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腺癌为什么效果好,因为它们有两宝。
一个是病理上的贴壁成分;
一个是影像上的磨玻璃。
全贴壁的肺癌,是原位腺癌,切了不会复发;
全是磨玻璃、而没有实性成分的肺癌,切了也不会复发。
但是,病理上的贴壁成分,却不一定和磨玻璃百分之百对应。
那么,这两个因素,到底谁才是决定早期肺癌预后走向的更重要因素?
最近的一篇研究,数据充分,分析合理,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2023年11月发表在<转化肺癌研究>的一项研究,来自复旦肿瘤医院胸外科的陈海泉教授团队。
标题也起的非常醒目,即浸润性肺腺癌T分期的病理和影像:从相关性到预后意义。
贴壁单挑磨玻璃,针尖对麦芒,到底谁才是老大???
患者入组:
纳入2017.1-2019.12,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完全切除的肺腺癌(T1-4N0-2M0)。
排除既往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病理诊断为原位腺癌/微小浸润性腺癌/粘液成分腺癌的患者、既往恶性肿瘤病史患者以及合并多个肺结节患者。
基于影像表现将入组患者分为:纯磨玻璃、混杂磨玻璃和纯实性肺癌。
基于病理特点将入组患者分为:贴壁生长为主、含贴壁成分和无贴壁成分。
贴壁生长为主,定义为贴壁生长亚型超过50%。
患者资料:
有1490名患者纳入研究,绝大多数为早期患者。
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259例,占比84.5%;病理T1患者1316例,占比88.3%。
在病理上,有64名贴壁为主、488名含贴壁成分、938名无贴壁成分。
在影像上,有55个纯磨玻璃、600个混杂磨玻璃、835个纯实性肺癌。
分析显示,尽管贴壁和磨玻璃存在很大相关性,但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纯磨玻璃患者55例,其中9名没有贴壁成分(16.4%);纯实性病灶835例,其中75名携带贴壁成分(9.0%);无贴壁患者938例,其中178名为磨玻璃(19.0%)。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病理表现为贴壁为主的肺腺癌,在影像学上均含有磨玻璃成分(n=64)。
预后分析:
整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
截至末次随访,所有病理上表现为贴壁为主的肺腺癌、或影像上表现为磨玻璃为主的肺腺癌,均未见复发/死亡病例,因此在生存分析中,这部分患者均被排除在外。
分析显示,病理携带贴壁成分或影像学上存在磨玻璃的患者,预后显著更好,所以研究者做了个交叉分析。
将所有病理为T1的患者,基于病理学是否携带贴壁成分(L)及影像学是否含有磨玻璃成分(G),分为四组:
有磨有贴壁(L+G+)、有磨没贴壁(L-G+)、没磨有贴壁(L+G-)、没磨没贴壁(L-G-)。
生存分析显示,有磨有贴壁最好,没磨没贴壁最差。
有磨没贴壁的生存状态,好过没磨有贴壁的患者。
在校正其他潜在预后因素的前提下,影像学上的磨玻璃比例依然表现出对预后的显著影响,而病理上的贴壁成分比例却失去意义。
一些反思
Q3 贴壁是什么?
5年生存率差距5%左右。
我们看到陈海泉教授的研究结果中,也是有磨有贴壁的预后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