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一出主体的戏剧

文摘   2024-09-09 18:25   江西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东 艺六号与香格纳画廊联袂呈现了群展“这群男人来自月球”,这一题目在如今展览主题愈发晦涩的趋势之下显得相当另类。两位策展人林梓和雷鸣将思辨的锋芒藏在其副标题中:“对文化性别主体的一次考查”向观众抛出有待考量的关键词。参展的12位艺术家均为男性,但他们的艺术个案中却隐藏着流动的性别视角。月球,以其阴性特质,化身为主体暗中向话语霸权挑衅的记号。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东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戏剧

展览的叙事结构被设定成一出三幕戏剧。第一幕“动物”反转了人与动物的阶层秩序。人从高高在上的位置跌落,动物不再是人的附庸,它们成为画面的主角。李山“阅读”着生物之间的内在关联与隐性悖论,这种阅读既在语言层面进行,也深入至基因表达的层面;另一边,孙逊图绘着超现实意味的寓言,其背景环境并非是纯自然的,诸多动物占据着人的生存空间。剧情由此平滑地过渡到第二幕“最后的人”。“最后”这一定语延展出一种无边的孤寂。恰是孤寂之感使朱加将旁观的自己安插在社交场景的边缘,也使陈维在镜头前展开对外部空间和心理感受的重新排演。最后的人,是孤独的反省者。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反省创造出愈加深刻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却意图脱离肉身的基础,它们将自身误认作是不朽的。第三幕“身体”唤起我们经过规训后早已麻木的感知。材料带来通感,纸浆的纤维譬如我们的肌束,汤国将媒介的生命激活。形色带来联想,风景分裂出多重的涵义。它可以是地景、地形的复现,可以是身体局部及纹理的象形,也可以是万物模糊的拓印。韩锋的画面诱使观看者“按图索骥”去寻觅看似抽象的表面背后那个具体而真实的存在。在余友涵这里,身体再度上升为隐喻,形象容纳着社会、自然与人。圆,受到老子智慧的启发,担当着关键的图形要素。圆及圆内容纳的一切,都如此鲜活、灵动,一番气韵在笔触间静谧地流淌。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布景

戏剧,于展览中不单是一重叙事结构上的比喻,亦通过实体空间得以诠释。可移动的展墙和金属展架围合成形状不规则的几何舞台,从高处垂下的白色幕帘区隔出三幕剧情的不同空间。策展行为在“布景”,塑造着展览的身体,这种手法类似一位雕塑家的所作所为。苏畅的一件雕塑正静静地卧于展台上并伫立于落地窗的一边。自然光的散射下,表面纯然的洁白带有现代主义的简约。质地坚实的材料塑成柔软的造型,客观物质的属性被弱化,构成主观的形状——此乃内心的投影。策展人在展厅中特意设置了几处可供体验的布景。在刘唯艰《红色沙发》的身后便放置了一件真的皮沙发。皮沙发的前面铺设了花毯,一侧则是留声机和茶几。茶几上散落的书本上放着一只烟斗,标记着观看者的男性身份。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第三幕里,梳妆台摆放在展厅中部,我们好似误入私密的闺房。镜中视线交错,凝视的权力结构遭遇松动和侵蚀。动物标本从第一幕逃逸,幽灵般地散落在不同的位置。上述布景是诸多要素的混合,如同魏光庆作品里图层的叠压,杂糅的文化符号解构了崇高且宏大的叙事。它们唤起经验和感性,引导身体进入表演的状态。经验和感性,常被认作是女性的认知方式,策展的立意即“用女性视角作为切入点来诠释和理解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此处,艺术家的身份之前增加了生理描述的定语“男性”,它不再是第一人称的自称,而成为了陌生的第三人称。那些父权制逻辑所构建的、不容置疑的价值被暗中颠覆。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隐墙

1963年,奥地利作家玛尔伦·豪斯霍费尔(Marlen Haushofer)的小说《隐墙》(Die Wand)公开出版。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末日的幸存者,所有人类均在一夕之间神秘地石化了,而她成为了最后的女人。她居住在林中小屋内,外面的世界则如赵洋《最后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她被迫从人类文明里退出,失去了社群,放逐至自然,和野蛮、残暴为伴,在荒野中发现自我。女主角眼中的世界也和蒋鹏奕镜头下的景观有几分相似。在隐秘的时空里,人的脆弱和存在的意义凸显。主体在与其自身的对抗过后,走向“谅解”。女主角无暇悼念那些无可挽回的事物,她周遭的动物为她提供了人类自以为是的生存方式之外的参照。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此处,我们可以发现本次展览的“剧情”与《隐墙》巧合式的呼应。小说里那看不见的墙划分了生者和死者、过去和未来。而同时,还有无数“隐墙”遍布于我们生活的各处:性别之墙、知识之墙、语言之墙等等,它们阻隔交际、割裂世界。策展人首先破除性别的隐墙,性别不再具有生物学上的固定意义。那个“文化性别主体”是被创造出来的,或者说是被创作出来的。性别变为一个隐喻,它不再囿于“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而是试图从内部出发挑战文化霸权与垄断。边缘人士、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都被召集起来,所有的身份认同在这座“剧场”内都显示出其表演性的本质。策展实践着一套策略,令“这群男人”的作品“变装”成为一个隐身的“她者”,以此恢复她者的言说能力。然而,策展创设的先锋语境与男性艺术家作品之间仍存在着可被即刻察觉出来的错位和鸿沟。

“这群男人来自月球”展览现场,六号艺术空间,北京,2024.8.11-10.11

展览题目“这群男人来自月球”挪用了若干年前的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也令人想起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在自我反省并试图冲破“隐墙”的时刻,这些对于来源地的不同判断令人倍感迷惑,我们不如回归本质,重新思索那个再经典不过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文丨Jerome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artnet资讯
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artnet资讯,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提供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足不出户,便能将当下艺术讯息一手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