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ément Delépine,摄影:Matthieu Croizier,图片由Art Basel提供
在 充满活力和热点不断的伦敦弗里兹后,艺术界的目光转向了仅需一趟欧洲之星车程的巴黎。近期,笔者与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Art Basel Paris)的总监 Clément Delépine 进行了以此对话,讨论了这场在新装修后的巴黎大皇宫首次亮相的博览会的诸多亮点。Q:我们先聊聊这次展会的新名字吧。为什么从Paris+改为Art Basel Paris?A:我认为,巴黎这座城市终于意识到,Art Basel作为一个全球品牌,如果能充分展现自身的光芒,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巴黎。所以,Art Basel Paris作为一个概念,比Paris+更容易让人理解。毕竟很多事只有在Art Basel这个内核强大且极具标识性的名称下才能奏效。图片由Art Basel提供Q:这还不是今年唯一的“新”,博览会还首次移到了大皇宫举办。这个经过了新装修的场地对博览会有什么影响?A:这改变了一切。首先,它是个很美的场地,有人可能会说它是世界上能举办艺博会的场地中最漂亮的。今年我们新增了40家画廊,对于这样的活动来说是相当大的增幅。选拔委员会也认识到大皇宫内有不同类型的空间,除了中央大厅,还有上层画廊。因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构思这个博览会,因为如果从楼上往下看,我们希望大家同样被震撼。去年位于博览会几何中心的Émergence展区已移至阳台。这是此次布局改变的重要部分,现在你可以在阳台上不断行走。而且因为它们俯瞰中央大厅,所以从楼下也可以看到它们。当然,重心已经转移到大皇宫,所以公共项目也相应地重新构思了。我们与街对面的小皇宫(Petit Palais)开始了新合作,Conversations项目在那里举行。在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将两者之间的大道改成了临时步道,并展出艺术品。我们还与附近的国家古迹中心(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以及巴黎市政厅(Hôtel de Ville)和皇家宫殿花园(Jardin du Palais Royal)展开了新合作,展示新艺术作品。巴黎大皇宫 © Chatillon Architectes pour Grand Palais Rmn,图片由Art Basel提供Q:这个场地确实很惊艳,尽管在面积上无法与巴塞尔的会展中心相比。有人告诉我,巴黎市内没有类似的大型空间,这也是在大皇宫闭馆整修期间,你们曾建造了一个临时大皇宫的原因。所以在你看来,空间是个问题吗?A:你知道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吗?他以写了一本没有字母“e”的书(《消失/La Disparition》)而闻名。他曾说过一句话,“我为自己设定规则,以便完全自由。”当然,规模可能确实是一个阻碍,但我认为它也迫使我们要精确思考——我们必须仔细考虑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任何不合适的东西都会很显眼。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的,我们的参展画廊数量比确实瑞士巴塞尔少100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被视为瑞士巴塞尔的威胁之一)。迈阿密巴塞尔最大的展位可能有170平方米,而巴黎巴塞尔最大的展位是76平方米。所以是的,这的确是一个更小的博览会。但我不认为空间是个问题,相反,这是一个你可以在其中进行完整探索的博览会,所以我对我们博览会的规模还是很满意的。摄影:Aliki Christoforou,图片由Art Basel提供Q:今年还有一个新展区Premise,展示创作于1900年以前的作品。在Art Basel Paris之前,FIAC曾以当代艺术为品牌中心。这是否预示着巴黎的新方向?A:Art Basel确实是一个包含现当代艺术的博览会。鉴于瑞士巴塞尔的现代展区规模较大,在那边更容易凸显这一特质,但在巴黎,我们只有十分之一的参展商是现代画廊。但Premise展区的设立,实际上是为了在博览会的蓝图中为策展自由开辟一个空间。去年,我们收到了许多非常有趣的项目申请,但它们不适合一般展区,也不适合新兴展区,选拔委员会找不到合适的分区来容纳它们,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设立Premise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这就是艺术史中的老生常谈:有时,展览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我想这也是对威尼斯过去两届双年展的致敬或回响——如何参与改写经典?尽管我们并不自称是在改写经典,但这绝对是我们希望去走的方向。为被低估的艺术实践提供空间,为超越某些特定门类划分的艺术提供空间……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Clément Delépine,摄影:Matthieu CroizierQ:自英国脱欧以来,法国艺术市场逐步迎来了复兴。你认为这种增长的原因是什么?A:是的,法国市场正在巩固其作为全球第四大市场的地位,但这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我们的市场占比是从大约三到四个百分点增长到近二十年内的七到八个百分点。你可能会说,同一时期的中国市场更是从无到有,增长到22%的份额。但在欧洲,我们现有的份额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欧盟内50%的艺术交易都发生在法国。我认为这证明了这个市场的活力。这个市场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不知道你是否关注去年增值税的变化,显然政府有意支持这个市场。此外,重新定位巴黎的集体努力在各个层级得到了认可。公共机构、私人基金会、画廊、政府、文化部长、巴黎市政府……我们都明白,可以汇聚集体之力做一些事情,并且可以达成目标。这在法国是罕见的。这种一致性在法国确实是一种罕见的现象。Q:今年的另一个新举措是 Oh La La,这是个很特别的项目,旨在鼓励画廊在博览会的后期展示鲜为人见的作品。你在博览会后期是否看到过参观人数或销售的下降?A:其实不是参观人数下降,而是因为这恰好与公众日重合。实际上,公众日会带来更多人流。博览会在巴黎的持续时间是五天。在瑞士巴塞尔则更长。画廊带来了惊人的藏品。有时,人们意识不到他们在周末错过了多少杰作,错过了多少真正高质量的作品。所以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突出画廊的努力。我们得到了公关团队的支持,因此参与的画廊将获得更多曝光,并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推广。巴黎大皇宫,摄影:Matthieu Croizier,图片由Art Basel提供Q:今年在瑞士,Art Basel商店的推出引起了很多讨论,这个商店在这次巴黎也有。能谈谈这个计划背后的策略吗?A:我们做的是Art Basel旗下的展会,这是一个传统品牌,但也会引发艺术领域之外的兴趣……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感情,但我们希望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专业人士之间的活动,那么能做些什么?商店就是一个测试品牌吸引力的完美试验场,并有可能将其巩固为——或许是生活方式品牌,但也不是非常准确——一个广义上的文化品牌。我认为这是我们想要探索的方向。同时,这也是一种回顾品牌历史的有趣方式。稍微拉开一些距离,稍微增添一点乐趣——比如有些与品牌相关的产品,在不取笑品牌的前提下又有一种在用品牌玩梗的趣味性。它不必那么严肃,带有一丝轻松感就很好。*巴黎巴塞尔于10月18日至20日面向公众展出。本文根据英文原文翻译。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大家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