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报告,顾左右而言其他,避重就轻,答非所问,这些都是常态,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不必震怒。
看报告的时候,要跳出报告看报告,不要被报告牵着鼻子走,报告里的明坑暗井连绵起伏,若跟着走则难见真相,更与真理相去甚远。
看报告的时候,直接删除各种形容词和副词,删除排山倒海的排比句,删除各种情绪,肢解冗长无标点的长句子,只剩下对事实的描述。不少报告,剔除这些后,基本没啥东西了。
定期/固定报告,要事先设定基本模版,模版内的内容不可以变通,模版外可以追加调整。
结果或结论,要写在前头,这样让阅读者不用想结局的事。然后分析原因,报告的核心段落就在这里,也是作者最想作弊的地方,为了避免被考核,把责任推给客观是最好的办法。为此,明确要求写作时,必须把内因写在前面,把外因写在后面。内因中,人的因素、流程的因素、协作的因素等都要写明白,这是管理提升的关键,内因解决了外因才容易解决,否则事情永远在,大家都困惑。
例如在煤炭的采购上,采购价格总比别人高,导致成本缺乏竞争力。从内因角度讲,采购员是否懂采购业务,是有有谈判策略,是否懂煤的开采工艺,是否熟悉每个竞争对手的采购量与采购价格,是否熟悉每个供应商的产品特性及提价策略,是否过于懒惰不去对性价比与服务等指标进行对比,是否善于在公司内部沟通与借力。这些东西若缺乏,则低价保质保量准时采购就很困难。低成本高质量足量及时保供,这是采购的任务,如果采购员不懂,采购部长等不去深度研究此间的究竟,分配资源与计划,与研发等部门研究BOM等,采购就会被供应商牵着走。内部的采购流程如果很长,审批过程很慢,则很容易在价格波动剧烈的时候,高价采进物资。
供产销是联动的,高价采购会导致生产与销售都困难。
内因不写透,把失败都归咎于市场和供应商,那是绝对错误的。一篇报告,不揭露自己的问题,总是笔杆子对外,这种文风是企业的负债,只要有这个文风,弄虚作假、部门间壁垒森严、无人敢做事,就成为必然。
企业是做买卖的,不是玩儿文字游戏的,企业做大了,就必须改文风,刀口向内从写报告开始。
以前学复盘,有一个规矩,就是不许写别人的问题,别的部门的问题,不得写市场的问题,只写自己的问题。逼着自己检讨自己,逼着自己刮骨疗毒。
做企业太难了,但特斯拉的净利率就是别人无法企及。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坚决集中力量于质量、技术、降本上面,不停的拆解自己的问题,不停的重构,愣是用这个内因策略把自己做成汽车行业的天花板。
百年企业,都是内省型企业,向外求的企业都倒了。百年企业的哲学,都是向内求的。
看报告的人,是跳出报告看报告的,他看的是内因,外因写多了,你在领导心里的分值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