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难以判断良恶性?我们或许需要这个工具
健康
健康
2024-05-24 22:46
四川
2022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482.47w例,其中肺癌106w,占比达22%。单年破百万,那再加上历年积存的病例,肺癌在国内的发病率之高可想而知。为了更好地防治肺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更早的CT筛查,并发现了大量肺小结节。那么,什么样的肺小结节可能会发展成肺癌,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这个问题,从十年前的无人问津发展为现在的热门话题,更成为每个身带肺结节朋友的心结所在。肺癌界的“灯下黑”
现在,随着大家对肺癌的影像、病理、基因认识越来越深入,关于肺癌如何演进、如何手术、如何辅助决策,已经越来越明晰。
但在肺癌认知上,依然有一个部分,我们难以突破,成为肺癌界的“灯下黑”,这就是肺小结节的定性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肺癌,在干预时都大于8mm,在这样的大小下,它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恶性结节的典型表现,包括影像学上的分叶、毛刺、空泡、支气管充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读CT表现和倍增时间进行预测和干预。但是,在不足8mm的结节中,尤其是针对那些不足6mm的病灶,我们似乎常常无从下手,无计可施。因为针对更小的肺部可疑结节,目前的定性方法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其影像也往往缺乏典型的恶性征象。所以,我每次门诊都会碰到这样的患者,带着一张肺小结节的诊断报告,忧心忡忡地过来咨询,是否具备恶性转化的可能。
肺癌相关抗体
研究显示,在肺结节向肺癌发展早期阶段,细胞表面就会表达出异常抗原,后者经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后,将在血液中形成可被检测到的抗体信号谱。
它能克服在肿瘤早期阶段因产生肿瘤标志物不足而难以被检测的问题,能敏感地反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肺癌,肿瘤标志物多无异常,但抗体检测却有所反应。
2014年,美国研究者针对梅奥诊所CT肺癌筛查的患者研究发现,借助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在影像察觉明显异常征象前5年,就发现异常信号。2012年,英国国家健康服务机构开展了肺癌筛查项目,纳入12000例高危患者,检测肺癌抗体水平,并开展密切随访。最终进一步确认,血清学肺癌抗体异常波动,可以早于影像典型征象前数年出现。基于血清学结果,开展密切CT随访和监测,有助于在更早的阶段,发现肺癌并实施干预,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发表于<欧洲呼吸病杂志>上。借助肺癌相关抗体检测,筛查早期高危患者,具备理论和应用的合理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肺癌抗体、采用什么样的评分标准,成为研究的重点所在。
肺癌七抗体检测
p53、CAGE、SOX2、GBU4-5、MAGE A1、PGP9.5、GAGE 7。
2022年,<肿瘤前沿>刊载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肺癌七抗体对肺癌早筛的临床意义(n=933)。最终分析显示,基于七抗体体系筛选早期肺癌的敏感性为59.1%,特异性为81.1%。敏感性:说你是癌,你就是癌;
特异性:说你不是癌,你就不是癌。
这意味着,七抗体筛选为肺癌的患者,有40%的几率为良性结节,而七抗体筛选为良性结节的患者,有20%的几率为肺癌。尴尬的检出效能,让这个充满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停留在纸面上,而无法惠及更多患者。更多抗体,更好早筛
理论而言,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身体就会产生各种肺癌的相关抗体。但是,不同的肺癌,在不同驱动基因作用下,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暴露的抗原并不一致,因此,所产生的抗体也自然不能等同处理。在方法上,作为一个基于大数据开发的预测模型,在总体预测效能不佳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更好的预测性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筛选更多的关键因子,引入预测模型。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广州丹蓝生物研发人员基于前期搜集样本,构建出了肺癌八抗体早筛办法。分析显示,采用八抗体构建的预测模型筛选早期肺癌,实现60.4%的敏感性和90%的特异性,相关研究数据成功发表于<肿瘤前沿>杂志。相比七抗体系统,八抗体的最大优势,是把原本81.1%的特异性,提高到了90%水平。同样检测不是癌,七抗体准确性81%,八抗体准确性90%。
这也意味着,引入更多抗体,确实可以改善整个系统的预测效果。
肺癌十三抗体检测
相比七抗体系统,尽管八抗体系统有了更好的判断效能,但主要体现在特异性上。而在敏感性方面,其60.4%的准确性,依然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地改善产品效果,丹蓝生物研发人员准备进一步扩充抗体数量,并将注意放在如何提高产品敏感性上。最终,经过层层筛选,确定并构建了十三抗体预测模型。为了验证产品的性能,在临床前的探索中,他们纳入282例早期肺癌、217例良性肺病和122例健康人群的血清学样本,发现采用优化后的十三抗体检测模型可以实现84.8%的敏感性和90.3%的特异性。并基于此优异数据,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写在最后
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死于肺癌。在每年新发106w肺癌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更早阶段就开始筛查肺癌,但也由此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我们很难在不足8mm的阶段,单靠影像结果去评价它们的良恶性。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一个可以在更早阶段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判结节性质的有效武器。
从设计来看,相比最早的七抗体系统,其筛选并引入更多的有效抗体,带来了更好的预测效能。从时间来看,这样的结果在典型影像前数年即可出现,可用于修正临床随访策略。从人群特点来看,肺小结节千千万,其中真正发展成肺癌的不足1%。
不足1%的转化率,看起来不高;但是放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有肺结节的大背景下,就很惊人了。所以,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准确say no的筛选工具。
肺癌十三抗体筛查系统的特异性达到90%,这意味着由此筛选出来的阴性群体,有90%的几率在未来几年内是安全的。此外,在85%的敏感性加持下,也让其阳性结果的误判率相对较低,具备临床警醒价值。肺小结节是海,肺癌是针,从一大堆的肺小结节中找到肺癌,就是大海捞针。
但是这样一根针,却随着越来越高的发病率,扎在每个人的心头,引起深深的恐慌。要想更精准地捞到这根针,最大程度地降低这种不必要的恐慌,我们或许需要换种策略:先把确认干净的水舀出来,再去拿着探照灯找针,这样的准确性自然而然就会高很多。大家如果对肺癌十三抗筛查感兴趣的,可以添加下面微信进一步咨询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