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玩得太简单,不知如何推进?3个策略为你打开支持新思路!

教育   2024-11-07 12:02   四川  

“孩子只会简单平铺、垒高,不会别的搭建技巧”

“孩子的搭建作品简单,有时还会搭着搭着就去玩别的”

“孩子搭建主题不明确,搭建游戏不专注,搭建作品不丰富”

……


在支持和推进儿童建构游戏时,大家是否也有类似的困惑或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支持儿童从简单平铺垒高到丰富搭建呢?支持推进的原则是什么?具体有哪些策略?今天这篇来为大家讲明白。


到底何为“丰富建构”或“高水平建构作品”?


• 是搭得丰富、复杂宏大的作品吗?

• 是有高超建构技能的作品吗?


不一定!造型丰富复杂,建构技能高超的作品并不一定建构游戏水平就高,而造型、建构技能简单的作品也不一定建构游戏水平就低。


有时候一些看似简单的搭建作品,背后实际蕴含着儿童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例如,下图中的搭建作品,就建构技能而言,无非就是垒高,但其中蕴含着“对平衡、稳定的探究;对形状的感知;目测、社交、解决问题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图片 | 青岛市市北区海安幼儿园 《小宾的跷跷板


相反,有些看上去非常复杂宏伟的搭建作品,如果是在老师“强有力”的指导下的搭建而成,体现出的儿童真实水平其实并不高(可能成人更满意吧)。因此,看建构游戏水平高不高,不能仅仅要看结果呈现,更重要的是要看搭建过程中儿童的操作、探究、思考、学习与能力发展等。


在支持和推进儿童建构游戏之前,首先要明确以下两点:


第一、儿童在搭建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是综合、各领域交织融合,彼此促进的,建构技能≠建构能力≠建构游戏水平。因此,在支持和推进儿童的建构游戏时,不能只关注和支持建构技能,而要识别并支持建构游戏中的多方面学习与发展。


第二、搭建技能的习得一定建立在儿童自身搭建想法的基础上之上,搭建技能无法通过单纯的练习获得。“知道”“会做“会用”是完全不同的思维层次,而只有“会用“的搭建技能才是真正被内化的技能。事实上,提升儿童搭建技能的正确方式是激发、丰富儿童的搭建想法,而不是单纯地训练搭建技巧(例如,想让孩子习得架空的技能,就可以激发孩子对高架桥等有架空结构建筑的搭建意图,而不是单纯地教授架空技巧)。


因此,当我们在谈支持和推进儿童建构游戏时,支持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地让他们作品或技能由简单到丰富(这是结果,不是目标),而是基于儿童的搭建意图,在儿童已有经验和当前能力水平基础上支持和促进其学习与发展。换句话来说就是支持儿童搭他们想搭的,学他们想学的,进而引导他们的学习更丰富和深入,能力更巩固和拓展。


图片 |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中心幼儿园 《小球轨道变形记


那么,当儿童建构游戏简单时,老师该如何支持和推进?具有哪些策略呢?



PART.01


建立合理预期,以儿童已有经验

当前水平为支持的出发点


儿童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就建构游戏而言,其搭建兴趣与想法、已有经验、搭建技能、认知能力、社交水平、学习方式等等都存在差异性。老师在支持时,这些差异性都要有所考虑,这也就意味着老师要对支持的这名儿童有相应的了解,要做有准备的支持。


有时候之所以支持的有效性不强,往往是因为预期不合理,老师将一个 “统一性的目标”作为支持所有儿童建构游戏的出发点,关注点更多在儿童“还不会什么”或“应该学什么”上。


比如,小班建构游戏目标的其中两条是这样:“幼儿学会简单的堆叠、平铺、围封”“初步认识各种形状的积木”。老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看到孩子在用积木做搭建时,上来就问孩子:“这是什么形状的积木?”试图把形状的经验“教”给孩子,完全不在意孩子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具体的关注点在哪里,在具体探究什么,是否有想实现的游戏目标,他正在学什么,他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只管实现我老师的“初步认识各种形状的积木”这一目标,老师的心里眼里全都是目标,唯独没有一点儿童。


要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没有思维和理念上的扭转,单靠策略方法上的优化,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支持的质量。事实上,老师要做的不是将“目标作为出发点”去思考支持策略,而是将目标放心中,将“儿童的当前水平、已有想法、经验和能力为支持的出发点”,也就是“立足当下”,给予儿童充分尊重,并协同儿童一起向目标迈进,而不是老师自己站到目标的终点,使劲地“拉拽”儿童,支持的方向是符合该名儿童自身水平的那个小目标,而不是某一年龄段儿童的大一统终极大目标。




PART.02


投放能激发、链接儿童生活经验的材料

激发儿童新的搭建想法


儿童的游戏从来不是凭空而来,都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即便是无意识的搭建依然是有儿童生活经验的痕迹,儿童看到的、听到的、操作过的、感受过的、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有意关注或无意关注的等都会成为生活经验,这些都会成为引发儿童游戏的“源泉”。也正因为如此,在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我们才会看到儿童丰富多样的搭建游戏,有搭动物园的,有拿积木当电话的,有搭宇宙飞船的,也有搭轨道滚球玩的,这些游戏想法都“有迹可循”。


既然是“有迹可循”,那老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去了解那些生活经验的“痕迹”,并主动提供能进一步激发、唤醒和链接这些生活经验的材料,让材料作为“激发物”引发儿童在当前想法基础上生出更多的搭建想法,当儿童自己有一个游戏想法产生时,搭建的动机就会出现,之后老师的引导和轻推才会真正起作用。


以孩子只是简单平铺为例,假设孩子并无明确搭建想法,属于无意识搭建,老师就可以提供孩子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讨论过的、使用过的同样有“平铺结构”物品或建筑的材料,比如马路、桥面、幼儿园小床等的照片,以激发孩子将当前搭建的造型与照片中物品的典型结构做链接,激活或唤醒关于这些物品的经验,进而产生一个较明确的搭建想法——“我要搭xx”,当孩子有了一个“要做一件事”的想法时,游戏就会较之前更专注,作品也会较之前更丰富。有时候孩子的“专注力差”背后并不是专注力本身有问题,而是想法不够明确具体。



假设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搭建想法——搭的是马路,但目前搭得很简单,老师不要直接就去问孩子:“马路上有什么”(如果孩子能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他很可能就搭出来了,何苦要考孩子呢?),而是提供跟孩子马路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比如不同大小类型的车、交通标志、警察人偶、仿真树,一些车在马路上行驶的照片或视频、关于马路的绘本等多类型材料,通过材料激活、链接孩子关于马路的生活经验,支持孩子自主选择在马路上搭什么。


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材料比提问有效,原因就在于提问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才会起作用,如果儿童脑袋空空,没有经验支撑,如何思考,只能空想,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告诉他应该在马路上搭什么。


当然,这里还需要提醒一点:投放新材料后要给儿童做介绍、分享,要把这些材料充分与儿童的游戏想法做链接,也就是材料投放之后要“激活使用”,只有被使用起来的材料才是好的游戏支持材料。


此外,在这里也非常建议老师在分析儿童建构游戏时,分析一下儿童的搭建想法从何而来,他在将怎样的生活经验与想法通过积木这一材料表征出来,对儿童的想法和经验了解越充分,支持时就越有的放矢。




PART.03


识别并聚焦关键经验,提具体问题

巩固和拓展学习与发展


除了了解和链接儿童的生活经验,还需要关注 “关键经验”,所谓关键经验就是对儿童发展非常重要那些经验。了解关键经验其实就是在了解儿童在游戏中学什么,儿童想学什么老师就支持儿童学什么,具体来说有两步:


第一步:识别游戏行为背后的关键经验

在观察儿童游戏的当下就要解读儿童游戏,识别行为背后的经验,也就是了解儿童到底在学什么,在探究什么,蕴含哪些学习与发展契机。观察不是远远地看,也不是泛泛地看,而是认真细致看,深入地思考。如果观察仅仅被当成一项“看管儿童”“看管安全”的工作,观察的价值就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还是以上图中的简单平铺为例,背后有哪些关键经验呢?有“数与数量、模式、形状感知”等等,这些都是可支持的方向。而要能一眼就识别出有哪些关键经验,需要对《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非常熟悉,或有系统化的儿童关键经验或发展体系。


第二步,聚焦关键经验,提聚焦式问题引发思考

识别之后选择其中一个老师认为最重要的关键经验(基于对该名儿童过往的了解),引导儿童聚焦在关键经验并进行更具体深入的思考。特别想说明的一点是,赋以学习以价值这件事一定是老师的工作,不能以所谓的“追随儿童”而“无所作为”,任由儿童的一切学习与发展契机从眼前“流走”。这一步的关键是问题要聚焦,目的是让儿童的思考在某个“具体的点”上停下来(而不是飘摇不定,随意发散),进而引导深入去思考。


例如,以上图中的“数与数量”的关键经验为聚焦点,老师可以说:“我发现你们把好多块长条积木平铺在一起,铺得整整齐齐的”,先将孩子的关注点聚焦在“好多块”上,接着就可以引导孩子在“好多块”上具体深入思考,例如可以说:“我好想知道你用了多少块呀,这样下次我想搭和这个一样大的作品时,就知道提前要准备多少块积木了”,引导孩子“数数”,并给孩子一个“数”的理由。不是要求孩子或考孩子,而是可以从老师真诚的好奇、示弱需要孩子帮助等角度引导思考。


之所以问题要聚焦,原因就在于聚焦才能给儿童思考以支点,总提宽泛的开放式的问题,对儿童的能力是极大的挑战,无法真正支架儿童的思考。当然,引导儿童聚焦在哪里,老师要心中有数。


实际上,师幼互动过程中老师和儿童都是主体,老师充分尊重儿童的想法与经验水平,把儿童的情绪情感、需要和想法等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关注和反思蕴含关键经验的游戏行为,启发表达,进一步了解想法、经验,进而进行经验重构与拓展。


图片 | 读懂儿童APP畅听课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小小建筑师养成记


最近总听到老师在谈“共享式思维”“思维共创”,其实本质还是要充分了解儿童,贴近儿童的思维水平,如果师幼不同频,总是隔着“千山万水”“丘陵沟壑”,老师不主动地走近儿童的思维,“共享”“共创”就会成为一句空口号,无法带给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发展。









如何支持和推进儿童的建构游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支持儿童搭自己想搭的,搭自己能搭的;支持儿童学想学的,支持能学尽学。通过投放能激活、链接生活经验的材料,激发儿童搭自己想搭、搭自己能搭;通过识别并聚焦关键经验,巩固和拓展儿童在建构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支持儿童学自己想学,引导儿童能学尽学。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就是老师对儿童充分、深入地观察解读,没有真正有效的观察就没有高质量的互动支持,唯有真正走近儿童,才能更好地支持儿童。


想学习更多建构游戏支持策略,有以下方式:

1.收听读懂儿童app免费直播《如何支持儿童从简单平铺垒高到丰富建构》

2.系统化学习读懂儿童app建构游戏支持系列课(10+)

• 如何支持儿童从简单平铺垒高到丰富“建构”?

• 建构游戏中的语言沟通策略(上)(下)

• 如何深入观察支持儿童在搭建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 如何促进大班儿童在建构游戏中的幼小衔接能力?

• 自主游戏中的个案持续观察支持如何做——以建构游戏为例

• 如何基于建构游戏生成班本课程(一二三四)

……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3.申请“建构游戏支持与推进”入园指导

4.申请“建构游戏支持与推进”专题培训


详情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咨询。


HOT
双十一活动正在进行中









所有书籍全年最低价


更多精彩建构案例,就在建构篇——《看!我搭的!》获奖案例集中!




读懂儿童图书推荐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封面 | 芮城县党政幼儿北园

创作 | 马丽

编辑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

读懂儿童
幼教有问题,就来读懂儿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