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只能通过绘画“留痕”?除了“画表征”,班级留痕的形式还有很多种!

教育   2024-11-20 12:03   四川  

“孩子天天计划也要画,回顾还要画,是要让我们培养画家吗?现在孩子因为要画表征都不想玩游戏了!”


“网上都说表征不只是画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专家一来检查就问表征性的东西在哪,除了绘画也没其他方式留痕啊?”


在表征兴起的这些时间里,对于许多老师而言不过是增加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且在日复一日的表征留痕工作中,也未能见到任何成效。关于表征有如此多的吐槽,不禁让我们思考表征真的有意义吗?现在对于表征的要求是否只是专家领导的一时兴起呢?




01/

画表征不是唯一的形式

小中大班表征方式皆有特点


对于孩子而言,表征是其思维的具象化表达。简单来说孩子会把他看到的世界、获得的经验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孩子表征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外在事物转化为内在理解的过程。很多时候,孩子想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往往需要经过多种形式的表征来内化经验。


而对于老师而言,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比起孩子来说或许更为广泛,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无法完全准确的预测,那么想要了解孩子、支持孩子,就需要通过观察解读他们的外化行为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等。


所以表征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老师多增加一项负担,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世界,让老师更为清晰地了解孩子。


图片 | 江苏省丹阳市七色花幼儿园


而当前被我们所熟知的表征形式便是“画表征”,甚至这已经成为部分幼儿园的每月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绘画”是否是有效的表征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孩子的绘画表征中,既蕴藏着孩子的生活经验,又能表达孩子的情绪,以及体现他现阶段的多项能力水平。


但为何很多班级长时间开展“画表征”,老师对于孩子的理解依旧不够深入,对于孩子的支持依旧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还让许多孩子开始抗拒画画,且不愿意再参与一些游戏呢?


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自愿表征并伴随愉悦体验。当做任何事情变成了强制性要求,都容易让人想要逃避、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画表征是老师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对于该事情的热情会随之减少,甚至为了躲避画画,放弃他们喜欢的游戏,那么此时即便获得了孩子的绘画表征,也难以起到支持孩子发展的作用。


事实上,孩子表征的方式有很多种:语言表达、绘画和手工、角色扮演和游戏、音乐和舞蹈、建构和设计等,当我们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权利和自由时,孩子也会自发自主的表征。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发展情况不同,所表征的方式也各有特点。


小班


小班幼儿表征时是记录事物外在的、整体性特征,侧重简单语言表征,身体动作表征,以及涂鸦表征。小班幼儿语言表征较弱,表达不出来的会通过身体动作演示或是涂鸦的形式呈现,且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完善,执笔有难度,只能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条勾画涂鸦,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认知及情绪情感。


例如,茜茜在美工区拿了一张粉色方纸,她用铅笔在纸上涂鸦,边涂边喃喃自语:“这是一个粉色的笼子,里面养了一只小兔子。要用栏杆把它围起来,小兔子要逃走了。”


中班


中班幼儿在表征的过程中能关注事物内在的、细节性的特征,能通过作品表征等形式表达主观的、抽象的内容或感受。中班幼儿的表征特点是以身体动作和简单的作品表征为主,他们已经会使用替代物,想象力较小班也更加丰富,同时语言表征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例如,户外自主游戏时间,祺祺在锅里装满了土和一些野草,然后往里面灌满了水说:“我家的小兔子生病了,这是我给它熬的中药。”


大班


大班幼儿的表征行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随着其语言表征能力的提高,出现具有挑战性的“图示记录”,即符号特征;大班孩子对同一种事物的表征形式多样,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合作式表征。成人可以从幼儿的表征表达中,发现更多的故事,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情感和需要。


例如,“茜茜和小雨拿起自己绘制的植树节小绘本,并相互分享那天大家去播种、植树的故事。


所以对于不同的孩子,他们使用的表征方式也各不相同,除了“画表征”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水平的提升,孩子们的表征形式会更加丰富多样。


图片 | 天门市竟陵第二幼儿园




02/

除了画表征

班级留痕的形式还有很多种


表征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让很多老师烦恼的关键在于“留痕”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似乎能够选择方法只有让孩子“画表征”。所以即便知道“画表征”对于孩子而言过于局限,但也不得不采取这种形式。


方式一


首先,画表征不可否认是留痕较为直接简单的一种形式,但这个“画”并不局限于孩子的游戏计划、游戏过程、游戏回顾,不是只有让孩子画出这些内容,才是有效留痕,有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表征留痕。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孩子游戏的多个环节要求孩子去画表征,致使孩子只是随意敷衍,所表征出的内容并无太大价值。但若是我们换个角度,让孩子加入到幼儿园的环境维护中,在无需老师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自发的创作。


例如,老师带领孩子商量班级的一日生活规则。让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去发现去感受班级里的问题,去尝试解决班级的问题。下图是孩子们在发现下楼梯时有人推挤,商量出的楼梯规则,并为了能让班级小朋友遵守规则,自发创作了规则图示。



例如,老师在班级设立了天气记录员,孩子们每天都热情的争当天气记录员,并在来园的第一时间,便在表格里记录上今天的天气情况。



一日生活中有许多环节都可以让孩子加入,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有许多的想法,他们会用语言表达,也会用画笔记录,而这些表征皆是孩子自发自主的进行,既达成了留痕的目的,也促进了孩子责任感和集体感的建立。


方式二


但表征留痕是否只有让孩子画表征这一形式呢?其实不然,在幼儿园的环境里,孩子会在无意间留下许多痕迹,或许是角色扮演时,用砖头铁网搭建的一个灶台;或许是秋风萧瑟时,用无纺布为大树制作的新衣、用落叶拼成的小船,这些表征内容在幼儿园的环境里随处可见。而想要更为直观的呈现,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作品+文字”的形式。


例如,对于孩子创作的作品,老师可以收集起来,并在作品下标注作品的相关信息,并简易的说明孩子在创作作品时的情况。对于一些无法呈现实物的内容,老师则可以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并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备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方式三


除此以外,很多时候孩子对于同一事物会辅以多种形式的表征,例如,在搭建一个作品时,孩子有时会一边用材料搭建,一边描述搭建的内容和想法。孩子在扮演机器人时,会一边做机器人的相关动作,一边和同伴交流机器人的相关信息。而当老师去记录孩子的表征时,常常会感觉到手忙脚乱,特别是一对一倾听时,只能忙着记录而忽视掉对孩子的回应。那这时想要系统且快速的呈现表征内容,我们则可以使用“照片+语音”的形式。


例如,老师将孩子的游戏内容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并将老师和孩子的对话以及孩子对于活动的描述语音的形式记录快速生成一条表征记录,并立刻归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样的记录方式非常适用于游戏回顾时间,对孩子的活动内容记录,同时也适用于孩子游戏过程中以及日常活动中。除了节省老师的时间以外,迎检时也能随时调取,同时还能生成孩子的成长报告用于班级的家园共育工作。这样的表征记录既生动又更加具有说服力。(想了解使用上图中的表征记录方式,扫码文末工作人员二维码咨询)


关于表征“留痕”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迎检的要求,一方面也是为了老师能够时刻了解孩子的变化,明确孩子的发展需求并给予其相应的支持。而留痕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让孩子画表征,其他的语言、动作、游戏等表征,选对方法同样可以留痕。









表征是孩子自我表达,认识世界的外显方式,我们需要给到孩子表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表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表征形式,我们才能看到更加真实的孩子,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



读懂儿童系列丛书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创作 | 李芸芸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