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普通人想往上,必先破内心障!

文化   2024-11-04 22:10   江苏  
点击下方关注我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在文末领取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魏纪十
曹魏·魏元帝咸熙元年(甲申,公元264年)

【原文】

初,刘禅使巴东太守襄阳罗宪将兵二千人守永安,闻成都败,吏民惊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及得禅手敕,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背盟徼利,不义甚矣。且汉已亡,吴何得久,我宁能为天降虏乎!”保城缮甲,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愤激。吴人闻钟、邓败,百姓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乃使抚军步协率众而西。宪力弱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于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任子诣晋公。协攻永安,宪与战,大破之。吴主怒,复遣镇军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

【译文】

译文有点长,略过


【解析】

上面材料发生时间在蜀汉被灭之后,主要人物是罗宪。

罗宪名气不大,但他的老师很有名,之前提过的,蜀汉投降派扛鼎人物谯周,记住这个点非常关键!

蜀汉灭亡,顶层集体投降,人人都在为自己谋出路找筹码,至于其他人,那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摆在罗宪面前就是如此,是继续抵抗,还是投降,如果投降是曹魏还是孙吴?

抵抗是不可能抵抗的,刘禅自己都投降了,抵抗的最大旗帜大义他自己都硬不起来,别人更没理由为你阿斗而卖命。

至于投降,曹魏还是孙吴?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你理解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选择曹魏是利益最大化不假,但如何操作实现利益最大化才是其中关键。

罗宪的老师谯周在蜀汉内部投降扛鼎人物,曹魏乃至于司马昭一定会树立起他作为政治榜样,给待遇、给福利、给地位,他的徒弟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有这一层在,罗宪不会差。

司马昭虽然灭了蜀汉,但影响力更多局限在成都附近,短时间没有办法辐射到整个益州,因此益州当前局面必然要借用原本在位的官员,所以大概率司马昭会继续任用罗宪维持当前局面。

最关键的是,罗宪手里还有兵,虽然不多。

可当司马昭缓过手来,彻底控制益州了,那罗宪这些前朝故吏还能有如此待遇?

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光是当前利益最大化,更是未来利益发展可能性的最大化。

如果普通人带入罗宪的身份,常见的操作是什么?

孙吴打过来,立马投降,保命要紧,然后得一个孙吴的什么破官,到时候跟着孙吴再投降一次。

不能说不对,只能说这样玩,越混越差是肯定的。

如果孙吴不打过来,罗宪维持永安的局面,等曹魏的人过来立马交权表示听组织安排。

如此也可以,被清算肯定不会,但更大可能是被敷衍的给个官,然后混资历着。

记住这句话,你值什么价,和你以前功劳无关,只取决于你未来还能够提供多少价值。

对于罗宪而言,他必须把他的价值给打出来。

从这个点去看罗宪的做法就通透了。

闻成都败,吏民惊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

有大将之风,镇定自若,杀一人继续确立自己太守身份地位。

这是后续一系列计划的基本筹码,如果乱了则说明他罗宪没控场能力,能控得住,永安就是他的晋升筹码。

及得禅手敕,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

直接表示投降,太没风骨,有了刘禅投降诏书,投降就没了障碍,但依然不够亮点。

哭祭一番,一全君臣之谊,二表忠诚人设,但点到为止又显得既有分寸。

稍后啥也没做,就是在观风向后者说等曹魏的人过来。

但曹魏的人没到,孙吴的背刺先来了,打着救援蜀汉的名义,实际上吞并土地,借机打通谋夺益州的通道,而罗宪驻守的永安就是卡着入川水路关键。

这个时候罗宪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一个领导者最关键的永远是给众人在迷茫的时候指明前景的方向。

蜀汉投降,永安的效忠对象没了,曹魏尚未表明态度,孙吴偷袭在眼前。

永安城内人心一定是散乱的,曹魏的远水救不了近渴,投降的蜀汉更是指望不上,面对孙吴极有可能选择投降占绝大多数,显然这种观点并不符合罗宪的预期。

你理解了这一点再去看罗宪的那一番话真实的内涵是什么呢。

一骂孙吴不是个东西,二说明天下大势孙吴必亡。

你觉得哪个是重点?

前者是调动情绪,同仇敌忾,毕竟曹魏的仇在远方很抽象,而孙吴的不当人却是在眼前。

后者却是说明利弊,孙吴这船迟早要沉,现在跳上去,到时候跟着再沉一次?

两个点表达到位,永安城内的共识就高度统一了,干他孙吴,然后等曹魏这边来援。

到这里,你再看后面罗宪的操作,就非常有亮点了。

宪力弱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于安东将军陈骞

这是表忠心。

又送文武印绶、任子(人质)诣晋公(司马昭)。

这是识大义,更是懂规矩。

协攻永安,宪与战,大破之。

这是有勇有谋。

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或说宪奔走之计,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三国志)

这是忠义无双恪尽职守。

司马昭看到罗宪如此什么感觉?

一个前朝将军,故国被灭,却坚守边境抵御外悔,等待王师到来的那一刻,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

这人要作典型宣传,要重用起来,快去救他!

陈骞言於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三国志)

罗宪自此在曹魏或者说司马氏的政治前景天花板就打开了。

晋王即委前任,拜宪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县举众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泰始元年改封西鄂县侯。宪遣妻子居洛阳,武帝以子袭为给事中。三年冬,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

可以这么说,罗宪算是蜀汉投降那些官员中后来混得最好的。


【闲扯】

记住上面那句话,你值多少钱不在于你以前的价值,而在于你未来还能提供多少价值。

很多人是理解不了解这个,总是拿以前的功劳说事期望换的将来的利益,如此就很不成熟了。

而你这个价值到底有多少,关键不要等别人来发现,而是要你自己去展现出来。

比如,都是要投降,但罗宪表现出来的极其抢眼有特点,能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因才能名声而用,但罗宪通过和孙吴打一战,以少敌多尚且死战不退把自己的才干展现的淋漓尽致。

绝大多数中国内骨子里是谦逊内敛的,而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形成的共识,让大多数人中国人有一种希望等待伯乐发现,或者说想要得到重用,但又想有点矜持让你来请的别扭。

但现实结果,如果你作为领导,你手握权力,会有精神去和下面玩这种三顾茅庐、探访英才、求他建言献策的把戏?

所以你要去揣摩在领导这个生态位的人性规律是什么。

首先,领导下面芸芸众生,他是看得到众生,但看不到个体,你平平凡凡毫无亮点注定被忽视。

你再愤恨也没用,就是如此。

其次,权力会让人心异化,会让人觉自己就是比别人更高一等。

既然更高一等,凭什么我来请你?

你有才,摆个臭架子,想我用你?

拜托,是你想通过我用你,来得到名利,不应该是你来求我吗?

用谁都是用,凭什么用你?

绝大多数时候,领导用人并不是这个人多厉害,而是用这个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才是真实内核。

你理解了这些人性规律,你有才你还会端着矜持?

记住,往上爬的过程,就是去自我化的过程,而矜持、自我、面子、自尊什么杂七杂八,就是点燃献祭之火的燃料,这火越旺,上面才能在下面黑压压一片中发现,那里还有一个小光点,然后随手一捻,对你说道:“皇上龙体有恙,需要三条腿的金蟾做药引子,去弄吧你。”

PS: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书出版,非常抱歉,因为某些因素我的书没办法出版。
不过另有一位大佬的《资治通鉴》解读,我看完之后直呼过瘾。强烈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链接购入一读,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END——


发送关键字【1 】资料包

发送关键字【4】:私密分享群

发送关键字【3 】:咨询

发送关键字【通鉴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

发送关键字【职场 】了解《职场避坑指南》

发送关键字【付费 】查看过往付费内容

知人心、懂人性,就读《资治通鉴》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谋略那些事
解读《资治通鉴》,通过历史迷雾,启发当下学以致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