出版。
不过另有一位大佬的《资治通鉴》解读,我看完之后直呼过瘾。强烈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链接购入一读,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END——

发送关键字【1 】资料包

发送关键字【4】:私密社群

发送关键字【3 】:咨询

发送关键字【通鉴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

发送关键字【职场 】了解《职场避坑指南》

发送关键字【付费 】查看过往付费内容

知人心、懂人性,就读《资治通鉴》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谋略那些事
解读《资治通鉴》,通过历史迷雾,启发当下学以致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