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传统巴刹之巴生篇

文化   2024-12-21 08:05   辽宁  

在马来西亚,菜市场被称作 “Pasar”(巴刹)。“Pasar”这一词汇源于马来语,其含义即为市场、市集。由于其发音与中文发音的“巴-刹”颇为相似,故而“巴刹”此词便成为了它的中文译名。马来西亚的巴刹主要分为两类,即早市夜市。简而言之,前者是从上午 6 至 7 点开始营业的菜市场,而后者则是在傍晚 4 点以后方才开始营业的夜市。

(图源:Intrepid Travel)

马来西亚的巴刹与中国的菜市场别无二致,能够觅得各类新鲜的蔬果、鱼、肉类、各式干货、零食、调料、香料以及生活用品等,而且价格实惠亲民。巴刹乃是众多家庭主妇每日清晨必去采购菜品之所,于此她们能够购置到所需的食材与生活用品。这里摊位众多,物品的选择琳琅满目,同时还能够讨价还价,小贩亦会将新鲜的食材留存给常客。因此,巴刹依旧是诸多马来西亚人买菜的首选之地。

(图源:Penang Foodie

星期天的早市堪称一周之中最为热闹的时刻,这一天巴刹里的摊位数较平日多出一至两倍之多。甫一踏入巴刹,便能听闻此起彼伏的叫卖吆喝声,氛围热闹非凡!彼时,倘若想要购置菜、肉、干货或者生活用品,唯有前往巴刹。

今日,让我们一同探寻巴生市的两大传统巴刹及其特点。

(图源:Blog Fairy Park)

永安镇早市巴刹乃是巴生极具特色且人潮最为鼎沸的巴刹之一,亦是巴生最早的传统巴刹之一。早在五十多年前,此地仅有住宅区以及几间店铺,众人皆依赖店铺和早市为数不多的摊位来购置日常用品。彼时,市政府仅准许十六个摊位在此经营,这十六个摊贩仅被允许售卖糕点、椰浆饭、经济米粉面等熟食。倘若想要购买肉类、蔬菜水果,则必须前往公市或者巴生大巴刹。

永安公市内-1967年巴生市政府发出的营业执照 (图片来源:Blog Fairy)


(图源:Blog Fairy Park)

伴随着永安镇人口的增多以及店铺数量的增加,当地居民与小贩于 1995 年之际,开始向市政府递交增加早市摊位的申请,其后增至 85 个摊位,现今,永安镇早市已然成为拥有多达 200 个摊位的大型早市。随着诸多大型超市的相继涌现,在那里亦能购得各类肉类、生鲜,然而,唯有传统巴刹方可买到新鲜的食材。在此处,可以买到活鸡鸭,选好鸡鸭之后,老板便会即刻将它们处理妥当,故而,众多主妇热衷于前往巴刹采购肉类以及各种生鲜。

(图源:Blog Fairy Park)

五十余载已逝,在巴刹最初的十六名熟食摊主当中,现今仍有若干人依旧在原摊位上经营,他们的顾客皆是从年少支持至年长。于巴生而言,只要提及巴刹,众人最先想到的便是 Eng Ann 巴刹,其在巴生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图源:Blog Fairy Park)

班达马兰乃是巴生声名远扬的华人新村,亦是马来西亚第二大规模的华人新村。华人新村形成于 1950 年代英殖民地时期,乃是华人的聚居之所。起初,村民被迁徙至新村之时,此地一片荒芜,村民只得依靠采摘野菜果腹。幸得此处的村屋空间甚为宽广,于是村民便着手在房子的周遭种菜,其后因蔬菜产量过剩,村民遂开始于路边售菜,此即为班达马兰巴刹的雏形。

(图源:Travel Tips)

班达马兰巴刹于 15 年前鉴于卫生与交通方面的缘由,搬迁至当下的巴板路(Jalan Papan),其近乎占据了整条巴板路,巴刹约有一公里之长,正规与非正规的小贩总计多达 500 个摊位,堪称雪兰莪州最大的早市。华人小贩主要汇聚于巴板路街头;而街尾则以马来小贩居多。

在班达马兰巴刹存在一家“班达马兰巴刹老招牌阿九炒面店,此处的巴生福建面以及巴生独有的炒茨粉根声名远扬,众多食客会不辞辛劳地从吉隆坡驱车至此品尝这两道佳肴。炒茨粉根乃是由地瓜粉制成的面条与特制的酱汁共同炒制而成的美味,茨粉根的口感富有韧性,品尝过后皆会交口称赞。

巴生炒茨粉根 (图片来源:Blog Fairy)

南洋之窗
带您走进真正的马来西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