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每天只会拿着玩具枪在教室里疯跑追逐“biu-biu-biu”
• 理发店总是没客人,医院总是没病人,老师不是自己天天变着花样当“客人”或“病人”,就是在教室里各种“拉客人”“找病人”
• 奶茶店游戏每天玩的都是差不多的情节,往往是游戏开始时人满为患,游戏后段就冷冷清清,并且每次回顾老师都在重复协调孩子们解决 “客人不排队”的问题,除了重复出现的人际矛盾,似乎看不到多少儿童学习与发展
……
在支持儿童角色游戏时,你是否被这样一些问题困惑?如何让孩子的角色游戏玩得精彩有深度?支持和推进的策略有哪些呢?
支持儿童玩自己真正想玩、能玩的角色
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象征性、创造性、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类游戏。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向往的……都可能成为他们角色扮演游戏的来源。
例如,清明小长假很多孩子跟着家人去扫了墓,假期结束入园后,几个中班的孩子便在教室里玩起了扫墓的游戏,他们找来一块方石头——牙膏盒当作“墓碑”,之后其中一个小朋友还画了自己太公的头像,将其贴在了“墓碑”上...
再如,中班的小朋友最近都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他们把小偷想象成了一个“贪吃怪物”,计划设计“陷阱”来抓住小偷,他们用积木搭了一个“笼子”,并在里面放了各种好吃的(仿真食物),以此来吸引“小偷”,设想“小偷”一旦进入,“笼子”的门就会自动关上...
可见,孩子的角色游戏是源于生活经验,同时又充满了创造性,并不是现实生活经验的完全复刻,而是虚实结合,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之所以孩子“敢于”玩这样的游戏,一定是因为游戏环境是自主开放的,班级氛围是轻松悦纳的,否则老师可能会引导或提前为孩子创设好更有“意义”的扮演主题。如果是那样,类似以上游戏中用牙膏盒做墓碑、选择合适尺寸的纸并画上头像贴上“墓碑”的行为、“一触即发”陷阱机关的探究行为,我们将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而恰恰这样的游戏行为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能力与学习,也体现了他们的独特想法与需求。
我们的孩子真真实实地生活在一个有着各种新型职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有着比我们那个年代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而角色游戏作为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再现,也必然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不是小班就只玩娃娃家,中班就只玩医院或买卖游戏,大班就只玩表演游戏;也不应该学期初孩子选定一个角色,一玩就玩一整学期,否则就被认定没有深度。选一个角色一直玩,玩出深度并非所有孩子的水平,也并非孩子的真正兴趣和意愿,因为孩子的兴趣、生活经验会变,在变,也能变。
事实上,要让班级孩子的角色游戏玩得精彩,并逐步玩出深度,满足不同孩子的角色需求永远是第一个考虑,可以创设几个班级孩子普遍感兴趣、有经验的角色主题,但同时也要有满足孩子自主选择、自主扮演的材料和空间,否则,角色游戏的推进就会缺乏最为关键的要素——内在驱动力。而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自主开放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材料,支持孩子能真正基于自身的兴趣、意愿、喜好、经验与能力自主选择玩什么角色,如何扮演角色等。
图片 | 来自《走近儿童 读懂儿童》眉山市仁寿县幼儿园
而其中投放的材料既有激发、唤醒孩子角色扮演的真实材料,比如,平底锅、照相机、话筒、电视遥控器、打蛋器等;也有满足孩子角色扮演的低结构材料,比如,各种拼插玩具、毛根、超轻粘土等,老师要允许孩子使用其它区域的材料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想法,如上图中孩子就用艺术区的绳子、家庭区的玩具筐和衣架做了一个烫发器。
关注和支持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关键经验
切实丰富生活经验
当我们在支持和推进孩子角色游戏时,到底支持和推进的是什么呢?
不是指导孩子玩出符合成人经验的角色情节,例如,做饭就应该有人专门洗菜、有人专门切菜、有人专门炒菜、有人专门洗碗,有人专门当服务员,并且服务员在服务客人时,一定要说“欢迎光临”或“请用餐”等等。有着如此精细化分工的角色游戏,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真正的经验和水平所在,孩子对角色的认知往往是从单一、片面、无全局视角逐步发展到综合、全面立体,能跳出自身角色从游戏整体的角度看待角色及分工,支持孩子的角色游戏要遵循“角色扮演”的发展规律。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不是缩小版的大人,成人不应该用自己成人化经的验去指导他们如何扮演角色。
当成人不再用“坚守岗位”“遵守岗位职责”等去要求或指导孩子该如何扮演角色时,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就会自然呈现出来。
例如,大班的小雨今天计划玩卖棉花糖的游戏,他将棉花糖机搬到走廊的桌子上,还拿来了几个餐具,可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客人。
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不会扮演客人加入孩子的游戏或引导孩子叫卖吸引客人呢?(对于每次都是老师加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老师撤出,孩子是否能自主解决没有客人的问题,介入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撤出,而不是让孩子一直需要你)。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既没有扮演客人加入游戏,小雨也没有叫卖吸引客人,而是换了一家客人多的火锅店开,他从家庭区拿来4套餐具一口锅,还将红色颜料和水混合做出了红汤锅底,这一行为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加入,没客人的问题就被创造性地解决了。(完整案例可参看《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3-6岁儿童关键发展性指标解析II》游戏案例—爱心彩虹火锅)
图片 |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巨人树幼儿园
可见,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成人并不相同,或许对孩子而言,一个小吃店有10个老板也没关系,或者那根本不是他们在意的点,只要出现人际矛盾能解决,对他们来说这种“人员结构“就是合理的,一个小吃店不一定非得一个老板,几个服务员。事实上,对于角色该如何扮演应该由孩子说了算,不该由成人决定,“坚守岗位”不是儿童角色游戏的关键经验,老师要观察和支持的是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关键经验:对角色的生活经验、对角色的当前认知水平、人际合作与交流、情绪情感等等。具体观察分析支持什么,可以参考“角色游戏的重点观察分析维度表”:
详细讲解可收听读懂儿童app畅听课
《如何观察支持大班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有了“角色游戏的重点观察分析维度表“,在支持孩子角色游戏时,就会更加有方向。拿文章最开始的“孩子每天只会拿着玩具枪在教室里疯跑追逐biu-biu-biu”的角色场景来说,要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推进,首先要分析孩子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认知,透过孩子语言和行为中可以了解孩子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可能扮演的是警察,对于警察目前的认知经验可能就是“抓坏人”这一单一特征;在人际交往方面,孩子选择同伴很随意,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无同伴间的实质性分工与互动;在使用道具方面,孩子使用的是玩具枪,尚未体现出以物代物的行为。
基于这几方面的分析,接下来就可以这样支持:
1.提供更多能唤醒、激发孩子与警察相关角色经验的材料,例如,警察马甲、各种警察帽子、对讲机、交警急救包、停车示意牌等;
2.减少玩具枪的投放,创设支持性环境鼓励孩子用低结构材料代替或制作道具,满足孩子以物代物的发展需求;
3.通过谈话、读绘本、看各类警察工作的视频或照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切实丰富孩子对于警察的生活经验。当孩子对角色有了更多的经验后,自然就会突破只扮演角色某个典型特征的“瓶颈”,出现更丰富的角色行为。
这里尤为重要的就是基于扮演主题有针对性地丰富生活经验,孩子角色扮演游戏的持续推进一定是建立在相应生活经验丰富的基础之上,新经验产生新想法,新想法产生新情节、新内容。
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大班爱心彩虹火锅》游戏中,在孩子们的火锅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火锅店的服务就遭到了很多客人的投诉,有的客人嫌菜品太少,有的想吃很多口味的火锅,但桌子太小放不下,有的点的是鸳鸯锅,结果服务员上的是海鲜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发起了“火锅店大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做调查,引导孩子从“锅底”“菜品”“蘸料”等多个方面做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火锅——宫格火锅,恰好能满足客人想吃多个口味,但桌子太小的问题,就这样火锅游戏就被推向了“制作宫格火锅”的新阶段。
事实上,要让孩子的角色游戏玩得精彩、有深度,首先要了解怎样的表现是深度的表现,不是玩的时间长就是有深度,也不是情节看起来符合现实经验就是有深度,而是要看到背后孩子的情绪情感,积极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经验的迁移能力,社会性互动等,这些才是深度学习的体现。而要让角色游戏中出现这样的深度,就需要创设自主的游戏环境,将角色游戏中的儿童关键经验作为观察和支持的重点,将丰富儿童生活经验做得扎实落地。
想学习更多角色游戏的支持与推进策略,有以下方式:
➢ 收听读懂儿童app免费直播:
《只会biubiubiu?孩子的角色游戏你真的看懂了吗?》
《让评价活起来:角色游戏看什么》
《角色游戏观察记录的支持策略怎么写?》
➢ 系统化学习读懂儿童app畅听课“角色游戏的支持推进策略”(18节):
• 《小医院/角色区要不要贴看病流程?》
• 《什么样的材料能支持儿童角色游戏发展?》
• 《支持儿童户外角色游戏,有这些就够了》
• 《孩子当医生总对着娃娃乱打针,当警察乱抓人,如何支持?》
• 《如何提升大班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幼小衔接能力》
• 《儿童的角色游戏不深入,如何支持?》
• 医生主题角色游戏支持与推进系列课(6节)
• 警察主题角色游戏支持系列课(6节)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只需9.9元,以上课程一周内一键畅听!
扫码入群,参与学习交流。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封面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五幼儿园新城分园
创作 | 马丽
编辑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