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DITOR'S NOTE
孩子的游戏,很多时候无需刻意引导,他们就能玩地既深入又有趣。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可以把身边的任何东西变成玩具,而且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这时候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思考和锻炼。在乐山市城北幼儿园青江分园有这么一群孩子,因为偶然发现的一辆独轮车,便开始了长达几周的游戏,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一个又一个新经验。一个简单的材料究竟是如何让孩子玩出深度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案例选编自乐山市城北幼儿园青江分园小班 祝晓兰《你好,独轮车!》)
缘起/
一次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偶然发现了停在操场旁边的独轮车,并对此产生了浓烈兴趣。他们好奇独轮车的构成、好奇独轮车的作用,并尝试通过各种游戏去探索,从最初简单的推车到后期用独轮车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独轮车这样一个高结构的材料用它独有的魅力和一群小班孩子们产生了同频,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哇”时刻!
01
推车初体验
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到了,几个小朋友在幼儿园后门停放车辆处发现了几辆独轮车。汐汐指着独轮车大声喊:“这个车子好奇怪!只有一个轮子!”旁边的宸宸听到后回应道:“这是独轮车!我上次在游乐园里玩过!”话音刚落,几个小朋友便争先恐后地将独轮车推了出来。
刚开始时,孩子们双手扶住独轮车的把手快速向前推,但是独轮车完全不听话,东倒西歪。于是孩子们开始放缓速度尝试,经过反复练习,很快探索出了其中的奥秘:“把腿弯一点,把车往下面压,就不会倒啦!”
孩子们发现,推独轮车时需要把两脚分开,膝盖微微弯曲,两只小手扶住独轮车把手,并把车向下按压一点,使独轮车轮胎前面的车身微微抬起来,这样下半部分车身不接触地面,车子才能更快速地推动并且车身也不会再东倒西歪了。在掌握了推动独轮车的小秘籍后,大家重新调整速度向前冲,把独轮车在操场来回推着跑,一个个玩地不亦乐乎。
突然,廷廷的独轮车快速地撞向丞丞的独轮车,撞在一起的两辆独轮车发出强烈的撞击声,两辆车都差点侧翻,丞丞大声对廷廷喊道:“你撞到我啦,我的手都痛了!”其他孩子也投诉道:有小朋友推着车在操场上乱跑,撞到了很多人;有的小朋友推着独轮车突然掉头,后面的车都走不动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见状我请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想法,回到教室进行思考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到教室里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分享:
汐汐说:“很多小朋友推着车到处跑,其他游戏都玩不了了!”一一附和道:“到处跑容易撞着人!”“那我们应该怎么才能解决有孩子推着独轮车到处跑的问题呢?”我适时引导道。经过一番思索后,承承拍了拍手恍然大悟道:“独轮车应该就在一个地方玩,这样就不会撞到玩其他玩具的小朋友啦!”
承承的建议得到了全班小朋友们的认可,于是大家又来到操场,准备通过实地考察选出最适合推着独轮车玩耍的地方。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和实地勘察,大家很快地决定出了独轮车的游戏场地——操场上的彩虹跑道。彩虹跑道是由不同颜色的跑道路线组成的,每条跑道的宽度相同,距离相等,大家觉得是幼儿园里最适合进行推着独轮车游戏的场地了。
教师思考
独轮车是孩子们偶然发现的材料,它奇特的结构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兴趣。由于其只有一个轮子,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充满了问题和挑战。起初对于小班孩子们来说如何掌握平衡使车顺利的行驶、如何才能推着车快速的奔跑都有一定难度,这需要他们有一定的动作协调性与灵活性。在通过多次的探索后,孩子们逐渐熟悉了独轮车这一材料,然后摸索出推动独轮车的正确姿势,这一发现极大的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对于游戏后续的开展也充满了兴趣。但是由于活动没有规则,后期出现了孩子们互撞的现象,而此时孩子们并未选择放弃,而是回到班级进行讨论,提出设想并实地考察,从而寻找到最适合玩独轮车的地方。
在此过程中,我一直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在了解到孩子正在积极思考探索如何更快速推动独轮车时,我并没有立即介入,因为教师此时若贸然介入,可能会改变儿童本身的意图,也可能会干扰孩子的发展,损伤其自信心和积极性,所以我始终专注地观察着孩子的游戏,直到后来孩子们出现了游戏由于缺乏规则较为混乱的情况时,我随即采取适宜的引导策略,开展谈话活动,将“独轮车相撞”的问题抛给孩子,引发孩子的思考与联想。
02
推车难度再升级
这时,孩子们纷纷在彩虹跑道上推着独轮车来回地奔跑,玩地很开心,但是由于这样的玩法很单一,慢慢地很多孩子就觉得推着玩太无聊了,对独轮车失去了兴趣,纷纷更换了自己的游戏材料。
等到户外游戏时间结束,回到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边喝水一边讨论起来:“推着独轮车跑来跑去好累,好无聊!”“是呀,都没有其他玩法。”有孩子附和道。这时,航航提议道:“独轮车里可以装东西,我们可以运球呀!”小朋友们面面相觑,然后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独轮车里还可以装什么?
经过了前一天的“头脑风暴”后,第二天的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又玩起了独轮车。有的用独轮车运篮球,有的运龟背,玩的非常开心。
这时丞丞放了一颗篮球在他推的独轮车里,刚走了一段距离,就看到旁边有摆好的平衡木,只见他把独轮车抱了起来,放在平衡木上,双手紧紧握着独轮车的把手,摇摇晃晃地在平衡木上走了起来,当他刚开始沉浸在推着独轮车走平衡木的快乐之中时,“哐当”一声,独轮车就从平衡木上掉了下去,里面的篮球也咕噜噜地滚远了。
其他玩独轮车的小朋友见状也来了兴趣,他们看见丞丞的独轮车从平衡木上掉下来后里面的篮球滚走了,于是吸取丞丞的经验,提前将独轮车里装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回了各个玩具的存放处,然后也学着丞丞的样子将自己的独轮车抱上了平衡木,玩起了独轮车过平衡木的游戏。可是即便独轮车里的东西拿了出来,他们还是遇到了和丞丞相同的情况——独轮车总是走一段就从平衡木上掉下来。
回到教室里,孩子们将自己刚刚体验地推独轮车过平衡木的游戏进行了简单的记录,然后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着刚才独轮车过平衡木的事,于是趁着孩子们兴趣正浓,我们再次来到操场摆放平衡木的地方,走进游戏现场进行探究:独轮车怎么总是掉下来呢?
再次走进游戏现场的孩子们蹲在平衡木前左瞧瞧右看看,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提到“平衡木小”“太窄了”这些词,经过游戏复盘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平衡木太窄了,独轮车在推动的过程中如果歪了就会掉下来。
察觉到问题所在的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游戏计划,小毅提议到:“我们自己重新搭一个平衡木再推独轮车吧!”
丞丞附议道:“我们搭一个宽一点的平衡木,这样就不会老是掉下来了!”
森哥也给出了建议:“我们可以搭长一点,这样就可以在上面多玩一会!”
搭一个宽一点、长一点的平衡木“桥”。孩子们就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那么用什么来替代平衡木呢?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兴冲冲地跑遍了操场的各个角落,最后选定用大型空心积木搭“桥”。
几个小朋友先用大型空心大积木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搭,有的积木竖着放、有的积木横着放,在第一次搭建好之后,廷廷推着独轮车想要从上面过去,可是刚刚走了两步就无法前进了,因为积木没有规则地摆放,有的积木和积木之间没有挨着,中间还裂着一条大大的缝,所以铺成的“木桥”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没有办法顺利通过。
孩子们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丞丞指着旁边窄窄的平衡木说:“我发现了!我们刚才没有把‘桥’铺平,要铺平,平衡木都是平的!”汐汐也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这两块积木没有挨在一起,中间还有缝!”
于是几位小朋友开始对“木桥”进行了紧急的调整,把刚才竖着放的空心大积木调整为横着放,并且注意到积木与积木之间不留一丝空隙。几分钟后,所有的空心大积木全部横着平铺在地上,调整好的整座“木桥”不再是高低不平了,而是统一高度、平平整整。
搭好“木桥”的几个小朋友又像在走平衡木时一样把独轮车抱起来放在“木桥”上。一一作为女孩,抱了两次独轮车上、下桥直喊累,她的抱怨声让孩子们察觉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时的独轮车虽然可以在“木桥”上面走,不会再出现像走平衡木时一样的侧翻情况,可是上桥、下桥的时候还是需要大家把车抱着!
一一看着我说:“祝老师,抱着车上下桥好累啊,但是我还是想玩,怎么办呀?”我说:“你平时过桥的时候,上、下桥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候,旁边看他们搭“桥”的佳佳说:“我每天上学路上经过的大桥要上一个坡还要下一个坡!你们也搭个坡就可以推着车上去了!”这个建议的提出给到了孩子们游戏的新方向,在佳佳热情地招呼下,孩子们结伴去找材料,大家在操场各处寻找了起来,通过对比之后发现木板特别适合搭建“木桥”的上下坡。
于是搭“木桥”的活动再次启动,孩子们把两块木板合在一起,一半搭在空心大积木上,一半放在地上,因为空心大积木和木板的表面都十分地光滑,两块高高翘起的木板从空心大积木上不断的向下滑动,刚刚搭好几秒钟就分开了。几个孩子只好不停地调整两块木板接触空心大积木的位置,不让它们因为滑动而分开。只见他们把两块木板不断往下挪,不再让搭在大型空心积木上木板一端高高地翘着,而是让这一端尽可能地接近空心大积木,而另一端则更多地面积接触地面,用地面的阻力阻止两块木板的继续滑落和分离。
在大家的努力下,宽敞的、方便推着独轮车上下的新“木桥”终于搭建成功了,旁边围观的小朋友越来越多,随着大家的加入,推着独轮车过“桥”的游戏持续了很长时间。
教师思考
由于在彩虹跑道上来回推动独轮车奔跑的游戏方式略显单一,让孩子们很快地失去游戏兴趣。而丞丞创新的推车上平衡木这一玩法让游戏来到了小高潮,虽然独轮车频繁的从平衡木上掉落,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并基于此发现了新的游戏契机——搭木桥。
在搭“木桥”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但他们善于发现,能从已有经验中得出结论,并运用到当前的游戏中去,找到解决办法,比如:调整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桥”,让它变成平铺的、平整的桥;独轮车抱着上下桥不方便,于是设计上下坡;木板与空心大积木的表面都太光滑,易滑落,于是调整木板的位置,用来自地面的阻力阻止木板滑落等。而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吸取新经验,促进自身各项能力的发展。
游戏进行到此项环节时,我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游戏的空间和材料,让孩子能够持续观察、创新、模仿、思考、交流。对于孩子提出的“在平衡木上推车”“搭桥”等新想法,我始终保持尊重和支持,充分满足孩子的个体差异需求。
1. 自主探究,获得自身多项能力的发展
孩子对许多感兴趣的事物或事件,都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猜想、判断方法的可行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整个推独轮车的游戏中孩子始终保持着探索的兴趣。从推车的技巧、地点的选择、推车上平衡木、自己搭建“木桥”、改造桥面、加建上下坡、直到最后安全平稳的推着独轮车过桥。游戏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孩子进行主导,在兴趣的支持下,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游戏不断地深入。
整个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同伴默契合作,多次反复操作,积极主动思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探究如何推独轮车、怎样安全的游戏、到如何搭建一座宽而长的“木桥”以便自己继续游戏,他们耐心地一遍遍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一个探究过程,也是孩子的认知经验不断构建和丰富的过程。整个游戏不仅彰显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有效合作能力、认知经验迁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孩子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地积极的学习品质。
2. 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游戏空间
游戏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做好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身份,给予孩子独立自主的游戏空间,时刻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动向,认可和支持儿童的自主性,游戏中尊重孩子的“创意”。这一次,他们由自己亲身感受产生了想要进行“推独轮车”游戏想法并付诸实践。面对这样一个富有挑战的游戏行为时,作为本班教师,我始终尊重孩子的游戏意愿,相信他们具有无限潜力,从情感上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感。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角思考问题,并适当给孩子在创作中一些建议,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同时提供种类丰富且数量充足的材料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让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在游戏中,前期由于游戏内容单一,许多孩子感到疲倦而想要放弃,我及时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再到后期孩子们由于平衡木太窄容易侧翻的问题,想要搭建一个长而宽的桥,我及时为孩子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类材料,尽可能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游戏,让孩子最大限度的获得自我挑战、自我发展的机会。
3. 提供后续活动的支持
独轮车的游戏并没有结束,孩子们还在进一步优化。在其中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有:
✦ 投放丰富的低结构材料
户外活动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幼儿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锻炼兴趣和发散思维的必要条件,材料的投放要做到丰富、适宜、有序。在下次游戏中我们会投放更多低结构材料,如乐高玩具、PVC管等,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发挥其想象力。还可以在场地设置障碍物,如:锥桶、凳子等,引导孩子自己在游戏中发现、尝试、探索。
✦ 迁移游戏经验
独轮车游戏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可以记录整理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孩子可以将自己的游戏故事用画笔记录下来,利用回顾、过渡等环节进行分享,并能把更多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渗透迁移到其他游戏中,从而提升游戏水平。教师将持续关注孩子游戏行为,通过动作发展、社会交往、情感智力等方面,继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快乐游戏。
更多精彩案例就在建构篇——《看!我搭的 !》和自然篇——《叶子上有洞!》两本获奖案例集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图片 | 乐山市城北幼儿园青江分园
改编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