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高手过招,出招从来不在明处!

文化   2024-11-01 22:18   江苏  

点击下方关注我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在文末领取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魏纪十

曹魏·魏元帝景元四年(癸未,公元263年)

【原文】

钟会内有异志,姜维知之,欲构成扰乱,乃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邪!”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欢甚,出则同举,坐则同席。

【译文】

钟会内心怀有叛离之志,姜维已有所察觉,就想促成他的作乱,于是就劝说钟会:“听说您自淮南之战以来,计策从未有过失误,司马氏能够昌盛,全依赖您的力量。如今又平定了蜀国,威德振世,百姓颂扬您的功劳,主上畏惧您的谋略,您还想因此安然而归吗?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远避是非,以保全自己的功名性命呢!”钟会说:“您说的太远了,我不能离开。而且从现在的形势看,还没有到这种地步。”姜维说:“其他的事情凭您的智慧、力量就能做到,用不着我多说了。”从此他们俩感情融洽关系密切,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解析】

看过《三国演义》的一定对姜维最后的一计害三贤印象深刻。

简单来说就是蜀汉投降之后,姜维还不死心,想通过策反钟会杀邓艾,最后再杀钟会,最后实现蜀汉复国。

严格来说,你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你光靠阴谋诡计更是没有办法得到。

上面材料就是一计害三贤的开端。

但今天咱们不说其他的,就单说钟会和姜维在上面材料中这段你来我往的试探,很值得揣摩品位。


第一,钟会怎么想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你说服按照你的想法来,并不是你说服技巧有多高明,而是对方内心其实早就有了想法,你的出现不过是把这个想法激发、放大而已。

就如同姜维对钟会也是一样。

姜维想让钟会反,但钟会怎么想的,姜维并不知道。

材料开头就预设了说钟会相反,姜维知道,这个其实是倒果为因了。

钟会先后为司马师、司马昭心腹,家族在曹魏也算顶流,年纪轻轻更进入了曹魏权力核心圈层,除了未有建立实际的功绩,其他都算是开局王炸,说他要反,很难想象。

之前文章提到,钟会属于二代,而且是那种特想做出点成绩的二代。

本来司马昭说伐蜀,当支持的人没多少,唯独钟会全力支持,于是被安排担任灭蜀行动的总指挥。

钟会之所以支持司马昭,一方面是没人支持,那么钟会的支持就显得难能可贵,另一方面,别人不上,钟会就有大概率抓到这件事的权力。

而在伐蜀过程中,钟会的表现其实很一般,没有什么亮点,但他在搞人方面手段不少,原本几路军,慢慢的都被他掌权在手中。

此时此刻的钟会估计没有想造是司马昭反的心思,更多不过是想把伐蜀的功劳全部算在自己头上,不和别人分。

到这里只能说明钟会这个人功利之心很重,而且为了功利有点不择手段。

所以姜维才会出言去试探,因为他自己也不确定钟会这个功利之心到什么程度。

如果姜维上来就说钟会你造反我帮你,你信不信钟会立马就会把姜维宰了。


第二,姜维想法怎么传递

姜维想要策反钟会,首要的问题并不是怎么去说服他,而是确保自己安全。

对于尚且不知道如何想的钟会而言,要分两步走,而且这两部都是要非常委婉、隐晦。

第一步,测试钟会的想法。

乃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邪!”

这是典型的正话反说,而且属于非常政治正确的话,毕竟让你功成身退也不是什么大不敬的话,反而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

但问题就在这里,钟会是有极强的功利性,而此时的钟会才40岁,正值壮年,局面大好,就算功成身退也完全可以等到消灭孙吴之后天下一统,现在功成身退会不会太早了?

所以,姜维知道钟会不会也不可能选择功成身退,故意说这个话就是看钟会怎么回答的。

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

钟会的回答意料之中,钟会没有这种想法,他留恋并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

只要你钟会这样表示,姜维心里面就有谱了,钟会这个人可以争取一二。

接下来姜维又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

什么叫其他的事情你钟会自己搞定即可,不需要我姜维。

在钟会的视角来看,姜维不会没头没尾的说这么一句话,肯定有点其他的意思。

那么姜维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什么事情需要他姜维?

或者说姜维能够给钟会提供什么?

姜维的基础以及能力范围只在蜀汉,那么相对于姜维提到的钟会的其他的事情,无非就是蜀汉之外的事情。

姜维的意思基本上就传递到了。

如果你钟会想在蜀汉搞事情,那么你找我,我会帮你,且我也愿意帮你。


第三,两人怎么达成联合?

意思传递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合作的问题。

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天雷勾动地火,但深入这个东西却是要一步步来的。

钟会听到姜维这话,内心是多少有点触动的。

毕竟他跟着司马师、司马昭一路走过来,看到了司马家是如何通过政变掌握权力。

钟会的钟家,是不弱于司马家的士族存在。

况且钟会这个人颇为自傲。

正所谓,师太的光头,秃驴摸得,贫道也能摸。

至高权力,你司马家可以触碰,那我钟会自然也能尝一尝。

就像之前提到的,钟会的起点太高了,他现在不过40岁已经得到他人终其一生难以得到的,他想再更进一步,或者说他想挑战一下自己的天花板。

但有些事,你能做,不能说,还有一些事,你只能说,不能做。

像钟会有反心这事,就属于不能说,能做的。

哪怕钟会心里面想干,姜维的意思给到位,你觉得钟会会说:“我想造司马家的反,姜维请帮我。”

好听吗?但凡钟会有点脸、且加上交浅忌言深,都不会直接和姜维说什么。

由是情好欢甚,出则同举,坐则同席。

这个就是钟会的态度。

与姜维亲近,拉近关系,实际上就是表示理解了姜维的意思,并且表示您老来帮我吧。

而我个人认为,钟会反心一步步的萌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姜维撺掇出来的,最后走上不归路。


【闲扯】

后面就是姜维一计害三贤。

就像开头说的,上面这段材料,最有意思的地方莫过于钟会与姜维打哑谜一样的沟通。

句句不在点子上,可意思彼此心里都清楚,也都在相互试探。

个人觉得,姜维对钟会的试探就是最典型的正话反说。

即,我不确定你在某个事情的态度是否会倾向A,那么我就和你建议B,看你对此的反应如何。

除此之外,试探态度的方法还有几个。

比如,举例他事,说别人的类似的事情,以此来看其对此的评价来判断相关态度和去想。

又比如,故意说错留漏洞,利用人性的纠正、好为人师来看态度与倾向。

还比如,预设难度,看其态度是乐观还是谨慎,以此判断态度倾向。

等等。

咱们自己对别人最好是别去试探,真诚坦荡反而更好。

当对于别人的试探,你就要小心点咯,说不定对方憋着坏呢。


PS: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书出版,非常抱歉,因为某些因素我的书没办法出版。
不过另有一位大佬的《资治通鉴》解读,我看完之后直呼过瘾。强烈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链接购入一读,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END——

发送关键字【1 】资料包

发送关键字【4】:私密社群

发送关键字【3 】:咨询

发送关键字【通鉴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

发送关键字【职场 】了解《职场避坑指南》

发送关键字【付费 】查看过往付费内容

知人心、懂人性,就读《资治通鉴》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谋略那些事
解读《资治通鉴》,通过历史迷雾,启发当下学以致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