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炸裂,辣眼睛,这种人是极品“白手套”,但我不建议你学!

文化   2024-10-18 22:33   江苏  

点击下方关注我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在文末领取

《资治通鉴》第七十七卷 魏纪九

曹魏·高贵乡公甘露四年(己卯,公元259年)

【原文】

昭入殿中,召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至,昭使其舅尚书荀召之,泰曰:“世之论者以泰方于舅,今舅不如泰也。”子弟内外咸共逼之,乃入,见昭,悲恸,昭亦对之注曰:“玄伯,卿何以处我?”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久之曰:“卿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进于此,不知其次。”昭乃不复更言。

【译文】

译文有点长,略


【解析】

昨天提到,成济当街杀天子,影响极其恶劣,算是开历史先河了。

司马昭要把这事情按住,于是叫人来讨论。

一般来说,这种事都是领导开小会,能参加的未必是权力重的,但一定是领导心腹。

比如这个陈泰,他就是尚书台的二把手左仆射(一把手是尚书令),但陈泰另一个身份极其关键。

他是陈群之子。

提起陈群最有名是他搞了九品中正制,颍川陈氏话事人,曹丕安排的托孤重臣,在朝中影响力极大。

尤其是颍川陈氏话事人这个头衔。

要是知道,曹操发家就是靠着颍川士族的托举,颍川陈氏就是其中之一。

曹氏集团的发展,也是颍川系的发展,可以这么说曹魏的政治格局就是宗亲掌握兵权和官僚颍川共同构成。

颍川系第一代话事人是荀彧,后来因为和曹操理念上分歧,自杀。

随后就是荀攸,然后是陈群,陆续接过颍川系的大棒。

(备注:后来司马懿成为士族代表,其中未尝没有颍川系的鼎力支持,某种程度司马懿也是颍川系的人。不要狭隘的认为司马家是河内郡的就不是颍川系的,派系的构成不单纯是地域,其中的关键是权力脉络的传承和延续。

至于这个有什么用,其实类比袁氏四世三公就知道了。

门生故吏,人情往来,受你恩惠的人多了,加上联姻彼此缠绕,渐渐形成了一个以袁氏为中心的网络,自然袁氏影响力极大。

荀氏、陈氏,这些颍川系第一梯队的世家就是如此。

再加上陈群搞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天下士族狂欢,相当于是把他们垄断官僚给写入了曹魏的“宪法”里面,你说士族要不要领你陈群的情?

陈群死后,这份情自然而然的就转移到了陈泰身上。

所以,你看上面材料司马昭为什么要让陈泰过来。

个人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陈泰和他司马昭是儿时玩伴,关系极好,司马昭信得过他。

第二,陈泰这个人办事能力极强非常靠谱,司马昭需要有人而且是信得过的人来给他出谋划策。

第三,陈泰此刻代表颍川陈氏,他要是点头了,那能给司马昭平掉不少压力。或者说,司马昭要给天下士族以解释交代,那么核心的那几家就必须要统一共识。

尚书左仆射陈泰不至,昭使其舅尚书荀召之

司马昭让陈泰的舅舅去喊人,陈泰非常不情愿,还阴阳了其舅舅荀顗一把,不过这不是重点。

有意思的是,陈泰的家人很着急忙慌让陈泰赶紧去觐见司马昭。

道理很简单。

这个时候陈泰要是不到场,会让司马昭误认为忠心曹魏。

而现在司马昭已经变相杀了曹魏皇帝,将来篡位是肯定的,这个时候陈泰如此态度,非常不利于将来颍川陈氏的朝堂的利益。

在古代,当官的做人是做不了自己的,更多是代表家族利益,你想谈个人自由意志是一种奢侈,所以一提竹林七贤的放纵不羁,不少人心之向往,其实就是个人意志在家族利益压制之下不得施的变相“抗议”。

没办法被家人强行逼着,陈泰只有忍着恶心去见司马昭。

司马昭问计陈泰,陈泰说只有杀贾充。

还记不记得之前提到的,司马昭早就知道皇帝曹髦要搞事情做了安排,而这执行人就是贾充。

而贾充也是司马昭的心腹。

杀贾充才能够给天下一个交代,表明这个是贾充自作主张的,才能尽可能撇清司马昭的关系。

司马昭很不乐意。

其实也好理解,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路人皆知,司马昭要是把贾充推出去杀了,是可能把责任撇清干系,但也太让人寒心了,以后再给司马昭做事就会想着,贾充怎么死的,那还会给司马昭出死力?

作为领导,能力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得能扛事、有担当,你的人有事,你的站出来去扛,这样下面人才会归心。

这个道理司马昭是知道的,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司马家的人望大打折扣,后面还怎么篡位?

贾充是断然不能交的,只有交成济出去。

但问题是,杀皇帝这事太大了,交贾充出去都不见得有用, 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太子舍人成济?

司马昭如此纯粹就是为了糊弄。


【闲扯】

我觉得,陈泰一开始不去开会就已经很能表达出他对司马昭杀皇帝这事得不满。

所以见到司马昭之后提出杀贾充,多多少少是带着怒气去的,或许他也知道司马昭不会杀贾充,但是就是为了也恶心一下司马昭而已。

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司马昭要死保贾充?

其实在领导眼中,所有人,记住是所有的下属都是工具人。

区别只在于哪个工具更好用而已。

但同时对于领导而言,大多数工具人其实都是属于不重要、可替换、无所谓的。

甚至有一些好用的工具人,一旦不顺手、脏了,弃之如敝履分分钟的事。

只有那么极其少数属于稀缺极品工具人,属于领导贴身宝器那种。

贾充对于司马昭而言,就是极品工具人。

这个极品,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贾充的能力没的说,非常过硬,非常靠谱,但放在整个曹魏朝堂,贾充这个能力并不是稀缺的。

第二,贾充的态度没得说。

有能力、有才的人往往会有脾气有点傲,不大可能有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事。

因为他们觉得,我靠本事吃饭,干嘛要卖屁股?

具体表现要是让他干一些脏活累活,他可能就撂挑子不干。

但贾充至少在这个上面没有问题。

就拿杀曹髦来说,之前提到贾充是执行了司马昭的交代,可能这个交代里面就包括万不得已要把曹髦杀了。

这样一个烫手山芋到手里,一方面难办,另一方面事太脏,绝大多数人就不干了,但贾充就去干了。

这种有能力,态度又到位的工具人,领导让干什么就干的,哪个领导不喜欢?

就好比说,《人民的名义》里面,丁义珍有问题,李达康看不到?不知道?心里门清,但丁义珍真能办事,李达康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第三,贾充能把首尾收拾干净。

给领导办事的人,最怕的就是事情办好自己脏了,然后领导为了自保撇清干系,把自己交代出去。

贾充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事情脏,知道责任大,更知道事情必须要办,于是就在怎么办事、怎么自保、怎么尽可能不脏手少承担责任的情况把这事给办了。

这就相当于极大的延长了自己存在的时效性。

要说具体的,就是忽悠成济去干,就算最后出事,有成济在也能先挡一挡,就算要脏了自己也不至于太脏。

就如同《狂飙》徐江脏事自己做,而高启强则让别人做,你说赵立先保谁。

这份手腕、心机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通俗的比喻,成济是司马昭手里面一把刀,一次性那种,用完了就没价值,自然是丢出去扛事。

贾充则是司马昭手里一把利刃,而且属于那种不用担心脏手,能重复不断用的。

所以,你把上面三点综合起来,有本事、态度又端正、不给自己添麻烦,这不是极品工具人是什么?

你说司马昭要不要保贾充?不保以后哪里还有这么好用的刀去给自己办事?

要我也死保贾充!

写到这里,我不是让你也去做贾充,因为他不值得学,也没必要学。

人,终归是要有底线、有原则,不能为了权位而不择手段。

如果活成贾充这样,已经不能算人了,只能算是政治生物、权力动物。

PS: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书出版,非常抱歉,因为某些因素我的书没办法出版。
不过另有一位大佬的《资治通鉴》解读,我看完之后直呼过瘾。强烈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链接购入一读,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END——


发送关键字【1 】资料包

发送关键字【4】:私密社群

发送关键字【3 】:咨询

发送关键字【通鉴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

发送关键字【职场 】了解《职场避坑指南》

发送关键字【付费 】查看过往付费内容

知人心、懂人性,就读《资治通鉴》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谋略那些事
解读《资治通鉴》,通过历史迷雾,启发当下学以致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