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课程理念落地和教学方式变革,进一步学习当今前沿语文教学教法,提升语文教学理论水平,领略全国语文教学最新教学成果,在获得西青区教育局及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的批准后,徐延志名师工作室成员于10月16日赴山东淄博观摩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是全国语文界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赛事之一,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学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联合主办的顶级专业赛事。与会期间,工作室成员聆听了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观摩了全国各地名师精彩纷呈的精品课程,获益匪浅。
10月17日的开幕式上,领导及专家阐释了此次盛会的宗旨。大赛分为专家报告、教学竞赛、专家评课、名师示范课、教学论坛等几个环节,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中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陈思分别带来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框架性建议》的讲座。
郑教授就“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的转变”“核心素养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阐述,为老师们分析各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提出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陈思副研究员在讲座中首先谈到学生阅读的断档现象:会阅读理解,但不会读真书;“肌肉”退化,快感方案变化;耐受度下降等。继而讲到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应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并提出指导阅读要形式丰富,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丰富自己。
17日下午,四位教师分别呈上《大雁归来》《白杨礼赞》《愚公移山》《紫藤萝瀑布》四节精彩纷呈的课。他们或以朗读为切口,或设置学习任务链,或通过比较探究文章写法,或从情节表演体味人物形象,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情怀,体味人生!
18日的参赛课文体裁缤纷多彩,散文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细腻情思如潺潺溪流,悄然流淌进心间;童话似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奇幻想象似绚丽画卷,徐徐展开无尽的遐想;戏剧像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跌宕情节似汹涌波涛,扣人心弦。与此同时,新老课文完美交融,经典老课文如陆定一的《老山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犹如岁月雕琢的瑰宝,散发着璀璨光芒;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篇如陈忠实的《我的白鸽》,恰似清新的春风,带来蓬勃的生机。在这场无与伦比的盛宴里,众人的心潮似澎湃的海浪,感触至深,难以言表。
赛课结束后,各位评委对参赛选手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
19日的学访之旅,由两位特级教师的名师示范课拉开帷幕。首先,上海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郑朝晖老师讲授精品课《劝学》。郑老师从解题入手,丝丝入扣,逐步深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探究议论的技巧,以问题驱动学生真实的思考,形成结论。
接着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张媛做精品课《小圣施威降大圣》,以猴性、人性和神性,理趣、智趣和雅趣为切入点,在对孙悟空形象的深度解读中,以点带面,激发了学生对《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文学沙龙环节,郑朝晖教授提出当前教育课程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要透过文本看到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和与语文学习的关联。张媛教师提出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强调了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体验阶段、描述性阅读、审美阶段和评价性阅读。
沙龙结束后,初中评委会主任邓彤及高中评委会主任严华银对本次赛事的课程进行总结性点评。
邓彤老师认为参赛教师们展现了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刻理解,并在教学中落实了新教材的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凸显了三个意识:语言本体意识、单元教学意识和课堂评价意识。
严华银老师同与会者深入探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特别强调了在教育转型期中,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挑战以及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素养的培养、跨学科教学的尝试、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群教学理念的实践。
语文课堂应该以生为本,以文为本。何为生?是学生,是生活,是生态,亦是生命。语文课堂是创造的过程,是在课堂上真正把“学生”当做“人”来教的教育,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生命的潜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在求真探索中点燃生命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堂切勿脱离文本,文本是载体,如果脱离了文本,整个课堂就是空中楼阁,只有教师自己在文本中深入细致地感知,对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行出神入化地解读,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徐延志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将秉持勤勉不懈之志,持续深耕学习之旅,以新课标为依据,深度开发教材,让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前进!
撰稿:徐延志名师工作室宣传部
初审:徐延志 王 杰
终审:李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