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0期封二封三和卷首语

文摘   2024-10-10 10:24   青海  


封二  主持人:马钧


封三  主持人:刘晓林



卷 首 语


如月之曙  如气之秋
郭建强


生活、时代、生态、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些名词,在作家诗人笔下融汇,成为一种关乎现实、关乎精神、关乎审美的动词。

十月,天空莹净,大地温蔚。本刊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作品专辑”,呈现文学里的青海,和青海文学里的世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先生的讲演《沉入大河的底层默默滚动》,激情澎湃,滚烫如诗,以深沉的文学之悟、哲学之思,表达了对于作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他指认文学的意义,强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指出理想主义意味着“不仅要有人的理想,还要做一个理想的人”。志军先生近五十年扎实而厚重的文学实践,是深深地植根在青海大地的。他的这篇讲演,既是个人的文学宣言,也是青海文学的一种品质。他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明净而深厚,恰是作家文学追求的印证。为此,“谈艺录”栏目以小辑的方式,推出作家程枫先生、杨志军研究专家张薇女士和评论家冯晓燕女士的评论文章,新读、细读、深读这部涵摄青海当代史和青海自然文化贸源的文学巨著,勾描文学青海所展示的生活、时代、精神之美。

“风雅”栏目推出四位诗人新作,他们的咏唱和喟叹或深长,或深情;或嘹亮,或婉转……自然的青海,历史的青海,生命共同体的青海……通过诗人的感觉和理解,生发出重瓣绽放的高山花卉般明灿生辉的诗篇。中篇小说《玛曲牧人》巧妙地以后置的视角,审视当年草场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令人信服地推论和证明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才是解决这个草原顽疾的良方。青海油田作家吴德令的短篇小说《大风》,真实准确地刻画了当代油田人的性格和品质。作家的笔触细腻,线条轻重有度,不刻意夸张,不过度渲染,保护油田重要样品的工人李一水的形象,因之真实饱满,打动人心。

这些以青海或者青藏高原为笔下主体的作品,以清澈、清亮、清明为底色,以奇幻、奇美、奇崛为远引,展现着具有时代气息的理念、塑像和歌唱。在审美上,颇有《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白雪红梅”的意趣。妙玉的栊翠庵中,映着雪色的十数枝红梅,暗香盈怀,十分精神。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这种精神极具“点醒”的功能,如同红炉点雪,突然冰融,可以让人们在惯性的行为和思考中脱得身来,重新考量人生的意义,锚定人生的方向,创造人生的诗意。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这是中国传统诗学中很高的品格和意境。时代的发展和文学的嬗变,早已冲破单一狭窄的局限,要求作家综合各种元素,集中多重能量,在更加深广的层面点醒心灵,振奋精神,作出晨月秋气、发真归源的透彻表达。









编辑/李笑  审核/徐曦琳  核发/郭建强


青海湖文学月刊
《青海湖》作为青海唯一的省级文学期刊,始终坚持“高品味、高格调、高质量”的办刊宗旨,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并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和社会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