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教师厘清2024年度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以及天津市中考备考思路,打通常态教学与考试评价的联系路径;及时总结2024年天津中考经验及教训,统筹谋划并展望2025年天津中考,特别设计并开展了多视点下的“西青区2024中考复盘,2025中考前瞻”主题教研活动暨徐延志名师工作室考试评价综合研究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在当城中学报告厅举行,主要内容为徐延志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我区骨干教师就中考阅卷体会及日常教学实践进行交流分享,全区初中语文教师共160余人次参加本次活动。
视点一:关注鲜活的阅卷体验,更关注学术性、规律性的思考
为明学校的王兰老师对命题文本原理进行了解读,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代文阅读不仅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这启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理解世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受其中的情感,领悟其中的道理,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王稳庄中学的陈长花老师指出天津中考作文的一贯风格——以一道作文题撬动一个值得关注的学生发展主题。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坚持开放性与限定性结合、体验性与思辨性结合,体现了天津作文命题的鲜明特色。天津中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陈长花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对题目的见解:尊重意味着重视和敬重;尊重是内心对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它涉及到对他人价值的认同和肯定;尊重不仅仅是外表的礼貌,更是内心的接纳和理解;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包括对人、自然、事物的尊重。
九十五中学的王欢老师分享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随着对整本书阅读本质和目标的深入认识,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由注重名著表层信息的识记性、碎片化考查逐步转变到对整本书关键内容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上来。基于“整”、聚焦“整”,突出整本书内容的勾连整合和能力的融通,把一本书乃至几本书相关联的人物、事件及环境的关键信息、思想内容、艺术手法,通过不同的线索或关键词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性地思考,成为整合化命题的追求方向。这就需要找出名著与其他文本的共同点进行勾连,同时也能找到适切的生活情境进行勾连。
视点二:透视中考考查与常态教学之间的双向联系与影响
杨柳青二中的梁晓月老师重申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尊重他人”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成长中的我”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2024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的关键词是“尊重”,从关键词的含义来看,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全的人格。中华民族是自尊自爱的民族,也是人人尊重美德,践行尊重理念,施行尊重行为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懂得尊重,才具备了拥有健全人格的基础。
中北中学的李艳书老师对文言文教学给出建议。朗读、背诵是对文言语感的有效训练,而语感又影响着语句的译读。教师应将读写结合应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所谓读写结合是指学生在阅读后获得写作的相关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进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的情感元素,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产生用写作表达情感的冲动。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经验的积累,将阅读方法和技巧得到有效的迁移,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念和阅读习惯,并将自身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淀完美融合。
精武中学的郑晗磊老师提出可以尝试按照素材来归类作文,学会合理的运用素材。打破按照“主题”来进行分类写作,不写奋斗拼搏类、挫折成长类等,而是以“素材积累”的方式来准备作文。写周记,积累生活的素材、社会上的见闻,尤其是叙事之后及时记录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筛选和统筹个人化、私人化、独创性的作文素材。同样一个素材,可以写出什么主题,若是想写这一主题,怎么合理运用这一素材。以“素材”为“基础”,以“主题”为“训练”,逐渐形成系统化、序列化作文教学。
杨柳青三中的王家苹老师指出:平时的写作训练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考场上的作文发挥是学生自主打开思维的大门。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将对材料作文的分析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因此审题、立意有三个角度可细品。学生角度、教师角度、评卷人角度。学生角度无外乎是头脑风暴,学生能想到的稀松的、平常的事例;教师可以从语文角度分析可写作的方向和素材,就学生的现有素材推陈出新,打开学生的思路;评卷人角度指的是对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文不对题的界定,这也决定了作文的类别。
视点三:链接全国2024其他省市优秀考题,对比分析
富力中学的于雅琪老师指出虽然目前天津语文中考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察仍旧是单篇课外文言文,但全国很多省市的语文中考早已开始进行对比阅读了。今年的中考试题中,有考察相似主旨的上海卷,也有考察相似主题的多篇对比阅读的江苏省连云港卷,还有与课内诗词相结合,以补充材料形式出现的河北卷等。因此,日常教学一定要重视对比阅读,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甚至多种文体的对比,都可以进行尝试。不仅是文言文与文言文之间,甚至将文言文与现代文、白话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王杰老师以2023年江西作文题为例,指出要引领学生学会多角度立意,突破思维定势。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照常态阅读教学,注重读写结合。王老师指出,培养思维品质与语文教学应紧密相连,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一起学好教材,更要用好教材:一是巧借素材,将所学课文蕴含的情感、思想和价值主题,内化为自我的精神财富,使之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二是从所学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借鉴写作经验。此外,教师还要将写作思维训练诉诸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闪光点”。王老师提出,写作和写作教学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只始于作文题目的布置,也不能只终于作文等级的评价。语文教师,不仅要思考写作教学从哪里出发,抵达哪里,更要思考如何到达,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直面学生写作中的真问题,让写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真实地发生。
“秋高气爽天辽阔,踔厉奋发正当时。”新的学期,西青区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必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自学,自问;互通,互研。本次活动中,徐延志名师工作室有四位成员先后发言,持续为我区语文教学研究提供智力支持,本次研讨活动让我们更加明确:评价研究的根深植于趣思共生的生动课堂沃土之中;评价研究更是撬动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支点。正如李正涛教授所说:“教师的生命几乎每天都在课堂上度过,如何让自身的生命与课堂相互挽留、彼此留存,是一个与每位教师相关的大问题。”追索这一问题的根本目的,无非是一节节课上完后,课堂留了下来,留在了生命之中,生命也留在了课堂上。
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举行,都会让教师们鼓足干劲;每一次真诚无私地分享,都会擦出更多精彩的火花。精研深思的教师们不会停下奋进的脚步,定当用专业铸就未来!
撰稿:徐延志名师工作室宣传部
初审:徐延志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