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转自公众号“育儿解忧书房”——《【花婆婆视线】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形式,那集体活动还要不要?》
随着微信资讯的无孔不入,当今师资培训的力度加大,课程游戏化的广泛实践,幼儿教师对“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认知与体验。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那集体活动还要不要?
有些理念与行为俱先达的教师,开始反思集体活动对于儿童的成长价值,同时也开始质疑集体活动的存在意义。
01/
集体教学可以不要
笔者认为,集体教学可以不要!
什么是集体教学?笔者尝试界定——
1. 教学方式:集体教学中课堂由老师主导,大多是灌输和说教。
2. 学习形式:集体教学中孩子大多通过听与回答老师问题来完成学习任务。
3. 学习内容:集体教学的内容来源于书面教材,来源于教师的精心预设。
4. 学习目标:追求知识性目标,外部强势侵入,需要孩子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能掌握住。目标清晰,效果显性。
为何集体教学可以不要?理由如下:
1. 教学方式:教学不是灌输,不是说教,应该是分享,是平等的交流。师幼在活动中是相互启发共同建构,教师绝不是全知全觉全能的。教师需要放下身段,蹲下身,多倾听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不是罐头,孩子不是U盘,孩子是有能力建构经验的人。
2.学习形式:集体排排坐听讲的形式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束缚住了孩子爱动爱玩的天性。孩子应该是在亲近自然中学习、直接感知中学习、实际操作中学习、亲身体验中学习.......
3. 学习内容:“幼儿园要把买来的课程方案这个拐棍逐渐扔掉”,因为知识在窗外,世界即教材。所以孩子的生活和游戏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孩子面对自己好奇的感兴趣的可以去探索了解的,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只有在孩子经验、兴趣与需求基础上的学习内容才能更好促进孩子的成长。
4.学习目标:幼儿阶段,孩子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在生活游戏中建构起自己的经验。许多时候,愈是好的教育目标愈是隐形的。事实也证明,幼儿教育中往往看不见的部分比看得见的部分更重要。而且教育成效的达成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02/
集体活动仍然需要
集体教学可以不要,但集体活动仍然需要。
有老师问,现在不是崇尚个体学习,孩子不是都自由游戏去了吗?何需集体活动?理由如下:
1. 需要提升游戏经验:游戏与生活是生发教育的生长点,而这种生长点需要教师的连续关注与引导,需要教师帮助孩子在集体活动共享游戏经验,在共享中推进游戏进程,在进程中促进孩子深度学习。
2. 需要解决游戏问题:孩子在游戏中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游戏中的安全问题、规则问题、交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不可预料,它的存在影响了孩子的游戏状态。有些问题孩子可以自己解决,有些问题需要老师通过集体活动集体智慧集体解决。
3. 需要形成良好价值观: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专注,碰到困难是否有毅力坚持,同伴间是否有同理心、是否会合作,等等,这些影响人一生的价值观需要在集体活动中,充分利用群体的力量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所以,这样的集体活动有以下几个特征:
1.活动时间: 集体活动时间一般发生在孩子游戏之后,最好是孩子在一定的感受与体验下有了表达与讨论的冲动时。
2.活动形式: 教师不主导,但主持,并营造平等民主氛围。在宽松的氛围里,班级里的每一个幼儿都可以成为话题的提出者、讨论者、分享者、建设者。师幼之间是平等的分享、愉悦的对话形式。所以集体活动不是高结构,而是低结构的。
3.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不是教师精心预设,有些时候可能连教师都不预知。活动内容基本围绕孩子游戏后的感受、困惑等展开分享与讨论。教师适时捕捉挖掘孩子最近发展区内有价值的点进行有意识的推波助澜,帮助孩子去追寻并达成心中的目标。
4.活动目标:集体活动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指向性很强的。集体活动通过对话分享后指向的是孩子的动手操作、感受体验、合作交往、内省调整等能力,指向的是探索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注坚持的意志力、判断决策的能力等培养。当然它最终指向的是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03/
集体活动好像开会
那这样的集体活动如何开展 ?
1. 开会模式:
开会模式,类似成人世界的工作会议,大家一起将今日游戏感受聊一聊,分享彼此经验,有问题提出共同讨论解决,一起决策制定方案。
集体活动中师幼关系是平等的,对于“开会”中产生的意见分歧、决策需求时,大多数时候可以采取投票方式,人多者为胜,倡导友爱的分享制与公平的协商制。在这样的开会模式中学习,孩子感觉自己如大人般在工作,很伟大。
2.专业观察:
开会话题来自孩子的游戏、生活,其中有他们的“得瑟”、有他们的困惑,有来自于大部分孩子的、也有可能是孩子个人的,当然还有来自教师观察到的游戏中的教育价值点。
这些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不固定的,老师在前半小时可能还根本不知接下来的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会聊些什么,但其中一定需要教师在孩子游戏中进行连续化深度的观察与飞速的思考、分析判断以及筛选之后所做的专业性评估与准备,这样教师才能及时的呼应孩子当下的对话。
3.呼应提升:
集体活动中教师作用更多是柔性组织、智慧主持、用心聆听、营造氛围、适时提升。根据“开会”情况,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最近发展区原则以及对教育价值的判断,一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孩子进行游戏回顾,使孩子的经验得以放大或调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适时调动适宜的教育资源,介入集体活动中,帮助孩子的游戏经验得以拓展与提升。
总之,这样的集体活动开展,需要秉承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敏锐捕捉并生发价值点,去培养孩子问题解决能力。它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智慧应对,需要教师良好的文化底蕴与高度的专业素养。
根据以上,笔者认为,集体教学可丢,集体活动不可丢,它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
只要幼儿园存在一天,孩子集体生活存在一天,同伴与集体就是教师可利用的最好的教育资源。
封面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幼儿园
编辑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