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组织不会教,领导不愿说,权力分配的4个规律!

文化   2024-10-24 21:48   江苏  

点击下方关注我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在文末领取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魏纪十
曹魏·魏元帝景元三年(壬午,公元262年)
【原文】
吴主以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初,兴为会稽太守,吴主在会稽,兴遇之厚;左将军张布尝为会稽王左右督将,故吴主即位,二人皆贵宠用事;布典宫省,兴关军国,以佞巧更相表里,吴人失望。
【译文】
吴王任命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当初,濮阳兴任会稽太守,吴王居住在会稽,濮阳兴对他很好,左将军张布曾任会稽王的左右督将,因此吴王即位之后,濮阳兴和张布二人受到尊崇而执掌朝政;张布主管朝内官署,濮阳兴主管军国之事,二人在里里外外阿谀欺蒙,吴国人很失望。


【解析】
之前提到孙吴权臣时代是由孙权第六子孙休终结,之后,孙休成为孙吴权力第一人。
权力在手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呢?
只有极其不成熟的政治家才会认为可以,越是成熟的政治家反而会极其克制的使用权力。
就比说上面材料,说是孙休在重用张布、濮阳兴,但对权力敏感的朋友一定知道,人事及即权力。
孙休用张布和濮阳兴就是他的权力分配布局,因此也造成了一些人的不满,这说明孙休在权力分配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今天结合上面来聊一聊,权力分配的一些小规律。

1.自己人优先
一朝天子一朝臣,孙休上位肯定要用自己人,这个是权力潜规则,换谁都一样。
但从来没有告诉你用自己人的意义是什么?
你的自己人和你更早形成利益捆绑,并打上了你的标签,相对信任度更高,能够放心使用,帮你到关键位置确保不出问题。
比如孙休用张布统领守卫就是如此,身家性命自然要信得过的人来干。
你的自己人在你尚未发迹之前就支持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天使轮投资。
现在你上位了,你好意思不回馈给人家?
退一步来说,对于这种早早就支持你的人,你要是不给兑现酬劳,以后谁还敢给你干事?只会说你刻薄寡恩。
比如孙休用濮阳兴,就是因为他早早就站队结好孙休,所以孙休才会让其执掌军国事。
一个领导的权力基础一定是自己人,如果没有自己人领导的位置是坐不稳的。
而权力分配时,也会优先向自己人倾斜。
《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就说了这样一段话:“不就说我培植私人势力,任人唯亲吗?笑话,不任人唯亲,老子任人唯疏不成?非要让我的部下不听话,处处和我作对,那才不叫培植私人势力了?”
你品,你细品。

2.核心权力优先
用自己人是必然的,但自己人却是有限的。
所有权力的分配中,无限的权力范围与有限的自己人的矛盾,只有妥协把有限的自己人往核心权力倾斜。
之前说权力真相的文章中提到,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含金量是不同的。
这是基于权力本身来说。
但对于掌握最高权力的一把手来说,权力的含金量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以自身为关键核心的权力安全。
以孙休来说,他是皇帝他的权力第一要务就是确保自身安全以及自身权利安全。
因此事关这两点的才是孙休的权力核心,这两个权力位置必然是要放上自己人的。
张布最能体现的就是这一点,相比起濮阳兴其实还比张布差那么一点点呢,只是让其掌管军国大事。
但这个“掌管”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由濮阳兴的安排,而是因为濮阳兴是孙休的人,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军国大事在孙休的意志下执行。
就算没有孙休发话,因为濮阳兴是孙休的铁杆也必然会以孙休的利益为优先,如此能确保孙休的权力安全。

3.分享与统战
既然自己人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全部都按插上自己人,那么向现实妥协就是必然。
优秀的政治家,看到的人并不单纯是个体,而是背后的脉络。
治理和执行贯彻意志都需要人来落实,你把人家赶下去了,谁来替你做事?
孙休不用世家大族,那么基层到村乡镇的收税谁来做?
所以,不需要你们全部对我效忠,只需要你们给我办事即可,这桌菜,大家也都有份。
于是,核心权力安排完之后,一些边角权力和非核心(必要时核心会拿出来交易交换)会成为统战的筹码来进行分享。
作为代价就是,支持我。
孙休作为藩王入建业继承孙吴大统,其政治底蕴极其薄弱,他安排了张布、濮阳兴,除此之外也没啥人能够安排得了,他必然要向江东士族、淮泗派等人妥协,拿出部分权力来表示尊重利益。
人就是这样,只要不是说你啥玩意都捞不到,但凡能分给你一点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说什么的。
因为你能分到,说明你还在桌上,还有机会,要是你逼逼赖赖满腹牢骚,那就对不起了,请你下桌,想上桌的人有的是。
为什么孙休用张布、濮阳兴之后孙吴国内有人不舒服,其实原因就在这里,没吃饱,觉得你孙休拿出来的少了。
可反过来想,你存了这种心思对孙休,他就更不可能拿给你。
人性就是欲壑难填。

4.权力的分散
历史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凡强大的王朝必然是中央集权的,而但凡盛世也基本上是皇权集权的巅峰。
所谓集权,是相对并不是绝对的。
对于孙休这边的人来说,集权就是关键核心的权力要集中在他们手中。
而对于不是孙休这边的人来说,权力反而要避免出现过于集中的情况出现。
通俗的来说就是要搞平衡、制衡。
我们一般认知中,平衡制衡,会给你树立一个对手然后让你和他斗来斗去,通过你们矛盾来消化对上的风险威胁,代价是牺牲组织效率、提高组织内耗、降低组织凝聚力。
在皇权角度,只要自己权力安全稳定,这些都是成本,并非不可接受。
以上只是一方面,而在平衡制衡之外,会有权力分散。
孙休会有部分权力来给江东各个派系分润,分的时候会避免某种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派系手中,这是一种分散。
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当权力高度集中,必然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包括不限于权力私有化和变现。
在分权的时候,会把某个权力的使用流程拉长,让各个派系的人参与进来分别掌握其中一个部分,这也是一种分散。
比如,唐朝三省,就是对宰相的权力的分散。
比如,大企业里面一个事情层层审批,很官僚,效率并不高,本质就是通过牺牲效率来确保权力安全。
分散的意义就是避免一家独大,或者说是避免除我之外出现一家独大。
看到这里再看那些不满的人。
所以,孙休的问题是什么?
严格来说,没有问题,张布、濮阳兴就算有问题,撑死不过能力不足而已。
之所以有人不满,无非预想中的孙休重用他们的预期没有达成,以为能够切入核心权力,结果落空了。

【闲扯】
综合上面,咱们借用孙休这段材料聊了聊权力到手之后的分配问题。
与大多数人认为的权力分配以能者上不同,权力的分配过程虽然是理性,但出发点并不是以做事为准,而是以权力安全为准。
你扣住这一点,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好理解了。
这就像一个漏斗,自己人先分,再分别的人,核心权力先分,再分边角料,自己这边权力先集中,再把非自己这边的权力打散。
如此一通就是基本操作。
分完之后,稳定了,再谈做事。

PS: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书出版,非常抱歉,因为某些因素我的书没办法出版。
不过另有一位大佬的《资治通鉴》解读,我看完之后直呼过瘾。强烈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链接购入一读,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END——

发送关键字【1 】资料包

发送关键字【4】:私密社群

发送关键字【3 】:咨询

发送关键字【通鉴 】解读《资治通鉴》合集

发送关键字【职场 】了解《职场避坑指南》

发送关键字【付费 】查看过往付费内容

知人心、懂人性,就读《资治通鉴》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谋略那些事
解读《资治通鉴》,通过历史迷雾,启发当下学以致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