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中国广州。
2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中国长沙。
背景: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LA-ESCC) 有重大影响,但最佳治疗周期数仍存在争议。目前,不同中心用于治疗 LA-ESCC 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周期数存在差异,通常为 2 至 3 个周期;这种不确定性源于缺乏标准化的研究方案和一致的疗效评估方法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 LA-ESCC 患者 2 周期和 3 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评估。所有患者均为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并接受了相同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 LA-ESCC 患者手术前所需的最佳新辅助治疗周期数,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2或3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确诊为LA-ESCC的患者。患者入组自临床试验ChiCTR2000028900和ChiCTR1800019823。本研究旨在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新辅助治疗细节、手术信息和术后病理信息以供分析。
本研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则进行,并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批准。纳入接受 2 或 3 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食管切除术治疗 LA-ESCC 的患者。所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每三周接受一次治疗。第 1 天给予卡瑞利珠单抗 200 mg,第 1 天给予白蛋白紫杉醇 260 mg/m2,第 1 天给予卡铂,曲线下面积 (AUC) 为 5。LA-ESCC 患者在完成 2 – 3 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后接受术前评估以评估手术的可能性,并计划在最后一个治疗周期后 21–42 天进行手术。按照微创食管切除术 (MIE) 的标准方案切除原发肿瘤和淋巴结,手术方式为三切口食管切除术。 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手术结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每次新辅助治疗前采集常规血液数据,记录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定义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PLR 定义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率,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定义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治疗前和第二轮新辅助治疗后 NLR、LMR 和 PLR 的变化。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 100 名患者。接受 2 个周期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 (pCR) 率为 18/56 (32.14%),接受 3 个周期患者的 pCR 率为 14/44 (31.82%) (P=0.97)。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并发症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 3 个周期后,部分患者进一步缓解,NLR 显著降低 (P=0.0.4)。
结论:在 LA-ESCC 中,2 个周期和 3 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相当,耐受性和可行性相同。进一步评估炎症指标 NLR 有助于确定哪些患者将从额外的第三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