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型(T1)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和生存

文摘   2025-01-10 17:53   山西  

作者机构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林州市食管癌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

安阳肿瘤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导言
食管浅表癌,定义为上皮内(Tis)、粘膜(T1a)和粘膜下(T1b)癌,由于肿瘤原发灶分期较早,意味着预后较好.对于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浅层的早期病变,内镜切除术(ER)被认为是一种更安全的替代方法。然而,食管固有层粘膜(LPM)和粘膜下层中丰富的毛细淋巴管提示了淋巴结转移(LNM)的可能性。因为在内镜治疗中没有淋巴结清扫,而淋巴结切除术被认为是根治性的,以清除所有潜在的受累淋巴结。对于浅表型食管癌的治疗,包括食管癌切除术的理想标准、食管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淋巴结清扫的适当范围,仍有一些争议.

食管癌通常通过淋巴管纵向引流,LNM的存在是ESCC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一些研究中,涉及T1b患者的阳性淋巴结的比例达到30 %.据报道,即使在T1a患者中,LNM的风险也在7%左右.这表明根治性淋巴结切除术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干预措施.虽然少数研究调查了浅表性EC的LNM。这些单中心研究大多包括临床检查分期为T1的ESCC患者,只有少数患者出现病理阳性淋巴结。此外,他们仅描述了浅表性食管癌中肿瘤部位的LNM率,而根据肿瘤侵袭分层的阳性淋巴结分布模式和频率的信息不足.因此,这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准确调查pT1N+ ESCC患者的LNM模式,并调查生存因素。


目标

本研究旨在分析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淋巴结转移(LNM)分布及其影响生存的因素。


方法

我们回顾了2012年2月至2022年4月间来自中国10家食管癌大中心的241例pT1N+ ESCC病例。我们分析了临床病理数据,以确定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总生存期(OS)风险因素和LNM分布。


组织病理学评估
基于以前的病理学报告,记录了切缘、累及的淋巴结、原发病灶的位置和大小。我们邀请来自各参与医院的有经验的病理学家重新评估术后病理切片,并根据统一标准将癌症侵袭细分为六层。EP癌包括上皮癌,LPM指侵犯粘膜固有层的癌,MM包括侵犯粘膜肌层的病例。粘膜下层癌是侵袭粘膜下层上三分之一(SM1)、中间三分之一(SM2)和下三分之一(SM3)层的肿瘤.


淋巴结分类和转移标记

JES(日本食管学会)命名法和编码用于记录LNM位点[19].根据转移分布的比例将淋巴结着色如下:小于5%,黄色;5%到10%之间,橙色;10%到15%之间,绿色;15%到20%之间,蓝色;以及大于或等于20%的紫色。我们根据每个站的阳性淋巴结分布画了一张地图。


JES 区域淋巴结分组
胸部淋巴结:胸上段食管旁淋巴结(105),胸段气管旁淋巴结(106),喉返神经淋巴结(106rec),左喉返神经淋巴结(106recL),右喉返神经淋巴结(106recR),气管前淋巴结(106pre),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左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右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R),隆突下淋巴结(107),胸中段食管旁淋巴结(108),主支气管淋巴结(肺门淋巴结,109),胸下段食管旁淋巴结(110),膈上淋巴结(111),后纵隔淋巴结(112),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112aoA),胸主动脉后方淋巴结(112aoP),下肺韧带淋巴结(112pul),动脉韧带淋巴结(113),前纵隔淋巴结(114);
腹部淋巴结:贲门右淋巴结(1),贲门左淋巴结(2),胃小弯淋巴结(3),胃左动脉主干淋巴结(3a),胃左动脉第二分支到胃右动脉远端的淋巴结(3b),胃左动脉淋巴结(7),肝总动脉前和上淋巴结(8a),腹腔干淋巴结(9),脾动脉近端淋巴结(11p),腹主动脉淋巴结(16),主动脉裂孔淋巴结(16a1),膈下淋巴结(19),膈肌食管裂孔淋巴结(20)

结果

在241名患者中,26名(10.8%)患有pT1a癌症,215名(89.2%)患有pT1b癌症。我们发现N3分期、≤ 28枚淋巴结清扫术和神经浸润(NI)是浅表pN+ ESCC患者OS的负相关因素,而OS并不受肿瘤深度和辅助治疗选择的明确影响。一般来说,193个pT1N+ ESCC病例的LNM率可按以下顺序排列:106recR站> 106recL站> 1站> 7站> 2站。随着肿瘤浸润的加深,在双侧喉返神经(RLN)附近观察到较高的LNM率,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结论

在ESCC表浅癌,LNM经常出现在106recR (35.8%)和106recL (25.6%)站。晚期N分期(N3)是预后的主要负面影响因素,充分的淋巴结清扫(LND)(n> 28)改进了pT1N+ ESCC的生存。然而,在浅表ESCC病人中,肿瘤浸润深度并不影响患者的OS或阳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利于这些患者生存的最佳辅助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医科院肿瘤医院: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图谱


日本食管癌第12版分期(2024.4.3)

食管癌前沿
专注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外科治疗与综合治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