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MRD,全称叫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就是说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来评估体内的肿瘤残余状态的一个技术。
数据来自前瞻性非干预性临床研究。
首先,手术结束确定治愈的患者,不用做MRD。
因为MRD的价值在指导辅助治疗和预测复发,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风险、处理风险。
那么,如果一个早癌本就不会复发,那就不需要做这样的检查,这样的患者,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100%治愈,不会复发。
病理证实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此类患者100%治愈,不会复发,所以不用做MRD。
第二类:基本治愈,极少复发。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病理未见高危因素的高分化腺癌、影像学表现为纯磨玻璃或磨玻璃为主型的浸润性腺癌、影像学纵隔窗未见实性成分的混杂磨玻璃肺腺癌。
低危患者,要做就长期做
最明确的低危患者,就是磨玻璃肺腺癌。
这个群体,是不需要做术后辅助治疗的,长期随访的复发风险也很低。
因此,这个群体如果要做MRD,就不要做单次的MRD,而要选择长期的MRD随访。
可能有人会说,郑医生,磨玻璃肺腺癌难道就不会出现MRD阳性吗?
会,但可能性极低。而且即便磨玻璃肺腺癌术后检出MRD阳性,我也宁愿相信是平台的误差,而不会基于这个检查结果就贸然给患者上辅助治疗。
因为在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证据前提下,MRD改变辅助治疗方案的意义,更多是一种提供辅助信息的角色,而不是一锤定音。
简单来说就是,针对现有证据考虑复发风险比较高、但指南又没有明确推荐意见的有争议群体,加一个MRD监测,来协助辅助治疗决策的判定。
▲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多磨患者,想清楚再做
多发磨玻璃,尤其是肺上存在超过6mm的潜在恶性结节(多为磨玻璃),此类结节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向血液中释放ctDNA,而后者则可能会直接干扰平台对结果的判读。
这就很尴尬了,我们切了一个主病灶,结果残余的病灶仍然在持续释放ctDNA,而平台本身却不能识别这个ctDNA来自哪个病灶,最终被误判为阳性。
可能有人会问,郑医生,你凭什么下这样的结论?
或许在之前只是猜想,但是最近我连续接诊了两个早期磨玻璃肺癌术后MRD阳性的患者,中间的莫名联系却不得不让我警惕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No.1 高分化磨玻璃肺腺癌,术后MRD阳性
这是一个63岁女性患者,右上肺磨玻璃肺腺癌,术中冰冻微浸润,术后病理高分化肺腺癌,术后3周复查MRD阳性,所以来咨询我。
我建议她复测一次,后来果然转阴。
No.2 高分化磨玻璃肺腺癌,术后MRD阳性
这是一个33岁女性,2022.3 右肺多发磨玻璃,手术做了3个腺癌,一个原位、一个微浸润、一个中分化浸润腺癌(含10%贴壁),2022.4 查MRD阳性,后续未复测MRD,也未接受额外治疗,截至目前未见复发证据。
MRD,是一个非常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技术。
诸多前瞻性循证医学证据都充分的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但是动辄2w+的检测价格,让其很难进行平民化的推广。
那么,哪部分患者可以豁免这个检查呢?
首先,治愈的不用做,因为做了也白做;
其次,低危的要做就长期做,因为单次没有意义;
再者,多磨的想清楚再做,因为残余结节也可能释放ctDNA,进而干扰结果判读。
最后,让我们科学地守护自己的钱袋子,因为守好钱袋子,就是守好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