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完成度 | 唐涓:令我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那片高原(访谈)
文摘
2024-09-18 16:34
青海
唐 涓
女,山东文登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被国家公派留学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新闻学院。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学员。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副会长,现任《三江源生态》杂志主编。
已出版散文集《从西向西》、文化散文《诗意栖居》《佛境梵韵·隆务寺》《时光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影像70年》《栖居江源》,长篇报告文学《我心中的手》《追梦柴达木》《天路之魂》,纪录片拍摄札记《离天最近的生灵》等。作品多次入选《2004中国散文年选》《2006中国精短美文100篇》《2008中国随笔排行榜》《2009中国年度散文》《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2015中国年度散文》《新中国散文典藏》《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等多种选本。先后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青海省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青海省第八届和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令我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那片高原
(访谈)
唐 涓
原刊于《青海湖》2024年第9期
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我便看到了白渔老师温和的笑脸,听说我要来,特地站在住家走廊的电梯口等候。
相隔10年,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变化的是,手里多了一根拐杖,且行走有点蹒跚。
在客厅坐定后问其原因,说是一年前外出时不慎跌倒,磕在了头部。
经过治疗,总算是有惊无险,没有伤及大脑,思维和记忆依然清晰。
“运气还不错,没把我摔成个傻瓜。”白渔老师的笑声里袒露出他乐观的秉性。
今年春节过后,《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郭建强先生,为他们的“完成度”栏目约我写篇白渔老师的访谈。白渔老师是我尊敬的前辈,我们在青海省文联同事多年,又曾在文联家属院做过邻居,自然没有理由推辞。我打电话告诉白渔老师访谈的事,老人家自然十分欣喜,但并不接受我因刚见过面不久,打算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给出的理由是: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清,面聊更显得随意一些。我不忍拒绝老人家想见面的心愿,便再次踏上赴蓉的路途。
五一假期,蓉城气温已接近西宁盛夏,那天早晨,我按约前往白渔老师家,从酒店出来,天空平静,可等我刚刚钻进出租车,突然暴雨如注,沉重的雨滴在地面砸出无数个水泡。这一点也不像高原,高原下雨是有预示的,或先刮一阵风,或打片刻的雷。车在白渔老师家的街对面停下来,因不能调头,我只好顶着暴雨冲过街道,倾盆大雨下我的小伞薄如蝉翼,除了脑袋,衣服基本都淋湿了。
白渔老师见状立刻让我披上他的外套,一股淡淡的香烟味随即飘到我的鼻尖,让我恍惚回到初次见到白渔老师的情景……那年我刚上大学,距离20岁还有很长的日子,跟着省上几位作家诚惶诚恐地去拜见著名诗人,我们进了家门,白渔老师才匆忙起床,脸还没顾上洗,就点燃了一支烟,笑眯眯地望着我们。现在,他坐在那,依旧是指间夹着一支烟,笑眯眯地看着我,只是一晃,时光已经流逝了四十余年。
白渔老师的小书房里,我们畅谈了3个小时,尽管楼下修建地铁的工地不时传来刺耳的噪音,但并没有干扰白渔老师沉浸在往日岁月里,缓缓流淌出的对文学创作的一往情深……
唐涓
:
白渔老师,其实我做这个访谈并不容易,因为诗人马非在10年前做过您的一个访谈录,写得很细致,差不多梳理了您整个的创作生涯,咱们这次尽量避免重复,简单地聊聊,您说呢?
白渔:
可以,但有一点重合也没关系。
唐涓:
您退休后回到故乡,离开高原有十多年了吧,有什么感受呢?
白渔:
我2012年回到成都定居,这中间只有“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时回去过,在青海生活了大半辈子,现在回去却高反比较厉害,真是没办法。这些年里,我时常思念高原,青海有我很多朋友,我很想他们,有时候特别想回去,又顾忌自己的身体。青海是我文学生命具有标志意义的地方,如果当初不去青海,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借助做地质工作的便利,青海的山山水水我几乎都走遍了,我认为青海是个多种资源最富有的地方。
唐涓:
您还记得发表处女作的时间吗?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让您钟爱上了诗歌创作?
白渔:
1959年创作的一首诗,后经修改发表在《诗刊》上,这应该算是我的处女作吧。当时我在柴达木盆地找矿,生活条件尤其是地质工作还是相当艰苦,但并没有影响我对创作诗歌的喜爱,白天随队找矿,晚上收工回到宿舍在油灯下创作。柴达木的两年时间里,我写了一百余首诗,后来经过整理修润,选出一些投给了《青海湖》文学杂志,没想到竟然分三期连续发表了,一下子引起了青海文坛的关注。之后在《青海湖》编辑白榕的鼓励下,我又在《诗刊》及全国各地的刊物陆续发表了不少诗歌,这些成果大大点燃了我创作诗歌的激情。可以说,柴达木是我诗歌创作的起点、福地,当然这也是柴达木独特、丰厚生活的馈赠。
唐涓:
您最初开始诗歌创作时,受哪位作家的影响最大,借鉴哪种类型的作品较多?
白渔:
国内的诗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艾青,艾老的诗歌成就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种做人的高贵品质。
国外的诗人是普希金,但我更喜欢海涅。1957年,我在图书馆将馆藏的国内外诗歌通读了一遍。还有对我诗歌创作影响很大的是1979年,我跟随艾青带领的诗人访问团,走访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很多优秀的诗人聚在一起,交流学习,给我不少启发。访问团活动结束回来后,很快就出版了《帆影》,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
唐涓:
您被称为“江河源诗人”,我知道您分别是在1986年和1987年去的黄河和长江源头,而我是在2017年先后抵达了约古宗列和各拉丹冬,这中间相隔了30年的时光,所以我特别想知道您当时行走源头的情形。
白渔:
是的,约古宗列和各拉丹冬我前后去过数次,当时去源头的路极不好走,加上明显的海拔反应,十分辛苦,但的确是非常值得的。当我看到各拉丹冬那高耸的巨大冰川,瞬间被震撼到了,心里在不停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那种感觉是无法言表的。走了一路,苍茫、壮美、荒凉、原始,种种场景落入视野,也走进心里。所以写诗必须去现场感悟,这太重要了,心到不了,也就无真诗,你不身临其境去体味,如何有感而发。所以很多诗人来过青海以后说,我写江河源的那种感受别人是写不出来的。去了源头之后,我便认为,母亲河源头是需要赋予一种精神的。
唐涓:
您去的那年,各拉丹冬冰川下的那户牧民,人称“长江源头第一家”就已经在那了吗?
白渔:
在呢,我还写了他们,海拔5300米的地方,你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条件,我太佩服这户牧民超强的生存能力。
同样,约古宗列也是,当时的诗歌有远离传统文化的势头,我就思考自己该写些什么,于是想到了母亲河,想到她的源头去看看,感觉我们的母亲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少年来,别说为她写诗,很多人连源头在哪都没搞清,更没有保护意识,而这在今后十分重要,应该填补这个空白。天遂人愿,恰好与时任省政府秘书长马石纪想做一本江河源的诗画集不谋而合。有了省政府外在条件上的支持,克服了路途中的种种困难,花费一年多时间,写了百余首关于黄河源的诗。到北京去拜见艾老时,他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写了一些黄河源的诗,艾老听了非常高兴,立即给我题写了书名。
尽管写过不少源头的诗,但还是觉得对源头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仅仅触及了一点皮毛而已。江河源头的每一种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有教育意义的,也是对人类有启示的。所以,要想写好江河源头的诗,真是太难了。
唐涓:
三江源头中,您长江黄河的源头都去过多次,那澜沧江源头走到了吗?
白渔:
我走到了杂多县,和澜沧江真正的源头还有距离,行走匆忙,没有深入,所以写得很少。
唐涓:
迄今为止,您较满意的是哪一部作品?现在如何看待当年的作品?
白渔:
我较满意的是长诗《烈火里的爱情》,1964年,我在青海海东做地质普查工作,跑遍了互助县的山水,开始对青海“花儿”这个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的精粹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花了几年时间阅读、研究了上千首青海“花儿”后,不由得有了创作的萌动。1979年调入青海省文联后,我便去互助县深入生活,之后尝试写了一千余行的初稿,寄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久后编辑回了信,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又去了互助更深入地体验生活,发现土族人非常喜欢“拉仁布与吉门索”这个爱情传说,但面临的困难是,土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看不到文字记载,只是口口相传。于是我就走村串户,专找上了年纪的老人、“花儿”歌手,一点点地补充、记录,在原始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第二稿修改完成后,感觉好多了。很快人民文学出版社又给我回复,希望有些内容再进一步完善,出版社特意请我赴京城改稿。那个年代的编辑真是敬业呀,修改意见就写了十几页。其实这部长诗修改难度特别大,每一遍几乎都是推倒重来,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常常忘记吃饭,饿了就吃点蛋糕面包。先后改了四稿,总感觉还不是太到位。那些天自己似乎脑细胞都被榨干了,非常痛苦。
当时《烈火里的爱情》其中一章的结尾怎么改都不满意,我就走出房间,在附近的公园转了3天,最后才灵光一现,算是完成了修改。这次改稿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一个是让我蜕了几层皮,更重要的是让我见识了编辑的热情耐心、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人说“编辑是作家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真正体会到了。有意思的是,出版社定稿后,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特地来互助追踪我的创作足迹,也就是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后才发稿。
唐涓:
听您这样讲,我很惭愧,我也做了几十年的期刊编辑,这样的敬业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白渔:
你也很不错嘛,特地从西宁大老远跑过来。《烈火里的爱情》是迄今我花功夫最多的一部作品,前后历经数年,在表述方式上也是一种尝试。如今出版已经差不多40年了,我觉得它在展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上,仍然是一部留得住的作品。
唐涓:
您后来又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唐蕃古道》《走进柴达木》《黄南秘境》,这是基于怎样的机缘?
白渔:
《唐蕃古道》这本书,最初是摄影家郑云峰请我与他合作的。我们沿着唐蕃古道一同行走,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行走过程中,我愈发领略到了青海文化的博大丰富,当时是1988年,我们青海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还是蛮荒之地,我开始意识到,青海太需要宣传了,作家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唐蕃古道》最早是1989年《中国旅游》做了专号,向海外推介,后又分别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200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出版后影响很大。2019年,青海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这本书,先后共出版了7次。现在再看这本书似乎有些滞后了,但当时对宣传青海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长篇报告文学《走进柴达木》是我和代言公先生的合著。上世纪90年代,柴达木的工业处于低谷时期,当时青海省文联搞了个项目,请我们写一本书。那一次的采访很辛苦,我们奔波了八十多天,没想到书出版后,反响最大的是我在书里写到的“外星人遗址”,还真是热闹了好一阵子,引了不少人来看。
《黄南秘境》是黄南州的约稿,依然是我和郑云峰先生的合作,也采访了大半年时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此书,可能算是最早宣传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字了。其实当你走下去就会发现,青海的自然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应该把旅游文化重视起来,这个观点我在政协会议上也多次谈过,可惜那时候旅游还没有热起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经济建设上。
唐涓:
您创作了那么多的诗歌作品,并尝试不同的语言风格,您在乎读者的评价吗?
白渔:
既在乎又不在乎,我写作只按照自己的路子走,不跟风也不模仿,甚至是用很笨的方法,写到某一个主题必须去现场深入挖掘,细心观察。比如我写黄河源头和长江源头,先后去了7次,才有了《约古宗列感受》《雪线蝇》里的那些句子。但中肯的批评我会牢记一生,记得诗人吕剑曾说:白渔的诗写得不错,就是复杂了一点。所以我后来的创作都在考虑诗歌的单纯。我也不喜欢听吹捧的话,这也是我从来都拒绝给自己开作品研讨会的原因。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诗歌学会、陕西教育出版社、《诗刊》曾经都准备给我开,全都被我婉言谢绝了。
唐涓:
和上世纪80年代文学辉煌的时代相比,如今读诗的人越来越少了,您能谈谈诗歌在当下存在的意义吗?
白渔:
你说当下读诗的人少了,这个可以理解。时代变化很快,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年轻人,吸引他们眼球的东西太多了,快节奏的生活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务实。但我还是认为,诗歌在任何时候都有存在的理由,在每个人的心灵和生活历程中,都有诗句在与之相随,你看很多景区不是用了某些诗句而出名的吗。
诗人写诗,不要想着发财,诗是真言,最需要真诚,诗是用自己的智慧给予他人启示。其实读者对诗歌的要求很严苛的,既要神圣又要大众。90年代,有位残疾人写了些诗,给全国的名家写信请求指点,只有我写信鼓励他,后来他还出版了一本诗集。可见诗歌的作用是抚慰他人、慰藉心灵的,任何时代,我觉得诗歌的精神力量都不可忽视。
唐涓:
故乡是您成长的土壤,高原又是您多年生活的地方,您认为这两者与创作是怎样的关系?
白渔:
我在青海生活了五十多年,早已是“他乡是故乡”,人生的黄金时间全撂在青海了。这种感情就如同我喜欢的那首歌《高原红》一样,根深蒂固。有四川的朋友经常问我:你在青海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还那样深爱着青海呀。是的,我想人生本来就是甘苦相伴,而苦难是对作家的一种锻炼,也是收获。其实那10年里,我什么苦也都吃过,什么活也都干过,我总是想起在地质队的时候,走到牧区,住在藏族同胞的帐篷里,感受着他们的热情,分享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些都在激励着我的创作,不管曾经历过什么风雨,我依然热爱这个国家。
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我少年时就失去了双亲,那种苦难别人想象不出,所以我写故乡的诗不多,有《故乡》《回南方》《文殊院》等,真正滋养我长大的,还是高原大地。我曾在一些场合表示:如果人真能够转世,我仍选在青海,最好成为昆仑山上的一颗石子。
唐涓:
您的诗歌语言十分独特,您认为什么是好的诗歌语言,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白渔:
我认为好诗是回归质朴,追问人的灵魂。不玩弄辞藻,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境。深度是藏在诗里的,让更多的读者读懂,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思考。
唐涓:
您从事诗歌创作几十年,发表作品的总量大约有多少?有没有封笔的打算?
白渔:
没有精确地算过,诗歌创作了1000余首,各种文章200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30多部。也谈不上什么封笔,只是如今已近90岁的人了,听力和视力都退化得厉害,基本搁笔了。我觉得诗人的创作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显示自己新的创作力,就不去写了,我可不想炒剩饭。现在我偶尔写写毛笔字,但眼睛花了,手还抖得厉害。
唐涓:
您原来打算将自己的全部作品整理一下,出版《白渔诗文选》,现在还有这个计划吗?
白渔:
是的,几年前我是有这个想法,但自摔了一下后,身体还是受到了影响,等身体恢复恢复后再考虑,我还是没有放弃,文字量也不是很大,差不多5卷就可以了。
唐涓:
谢谢您送我的这本《白渔书诗》,捧在手里沉甸甸的。虽然不是正式出版,但我觉得尤其珍贵。将您自己的百余首诗与自己的书法融为一体,这个创意极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真让人有种诗书合一美的享受。您是如何产生这样一个想法的?
白渔:
其实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当时有机会出版,是自己一拖再拖,最终自费印刷,算是圆了个心愿。我平日里有个习惯,喜欢将自己的诗随时留下墨迹,谈不上书法,只是想用此书给子孙留个纪念,告诫他们不要过于依赖电脑,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毛笔字写好。印刷的数量不多,都是送朋友的。
唐涓:
回首一生的创作,您想给自己留下一个什么样的总结?
白渔:
一生努力了,但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只有几部作品觉得还可以。总的来说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很多想写的东西没有完成,特别在写完黄南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文化专著之后,我就打算给青海的其他州也各写一部,宣传他们的旅游文化,但没有做到,毕竟那时已经年逾古稀了,很多想法力不从心,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所以我想对青海诗人说的是,趁着年轻努力耕耘,创出佳作,不要贪多。
唐涓:
白渔老师,担心您太累了,咱们就聊这些吧,您多保重身体,我下回来成都时,一定先来看您。
白渔:
好嘛,谢谢你!回去代我向青海的作家朋友问好,欢迎他们来成都,我请吃火锅哦。
编辑/李笑
审核/徐曦琳 核发/
郭建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AwNDUxMw==&mid=2649703830&idx=2&sn=c73dd89f88009ff57e67ae573f92025e
青海湖文学月刊
《青海湖》作为青海唯一的省级文学期刊,始终坚持“高品味、高格调、高质量”的办刊宗旨,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并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和社会影响。
最新文章
风雅 | 江帆:低温的人世(组诗)
七零后诗展 | 胡亮:“时间箭头”使用手册
七零后诗展 | 江非诗选
叙事 | 阿琼:岭·格萨尔王传奇(长篇小说选章)
叙事 | 才旦:一次诡异的盗草(短篇小说)
开篇 | 在文学思考中照见彼此——阿来龙仁青通信小辑
2024年第11期封二封三和卷首语
2024年第11期目录
夏里胡拉的光阴 | 古岳:甘沟,甘果,嘎玛隆
七零后诗展 | 胡亮:山水诗与文字障
七零后诗展 | 泉子诗选
风雅 | 吴德令:大风(短篇小说)
叙事 | 占巴:玛曲牧人(中篇小说)
风雅 | 鸿颖:青藏辞典(组诗)
风雅 | 闫语:青海旅行速写(组诗)
风雅 | 陈劲松:青藏书(组诗)
风雅 | 聂沛:三江源(组诗)
谈艺录 | 冯晓燕:汉藏文化交融的诗性表达
谈艺录 | 张薇:从《雪山大地》回溯:大生命观及命运共同体(上)
谈艺录 | 张薇:从《雪山大地》回溯:大生命观及命运共同体(下)
开篇 | 杨志军:沉入大河的底层默默滚动
2024年第10期封二封三和卷首语
2024年第10期目录
七零后诗展 | 胡亮:对了,“异次元空间”
七零后诗展 | 倪湛舸诗选
芬芳的光影 | 詹斌:社会变迁、时代记忆与现实主义——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
完成度 | 白渔:白渔的诗
完成度 | 唐涓:令我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那片高原(访谈)
完成度 | 刘晓林:“我与万物都会融于你的博大沉雄……”(评论)
风雅 | 符建:星光坐在椅上(组诗)
风雅 | 张晓梦:阳光志(组诗)
风雅 | 杨玉珍:杨玉珍的诗
风雅 | 董明:诗随笔:此刻或在时间背面(组诗)
人间笔记 | 王海燕:东城笔记
叙事 | 张秉毅:公社情事(短篇小说)
开篇 | 索南才让:下一刻遥远(短篇小说)
在《雪山大地》里,寻找杨志军笔下的“江河日月”
2024年第9期封二封三和卷首语
2024年第9期目录
风雅 | 北野:大清永村志(组诗)
风雅 | 元业:夏天在草木分泌更多的芬芳(组诗)
风雅 | 杨角:告友书(组诗)
风雅 | 汪彦明:太阳的独白(组诗)
夏里胡拉的光阴 | 古岳:他也成了一颗熟透的杏子
人间笔记 | 李霞:窗外
谈艺录 | 林莽:浅草才能没马蹄
谈艺录 | 赵秋玲:重读《瓦尔登湖》
七零后诗展 | 胡亮:正邪辩证法
七零后诗展 | 沈浩波诗选
叙事 | 马玉珍:哦,下雪了(短篇小说)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