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新教材课程实施和2022版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推进区历史教研工作朝着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9月25日上午,在杨柳青第四中学举办“教学季、研引领”初高中历史“跨学段交流碰撞”教学研讨活动——旨在强化初高中起始年级教研引领作用,关注教师教学中的瓶颈问题,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打造生动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西青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高国珍老师、康红卫老师以及西青区七年级和高一年级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杨柳青四中两位青年教师刘红艳和付新梅分别做了《秦统一中国》、《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跨学段初高中课堂教学案例分享。
刘老师展示了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新旧课标内容的不同要求,分析了新旧教材的对比变化及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刘老师以“统一”为主题,通过秦统一中国的史事引导学生了解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统一,进而认识到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采取的统一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整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六国独归于秦”;“振长策,御宇内”;“秦制传百世”;“统一大势所趋”。刘老师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自主学习、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朗读等形式注意营造有趣的历史情境氛围,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以古喻今,把“秦的统一”与“两岸的现状”有机的联系起来,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付老师分享了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主要涉及新教材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尝试、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我的教学建议等三个方面。付老师就教学设计思路重点围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大概念展开,抓住从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转变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思路上注重单元之间的联系、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分析初高中教材内容及学情、了解新课标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了解新课标涉及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任务驱动式完成学习任务,以探究问题的方式落实学习目标,以提炼生成学习主题的方式凝练知识,提升学生思维。付老师就教学建议和反思做了深入剖析,比如如何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用高一学生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讲通讲透唯物史观的观点,对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等历史概念如何从抽象的知识中运用史实启发学生深入理解等问题。最后,付老师对本课实际完成和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符合课标要求的改进意见,这些认识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两位老师交流后,发展中心教研员高国珍和康红卫老师就两位老师课例分享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初中教研员高国珍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策略、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以本节课为例提出建设性建议。要求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磨新教材。历史学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研活动中,对比、借鉴、互助、教学相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指出教研工作的目标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教研员康红卫老师强调一节课必须要设计好学习主题,这是课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问题设计规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教学中一定眼里有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思想。注意新旧教材、跨学段的联系和衔接,在这方面刘红艳老师和付新梅老师在课例分享中做了很好的示范。唯物史观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牵强附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研究天津中考、高考真题,高中教师更要注重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积累中、高考的有效复习资料。充分利用好课标、教材、教参等课程资源指导教学和研究。
初高中兼职教研员、教师代表对两节课例做了中肯评价和建设性点评。
通过这次初高中“跨学段交流碰撞”教学研讨活动,展示了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风采,使与会老师们对“教研引领助成长”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次初高中跨学段教研,对于今后西青区历史教学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优秀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并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撰稿:田 靖
初审:康红卫
高国珍
终审:门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