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案例 | 环创有儿童视角和儿童痕迹很难?这就是孩子能够加入的环境创设!

教育   2024-11-19 12:04   四川  


编者按

EDITOR'S NOTE


对于班级的环境创设,一直以来都要求要有儿童视角,并且尽可能让孩子也加入到环境创设中。但这对于大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或许是不清楚儿童视角的环创长什么样子,或许是不相信孩子的动手能力……要将新的环创理念落到实际十分困难。但其实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便会豁然开朗,当环创对于孩子不是任务而是游戏时,他们会带来很多的惊喜。在乐山市城北幼儿园,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主动开展了“材料收纳”工作,并创造了班级的收纳神器!


*注:案例选编自乐山市城北幼儿园中班 陈雪婷 李丽娜 王欢收纳“神器”横空出世





缘起/


毛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将其投入到区角后,引发了孩子们对编织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频繁遇到毛线缠绕打结、各颜色的线没办法分离等问题,影响游戏进展。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使孩子们生发出新的游戏想法——制作毛线收取神器,简易收纳器收纳器1.0版再到收纳神器2.0版,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试验优化毛线收取神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01


 简易收纳器的生发


区域游戏时间,瑞琪、妤嫣、亦铭等多个小朋友来到了编织坊,计划进行编织游戏,可是走到材料柜后,却发现许多材料堆叠在一起。亦铭抱着一筐杂乱的毛线篮子对靖灵说:“你看,这毛线缠在了一起都打结了,用不了了。”靖灵翻了翻篮子说:“可是没有毛线就不能编东西了,我们试试能不能解开吧。”


他们折腾了很久也没有把毛线打开。这时妤嫣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她急忙跑到艺术区拿来剪刀将缠在一起打结的毛线剪断了。


淼琳担忧道:“这样剪断,下次用还是会打结。”“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使毛线不打结呢?”靖灵发现了问题。瑞琪回想了一下说:“我之前见妈妈织围巾把毛线缠在了一个东西上。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办法。”


瑞琪的提议打开了孩子们的新思路,他们随即开始寻找适合绕毛线的材料,只见大家去到了各区域,不一会儿便找来了雪糕棍、毛根、彩笔、磁力片、魔尺等材料,接着开始用绕线的方式进行整理。只见孩子们纷纷一手拿着自己找来的材料,一手拿着毛线并按住线头处,把毛线往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地绕在材料上,不久后各种材料的简易收纳器就完成了。孩子们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成果:“这时我做的魔尺收纳器”“这是我做的筷子收纳器”“这是我的彩笔收纳器”……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这些简易的毛线收纳器投入了材料区进行使用。



随着编织坊参与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毛线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在孩子们的取放与使用中新的状况出现了。


这天游戏时间,思汉在编织坊焦急的走来走去,一边找一边说:“收纳器都放在一起,大家都在找,翻着翻着我想要的那一卷都不知道哪儿去了,太浪费时间了!”


“而且毛根收纳器上的小钩子把另外几个收纳器钩在了一起,还把上面的毛线又钩乱了。”瑞琪也抱怨道。闻言妤嫣提议道:“我在文具店看到过彩笔收纳器,有一个盒子,上面还有很多洞,彩笔就是一支一支插在盒子的洞里的,一眼就看到,很方便,我们也可以试一试。”


几个孩子纷纷停下,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如何设计一个大家都能使用的毛线收纳器。瑞琪首先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说:“我们要先做一个底座,需要一个盒子。”随即亦铭在长方形上面画了几个圈说:“这是我们要打的几个洞。”


接着,在圆圈上画了几条直线,并在这几条直线上连续缠绕了几圈说:“我们还要把毛线收纳器安上去。”在孩子们的共同讨论下,毛线收纳器的设计图就完成了。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编织区游戏时,发现毛线在使用、取放中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于是想要去解决毛线收纳、缠绕的问题。通过多次的尝试,孩子们运用多种材料完成了简易收纳器,减少了毛线打结的现象。这说明孩子能主动去思考问题,并将生活经验灵活迁移。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毛线不便于及时寻找拿取,多个简易收纳器钩绕、无法多人使用等问题,他们通过相互讨论,尝试设计出改良版的毛衣收纳器。说明孩子能够与同伴默契合作,在同伴交往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孩子们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孩子们对于毛线打结到生发并完成简易收纳器的过程中,老师没有用语言直接指导孩子解决问题,而是给足孩子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问题,同时放手让孩子进行多种材料的探索,隐形支持了孩子简易收纳器的制作。




02


 毛线收纳器1.0的诞生


有了收纳器的设计图,孩子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工”了。他们满教室找适配收纳器底座的材料,瑞琪先是在积木区找到了一块红色的纸砖,她激动地将其抱到编织区。亦铭拿到纸砖后,迅速用剪刀在纸砖上戳洞,可是纸砖实在太坚固了,亦铭用了很大的力气也只是戳出了一些印记和很小的洞,这时他懊恼地说道:“这个纸砖戳洞太费劲了,要不我们换一个材料吧。”


说着他开始环顾四周,突然发现积木架子还有一些纸盒,于是他急忙小跑着将纸盒拿过来,这一次靖灵和思汉尝试着用剪刀开始在纸盒上戳洞,纸盒比纸砖更薄一点,他们很快便在上面戳好了几个洞洞。然后妤嫣、瑞琪、以冉连忙挑选了一些收纳盒里的简易收纳器,分别插在打好洞的纸砖的上面。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插上简易收纳器后,纸砖底座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惊呼着将收纳器快速拾起。在收拾好残局后,亦铭拿起纸砖开始思考,他先是掂量了一下纸砖说:“纸砖太轻,上面收纳器又太重,所以会翻倒,我们要让底部变重才行。”


可是怎么才能收纳器的底部变重呢?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再次讨论了起来。


妤嫣率先提出建议:“要不,我们换个重的底座吧!”“不行,重的底座戳洞肯定费劲,可以放上重的东西压在底座上面。”瑞琪反驳道。亦铭接着回应:“那样不好看,也挡着我们用线。思汉托腮喃喃道:“可以把重的东西放在纸砖里面。但是纸砖太小了,放什么好呢?”以冉想了想说:“小石头最合适了。”


这个建议让孩子们豁然开朗,于是立刻跑到花台旁找来很多小石头放入纸砖里面,这时的底座变得更重了,孩子们需要两只手用力才能抬地起来。



在保证底座不会翻倒后,亦铭又拿起剪刀在纸盒上戳了更多的洞,想让简易收纳器都能插入。而这时妤嫣拿着一个魔尺收纳器在纸盒上比了比说:“这个魔尺太大了,纸盒上这么小的洞洞根本插不下。”思汉此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提议道:“我们找一些细的材料来缠毛线吧。”大家闻言从材料区找来了毛根、筷子、雪糕棒等较细小的材料。


瑞琪首先拿起毛根尝试缠绕,最初线还能稳稳的缠绕在毛根上,可是随着线越来越多,毛根开始变弯了。这时,瑞琪说:“你们看毛根太软了,线绕得多会变重,毛根插入底座根本立不起来。”“那我们得找一个更硬一点的材料。”思汉说着从旁边拿来雪糕棒开始将线缠绕上去,这一次雪糕棒稳稳地承载住了所有的线。思汗兴奋地将缠好的雪糕棒插入到底座上,结果新的问题出现了,思汉手边扶着用雪糕棍缠绕的毛线团边说:“雪糕棍太短了,插进去后毛线就都挤在一起,线要从上面跑出来。”



这时,靖灵突然看到旁边放着的筷子,急忙拿来尝试,一边缠绕线一边说:“这个筷子更长一点,而且也很硬。”等到线缠完后,靖灵拿着筷子将其插入“底座”,筷子果然顺利地立了起来。



看到筷子有用,孩子们纷纷将简易收纳器的支柱都换成了筷子,并将其一一插入底座,就这样毛线收纳器1.0版本诞生了


教师思考


在制作1.0版毛线收纳器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毛线收纳器的主要特征和结构进行了初步感知和操作体验。通过多次实验、观察得知底座所需要的重量以及不同材料缠绕的毛线的差异特点,既丰富自身的相关认知,也为下一次优化毛线收纳器2.0积累了经验。同时在孩子们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多种困难且多次失败,但依旧能够积极思考并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坚持、专注学习品质的不断提升。




03


 毛线收纳器2.0的诞生


毛线收纳器1.0版完成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到编织坊使用起来。可就在一次游戏中,孩子们用力拉毛线时,将支撑材料全部拉出了纸砖底座,大家惊慌失措地拾起材料,并研究毛线收纳器为何会坏掉。


✦ 问题一:毛线收纳器的底部和筷子如何稳固连接

思汉拿起底座,发现底座并没有多大的损坏,只是筷子全部掉在了地上,于是他拾起一个筷子将其重新插入,并尝试再次拉取毛线,结果发现筷子在底座里摇摇晃晃,思汗立即说道:“洞口跟筷子之间有空隙,所以筷子会掉,我们需要固定洞口。”妤嫣第一时间有了想法:“可以用双面胶将底座空隙和筷子粘上。”以冉也补充道:“还可以用粘土把洞口大的空隙堵住。”


这些方法提出后,孩子们立刻进行了实验,一部分孩子用双面胶将筷子固定,结果发现双面胶虽然能将筷子和底座连接在一起,但筷子轻轻一拉就会歪歪扭扭地倒下来,还是不够稳固。一部分孩子用黏土将筷子固定,结果发现粘土虽然能把洞口堵住,但是却很软,根本不能让筷子稳固。



靖灵见状又提议到:“那有没有其他的胶可以粘呢?换一种胶会不会更稳固一点。”以冉灵机一动道:“老师经常用胶枪把东西粘稳,我们可以用胶枪试一试!”


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我及时在艺术区投放了胶枪,靖灵、妤嫣拿来胶枪将胶棒插入卡槽,在老师帮助下连接上电源。靖灵尝试自己在筷子和纸砖需要粘合的地方挤上胶,妤嫣则将挤好胶的筷子固定住,思汉、亦铭和瑞琪也加入进来,将上好胶的筷子垂直于底座,保证所有筷子都是一样的高度,等待胶凝固变白后,筷子和底座牢牢的固定在了一起,收纳器摇晃的问题成功解决。 



✦ 问题二:毛线转不动了,怎么办呢?

固定好筷子后,孩子们很快又投入到游戏中。瑞琪想要取一些红色的毛线,于是像往常一样拉了拉收纳器,结果发现因为筷子固定住了完全拉不动,最后只能用手一圈一圈将毛线退出来,取线变得更不方便了。


这一问题引发了孩子们再一次的讨论,怎样才能让纸砖上面的毛线支撑材料转动呢?


妤嫣皱了皱眉说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转起来呢?”思汗回应道:“筷子被粘住了,不能转起来了,我们要在筷子外面加一个能转的东西。”瑞琪:“能转起来的要是圆的,就像幼儿园里的小车轮子一样。”于是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里四处寻找可以转并且能够套在筷子外面的材料。



不一会儿他们就在玩具区和艺术区找到水管玩具、粗吸管和纸筒,然后立刻着手将毛线重新缠绕在空心的圆形材料上,再套在每一根筷子上,过实验比较,孩子们发现了不同材料的优劣。


弈鸣摇了摇头说:“纸筒比较宽,全部挤在收纳器上容易卡住转不动。”以冉也提出自己的意见:“水管玩具套进筷子后太短了,绕的毛线很少。”于是在不断地调整中,孩子们确定了使用粗吸管,因为粗吸管的空心很小,长短与筷子比较合适。



在将所有的筷子都套上粗吸管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纸砖与筷子固定时的间隔不一致,还是会存在有多个毛线会卡住不动的问题。


✦ 问题三:支撑材料间隔距离如何设置更适宜?

为了保证收纳器能够转动,便于取毛线,孩子们决定调整支撑材料在纸砖上的距离。思汉提议道:“我们可以把收纳棍隔开一点。”以冉想到了办法:“我们可以量一量,让每个筷子之间的距离都一样。”


大家赞同了她的想法,着手开始测量。思汉随手拿起放在旁边的毛根,尝试测量收纳棍之间的间隔距离。只见他拿着毛根在每个支撑物之间比较,保证每一个毛线团之间的距离都有合适的间隙,然后用剪刀将多余的毛根剪掉,保留的一截毛根作为收纳棍之间距离的参照物。



在明确距离后,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优化改造,有的拿筷子、有的拿纸盒、有的绕线、有的打胶固定......按照之前的经验,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制作着,不一会儿毛线收纳器2.0版终于制作成功了,而这个能够转动且坚固的收纳器在投入使用后,让孩子们毛线材料的取放更加便捷。孩子们的游戏还远远未结束,收纳器的升级也还在持续中……



教师思考


在2.0收纳器的优化与调整过程中,孩子们首先遇到了筷子掉落的问题,他们通过细致观察收纳器的运行情况,分析出筷子是由于未和底座固定,从而出现易掉落的情况。这说明孩子们有着较强的观察能力,并能够灵活思考分析,发现问题的关键点。


后来由于筷子的固定,孩子们又发现毛线无法转动,为此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寻找可以套在筷子上的圆形材料,并在对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后,确定了最适合的空心吸管。这说明孩子能够适时进行经验迁移,并拥有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精神。


最后孩子们发现收纳棍之间的间隙距离会影响毛线的转动,于是尝试使用毛根作为测量工具,确定间隙距离。说明孩子有测量意识,能够按照测量标准进行测量。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 顺应孩子兴趣,促进其多方面发展

此次游戏的生发是源于孩子的兴趣,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探索了毛根、毛线、筷子、魔尺、纸筒等多种材料,不仅丰富了自身对于各种材料特性的认知,还发现了更多材料搭配的可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自制毛线收纳器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事情,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底座塌陷、支撑物难以固定、毛线无法转动等多种多样的问题,但他们一直保持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通过不断思考尝试,和同伴默契配合,协商交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提升了其同伴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正是因为制作收纳器具有挑战性,也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促进了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 给予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探索权利

在游戏中我一直作为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时刻关注孩子游戏中的行为与问题,充分相信、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宽松自主的探索空间,以及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们提出要制作毛线收纳器时,我敏锐的捕捉到这一契机,支持孩子使用班级所有材料进行探索。在孩子们需要更多新材料时,我及时进行补充。例如,孩子希望使用胶枪固定筷子,虽然有对于孩子安全的担忧,但我并未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陪着他们进行使用,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游戏想法。


而在后期的游戏中,我也会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支持孩子设计自动化的毛线收纳器3.0加强版,借助电池、线路,进一步助推孩子优化毛线收纳器,实现毛线收纳神器的自动化。帮助孩子深化游戏,提升游戏水平。


更多精彩案例就在建构篇——《看!我搭的 !》和自然篇——《叶子上有洞!》两本获奖案例集中!




读懂儿童新书推荐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 温馨提示:更多高质量的获奖案例,老师们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图片 | 乐山市城北幼儿园

   改编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