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法》对“幼小衔接”“小学化”作出规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教育   2024-11-15 12:04   四川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覆盖了学前教育的方方面面,将于明年6月1日起施行。


“幼小衔接”“去小学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过去,一些幼儿园因为家长的要求,常常有小学化教学的现象,目前《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九条和七十九条已有相关规定,以法律的方式明确了幼儿园与小学做好入学准备与适应的任务,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了法治保障。未来,幼儿园小学化教学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在后续新闻发布会上,余琳园长还从三个方面解答了如何强化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避免学前教育活动的小学化倾向:

第一,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第二,深入开展幼小联合教研

第三,做好家长科学育儿的宣传指导


那么,具体怎么做?我们将从第一点和第三点出发和大家分享,看完今天的文章老师也许就有答案了。



01/

幼儿园要做好

入学准备教育


其实早在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附件1《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也就是说,幼小衔接并不是到了大班才开始,而是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贯穿三年的时间,只是重点在大班。同时,幼小衔接也不是只教孩子拼音、算术、写字,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代替,在实施时要做到四方面内容的“全面准备”:


身心准备


包括入学向往,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


老师需要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生活,让孩子对小学充满期待,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成为孩子顺利步入小学的基础。


以“情绪良好”为例,这代表孩子在期待上小学,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如果家长再和孩子说“你在幼儿园都是玩,等到了小学就知道厉害了,老师每天都会让你写作业。”类似这样的话语,我们一定要及时提醒。


生活准备


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


幼儿园里,老师都会提醒孩子喝水、如厕的时间,还会在天气变化时提醒增减衣物,但在小学,老师的精力更多被放在了知识学习上,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学会独立,照顾好自己,如果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不仅学习受影响,还很有可能出现消极的情绪。


老师一定有这样的体会:班上自理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他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能够照顾其他孩子,同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种胜任感,会觉得在群体、班级中自己很厉害;反之,生活能力较弱的孩子,则比较容易退缩,不自信。“安全防护”其实代表着一个孩子对新环境的风险预判或风险控制,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孩子在上小学后的课间十分钟、体育课当中也很容易受伤。


社会准备


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


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在幼儿园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呢?


其实这些都会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得以体现并加以培养。以“交往合作”为例,它更多体现的是同伴之间的相互适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或者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光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任务意识”“集体意识”都会一并得到发展。


图片 | 湖州市实验幼儿园


学习准备


包括好学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这就和一些家长要求的要教多少知识、古诗、二十以内加减法等强调得不太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更多指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孩子将来会学习到更具体的知识,这个“将来”特别长,不仅是小学,还有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几十年,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专注、探究、好奇心、坚持……这些能力才是让孩子持续学习的基础,这可比单纯教孩子一些具体的知识,价值高太多了。




02/

小、中、大班的幼小衔接

老师可以这样做!


幼小衔接从孩子入园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但不同年龄班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有所侧重地进行衔接:


小班

健康体魄,积极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到了小学,就不会有老师特别提醒孩子喝水或是上厕所这些事情了。除了这个原因,也是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所必须具备的,老师需要在小班重点帮助孩子培养这些能力。


中班

语言发展、倾听与表达、阅读与前书写能力、鼓励孩子与同伴、成人间的交往合作


提到“倾听与表达”,在孩子们游戏前做计划,包括回顾环节中,都是培养其倾听、表达观点的良好途径。


“阅读与前书写能力”,中班家长会着急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教数字、教写字,包括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过程,包括老师在图书区投放的各类图书……其实都不停在给孩子渗透文字经验,而在艺术区为孩子投放许多能够用于书写的材料,孩子给自己的作品署名等,也是在不断促进孩子前书写能力发展。这里整理了一份老师的做法和可投放的材料清单,大班也可以用:


✔ 阅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

提供有符号的材料

在写写画画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激发书写兴趣

在绘画和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书写



✔ 提供哪些材料来创设书写环境?


①丰富的文字与符号环境

相册、杂志、目录、档案、通讯录、包装袋、票根、火车票、各类参观门票、卡片、名片、说明书、各类符号;


②随处提供书写工具:

签到表、任务单、写信的工具、不同区域可表征;


③游戏区中的文字与符号:

优惠券、菜谱、订货单、病例、处方、取药单、电话簿、留言簿、水笔等。


至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合作”,在游戏中也得以体现,比如他们用积木进行搭建时,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还会进行分工,这其实就已经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识了。除此之外,在搭建积木时孩子对大小、多少、数量关系、对称、排列、比较等数学概念也会得到发展。


图片 | 无锡市锡山区锡东新城幼儿园(润安园区)


大班

结合主题课程,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和为入学做准备的意愿,同时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大班可以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入学向往或是对小学的期待呢?老师们可以参考以下活动:


✔ 集体教学活动:参观小学;


✔ 区域活动:小学生课堂,制作小学课程表,整理书包;


✔ 生活活动:小小值日生,制订班级责任书,课间十分钟;


✔ 环境创设:主题墙饰,我心目中的小学“小学调查图”“设计小学教室”;


✔ 家园共育:文具店购买文具,带孩子参观小学,制定活动时间表(对时间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03/

如何与家长合力进行衔接


我们先来看看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理解误区:


✦ 只做看得见的知识的准备,忽视看不见的情感、态度、社会性、学习品质上的准备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记住了就代表掌握了,于是孩子只要能死记硬背就万事大吉,可是他们根本什么都还没理解,这样对上小学真的有帮助吗?长此以往,不仅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


✦ 入学准备就是提前学习类似拼音、算术、识字的小学内容


比如怕上小学跟不上,想知道孩子究竟会写多少字,会不会20以内的加减法,最在意幼儿园是否有小学化的教学。


除了向家长普及宣传国家有关幼小衔接的法律、政策,超前教育的危害,幼儿园做了哪些工作外,我们还要给家长一些具体方法,让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即使幼儿园没有教这些知识,但孩子上小学的能力都提前得到了良好的准备,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预期,如果我再和老师合作,对孩子一定更好。


基于第二部分不同年龄班幼小衔接重点,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可以告诉家长一些注意要点:


小班家长


小班孩子需要培养的是健康体魄,积极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老师需要告诉家长:


✦ 孩子能自己做的,让他自己做


在家里不要对孩子包办代替,要去有意识地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老师可以向家长罗列一个小班孩子在家可以做的事情的清单,比如生活自理方面,可以自己喝水、吃饭、洗手、穿脱衣物、背书包等;家务分担方面,可以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协助大人分发收捡碗筷等。不同家庭情况不一样,老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罗列孩子在家可以去做事情,并逐渐对清单内容进行补充调整,让家长看到过程中孩子的变化。


✦ 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想法及需求


小班孩子其实正处于语言发展高峰期,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其实并不好,会直接用肢体动作甚至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及需求呢?这往往离不开他的家庭环境。


✦ 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运动


比如去户外晒晒太阳,放风筝,跑跑步,这对他们的体能、身体协调性性都有好处,也是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


✦ 多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鼓励他与同龄人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交流并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还能学会怎样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孩子不仅能尽快适应以后的小学生活,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乐星幼儿园


中班家长


✦ 孩子能自己做的,让他自己做


在小班时,已经开始初步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到中班,依然不能放松,需要告诉家长,我们要继续强化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


生活自理方面,中班孩子可以进一步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物品;家务分担方面,我们还可以尝试让他自己洗自己的袜子、协助大人打扫家里的卫生,扫地等。


✦ 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家长需要做到示范并引导。当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时,家长要认真专注地倾听,并及时回应,一定不能敷衍了事地说“嗯嗯,我听到了”“哦”,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孩子专心聆听,避免三心二意,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去提升孩子表达的能力,支持他们表达更清晰、更完整、更有逻辑。


✦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中班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对生活当中的各类文字也更加好奇。在家里,家长一方面可以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并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比如他对于故事的理解、最喜欢故事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等;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接触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机会,不仅限于绘本故事书,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内容。


✦ 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很多家长会和老师反映,孩子坐不住、干什么都不专心……但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家长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孩子正在专心画画,爸爸忍不住来逗一逗或者让孩子吃个水果,这种行为就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老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当孩子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应该避免打扰。


大班家长


✦ 孩子能自己做的,让他自己做


这一点从小班一直贯穿到大班,尤其到了大班,家长更需要强化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与意识。


✦ 营造正向家庭氛围,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要避免给孩子造成一种小学很可怕,老师也很凶,没有幼儿园好玩的感觉。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小学的生活,小学里面有哪些好玩的;可以通过阅读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和孩子一起去畅想,在上了小学以后会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和乐趣。


✦ 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与任务意识


家长可以做到每天坚持送孩子准时入园,在家里跟孩子共同制定一日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在任务意识上,完全可以把整理书包的事情交给孩子;外出游玩前,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发布小任务,比如带一片小树叶,或者捡一块小石头等。


✦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名字,并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家长可以在家选择一面白墙,在上面贴上家庭成员的照片和名字,同时给孩子一块书写区域,准备纸笔、书写板,让孩子有机会练习写自己的名字,或者对感兴趣的汉字进行模仿。


图片 | 芮城县党政幼儿园北园


✦ 保护孩子地学习兴趣,不强制孩子认字、写字或做算术题


在大班的时候,虽然我们可以提前帮助孩子去学习认识更多的汉字,甚至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书写和算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应该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刻意进行大量的识字、写字和算术的练习,这样的做法只会破坏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不利于长远的学习和发展。


如果孩子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家长可以在家里与孩子一起玩竞技类亲子游戏,并在游戏过程当中请孩子记录自己获胜的次数和失败的次数,结束之后再一起复盘:今天一共进行了几次游戏?获胜和失败的次数哪个多?具体多几次?









以上是幼儿园时期老师和家长能做的事情,但不少人会问“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呢?”,还是会有担忧,面对长期以来“幼儿园单方面衔接”的情况,《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九条也明确了:“小学坚持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让幼小衔接这件事更有成效。



读懂儿童系列丛书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封面 | 天门市竟陵第二幼儿园

创作 | 小白

编辑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