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义(二):经典大意
文摘
2025-01-08 00:00
江西
与其他许多大乘经典一样,这本经的开篇,也是介绍佛说这部经的时间、地点与参加法会的会众。时间仍是一时,即有那么一个时候。地点是古印度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今天参加法会的会众不仅有在人间的常随众、阿罗汉弟子们一万两千人,还有贤劫中的所有大菩萨,以及他们的弟子、眷属。 “劫”是佛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一大劫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在我们这个世界,过去的一大劫叫“庄严劫”,未来的一大劫叫“星宿劫”。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劫叫“贤劫”。在这个“贤劫”的“住劫”中,将有一千尊佛相继出世。我们现在正在此“住劫”的第九劫,人寿百岁,有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人间,以人身证道成佛。释迦牟尼佛属贤劫的第四尊佛。未来在第十劫,当人的寿命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将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故现在我们称他为“未来佛”。贤劫千佛的出世情况,我们未来在学习经文时再详细介绍。
那佛说无量寿经的开篇介绍会众时,说贤劫中准备成佛的等觉菩萨与一生补处菩萨,携其弟子们都来到了本次法会现场。那释迦牟尼佛面对等觉、一生补处菩萨们会开示什么样的法呢?对等觉菩萨与一生补处菩萨们来说,对宇宙与生命实相,不管是见地与证量,都已达到无学的程度。他们已可以做佛的助教,随缘以各种善巧方便救度不同的众生。甚至一生补处菩萨们都可以示现佛相。那他们来参访释迦牟尼佛希望闻听到什么样的佛知见呢?按经典惯例,介绍完参加法会的时间、地点、会众,我们即可闻听佛的开示了。但此经的开篇,却用了很长的篇幅赞叹了娑婆世界的等觉与一生补处菩萨的成就与功德。等觉菩萨以普贤菩萨为代表与榜样,说大菩萨们都尊普贤之德。我们很多人都学习过普贤十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在苦萨大愿中被称为“愿王”,故菩萨们行菩萨道被称为入“普贤愿海”。普贤菩萨在久远劫前已成佛,但因本愿力的缘故,觉得自己佛果不圆满,仍在十方世界示现菩萨身,助佛教化。而娑婆世界一生补处菩萨的代表与榜样人物,则是人寿减为百岁时,仍然降生在人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释迦牟尼佛。故经文中,将释迦牟尼佛降生人间前,先以一生补处菩萨的身份在兜率天弘法,等人间弘法因缘成熟,便从兜率天下生,在人间示现八相成道。根据众生根器开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包含密乘)三乘佛学。最后在法华经中,告诉众生,不管众生在时空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象,本性都是佛,所以佛学只有一乘,即佛乘。即众生不管学习哪一乘的佛学,都在觉醒成佛的路上,故三乘归为了一佛乘。经文中对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弘法的一生,做了一个简短的回顾与赞叹。通过开篇,对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等觉与一生补处菩萨的介绍与赞扬,不仅展现我们这个世界大菩萨们的愿力与行持,也为后面释迦牟尼佛介绍法藏比丘的大愿大行做了铺垫。而且未来释迦牟尼佛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时,我们即会了解,虽然世界不同,但菩萨们的见地、品质、愿行几乎是一样的。同时我们也会了解,对等觉与一生补处菩萨们来说,他们修学佛法的重点是诸菩萨的大愿与诸佛的果位示现。而在十方世界,有两尊佛,在果位的示现中最具代表性,即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虽然这部经重点是介绍阿弥陀佛与他示现的极乐世界的,但开篇这段经文,对释迦牟尼佛的事迹也简单涉猎到了。当经文赞叹完娑婆世界的等觉与一生补处菩萨后,镜头便移动到了法会中的释迦牟尼佛的身上。大家会看到,释迦牟尼佛今天的状态很特别,经文中的描述是:世尊今天诸根愉悦,姿色清净,光颜巍巍。佛的贴身侍者大弟子,阿难尊者起座询问:世尊今天为何身心如此愉悦,并呈现出巍巍功德之光?您是安住在了怎样的内证境界中,或心中想到了什么吗?今天示现的身相光明才如此殊胜奇特?大家在经文中看到,阿难请法提问后,佛并未直接应阿难的提问而开示。而是反问阿难:是阿难自己想这样问佛,还是有天众教他这样问?阿难答:没有天众让他这样问,是自己想要问的。佛随之马上赞叹阿难说:你提问得太即时、太好了。因为你内心有慈悲心,能哀悯众生,才能有此智慧的一问。因为佛今天要开示的,是能为娑婆世界无量众生带来最切实利益的一部经,是诸佛果位直接的给予。阿难能有此一问,实在是福至心灵,实在是娑婆世界众生共同的善报成熟,所以佛夸赞了阿难。但佛为何又要问阿难,是否有天众教他这样问呢?这个原因,大家未来在经文中会了解到。释迦牟尼佛今天宣讲的内容,虽然能普遍利益到三界一切有情众生,但讲法的对机众,却是以弥勒菩萨为上首的天众。原因是天众们正处在善报成熟的快乐中,并无我们人间与下三道的苦难与烦恼,其他世界的安乐,他们不感兴趣。但佛今天希望他们能听闻到诸佛大涅槃境界才有的自在与极乐,诸佛真空妙有的境界,以及诸佛功德的无私分享与给予。而且天众并未出轮回,善报享尽即会堕入六道轮回中。但让天众在安乐中,发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或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较难。故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中用大量篇幅,历数人间的五痛、五恶、五烧,来谈人性的邪恶与痛苦。我想,如果以人类为对机说法,佛可能会谈地狱众生之苦了。说菩萨们在人间修行,就如自己要身处在欲火焚身的煎熬中,如如不动,还要发愿利益救度别人,成道有些难。而天众们善报享尽,就会堕落轮回于其他五道。所以,如果佛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获得无量寿命,可以永恒极乐,可以不再轮回,可以在极乐中快速成佛——那对于人道与下三道众生,因为时时处在烦恼与苦难中,即使不习佛法,只为了离苦得乐,也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往生的方法,担心的是中阴境界万一忘记佛号怎么办?而处在快乐中的天众们,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移民极乐世界?如果只是为了快乐,我现在也很快乐。如果是为了成佛,现在有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追随他们学习佛法,成就佛果。为何一定要移民去西方极乐世界,追随阿弥陀佛学习?而且释迦牟尼佛作为我们的根本上师,一直教化我们,我们在觉醒的路上也在不断受益并成长着,现在却向我们推荐西方极乐世界与另一尊佛,是释迦牟尼佛厌倦我们了吗?不愿教化我们了吗?大家明白了天众们的心中所想,就会了解释迦牟尼佛未来在经文中为何用大量的篇幅谈人间的苦乐、善恶以及成道的艰难。而且为何讲经前会反问阿难,是阿难自己想这样问,还是有天众教他这样问。佛的这个反问,不仅提醒法会中的所有天众,关注到佛即将宣说的一切,而不会因善报成熟导致的我慢与自以为是,忽略佛在这部经中的所有开示。同时也是期望天众们与其他道众生一样,珍视这部经,并依教奉行。
在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夸赞并反问阿难后,仍未马上就阿难的问题进行开示,而是开始赞叹诸佛出现于世难遇难见,智慧难思难量,神通自在不可思议,已在一切法中获得自在。世尊今天这样自赞,并赞叹诸佛的话,我们在《法华经》中也同样听过,目的是为了众生能珍惜佛法,而且相信佛说的一切。因为诸佛说出的许多道理,与果位成就示现出来的境界,未成佛者,不管是人类还是诸天众,不管有无神通,有时都无法马上就圆满透彻的了解。只能先相信佛说,然后再慢慢实证。释迦牟尼佛赞叹完诸佛的成就与不可思议,为开示《无量寿经》做了种种铺垫后,才真正彻底拉开了这次法会的序幕。释迦牟尼佛开始分享自己今天为何身心如此愉悦。那佛是因为想到了什么呢?或者安住在了什么殊胜微妙的境界中呢?佛说,在无量劫以前,有一位佛叫“世自在王佛”,他有一位弟子叫“法藏比丘”。经文中对这位大弟子的描述是“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听到这八个字,即知这位比丘一定是菩萨道上顶尖的精英,将成就非凡。有一天,这位法藏比丘到上师的住所,对上师说,自己想建立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美丽、庄严、清净、普度众生的善巧方便在十方世界都要排名第一。世自在王佛当然了解自己弟子的智慧与能力,非常欢喜地鼓励他说: 如果去大海中寻宝,即使用小勺子舀水,只要锲而不舍,也终有一天会将海水舀干,获得海底之宝。你只要坚持不懈做,终有一天能成功。并应法藏比丘的虚心请教,带他一同观看了二百一十亿佛国的清净庄严之处,供他规划世界时学习参考。法藏比丘没有辜负师父的鼓励与教导,用了五劫长的时间,思维规划未来世界的样子。当他的规划基本完成后,又来到世自在王佛面前,当着诸佛菩萨以及法会大众,用四十八愿来介绍自己对未来世界的规划。他说完后,天雨漫花,大地六种震动,得到诸佛菩萨与法会大众共同一致的赞叹,诸佛授记他一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就这些大愿。
法藏比丘发下这些大愿后,又用无量劫的时间一心一意为这些大愿的完成而努力,为此从未生过后悔、厌倦之心。除此大愿的完成,他不再贪婪世界的其他任何事情,最后他终于在距今十劫前完成了所有大愿,并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号“阿弥陀佛”,所建的世界名为“极乐世界”。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故我们称其“西方极乐世界”。然后释迦牟尼佛为法会大众,介绍了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首先介绍阿弥陀佛因成就了这个世界,令无量无边的众生离苦得乐,并在极乐中从时空觉醒,使极乐世界不仅为无量迷失在时空的众生,去除了缺失与遗憾、苦难与恐惧,带来了永恒安乐的依止,而且成为所有修证佛法者最完美的道场。因此功德,使这尊佛呈现的威神力、光明在十方世界诸佛中最尊第一,而且寿命无量。故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无量光佛”。十方世界众生见其光明,皆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接着,释迦牟尼佛又以娑婆世界众生常见的、关心的一切,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比如,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面积、国土构成、气候、光明、寿命、佛弟子的数目、七宝树、道场树、音声伎乐、讲法堂、浴池、八功德水、意食器皿、天众的身相容貌、众宝、妙衣、德风、德香、德花、宝莲等,释迦牟尼佛都为我们做了简单介绍,并极尽赞叹。然后,释迦牟尼佛介绍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对其名号的功德、西方极乐世界深信不疑,生起想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只要一心一意专注此心愿,不要三心二意,今天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明天又要去药师佛的琉璃世界。并持诵阿弥陀佛名号,即能往生。唯除犯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的众生,极乐世界不欢迎,需要深切的忏悔、改过才有往生资格。经文中还重点介绍了,阿弥陀佛对已发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特别优待。根据其善行功德的大小,归纳为三辈往生。即这些众生在往生时,会得到极乐世界三种不同的殊胜接引待遇。接着,释迦牟尼佛又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大菩萨们的见地、品德与成就。并简单向我们描述了阿弥陀佛讲法时的法会现场是什么样。还重点赞叹了极乐世界的两位大菩萨: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佛简单介绍完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众生的往生方法后,便以弥勒菩萨与诸天众为对机说法,劝众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天众们都处在善报的快乐之中,对欲界之苦厄无法感同身受,故对极乐世界的富有与极乐没有渴求。但他们仍处在三界六道的轮回之中,无法永恒保持这样的安乐,很容易就堕落在其他五道受苦。而且在娑婆世界成就佛果难而慢。所以佛面对天众,谈人性的种种恶习与苦痛,并总结了人间的五恶、五痛、五烧、五善,来说明在人道做善行功德,修行成道的艰难。同时也肯定了,在我们这个世界,一个人若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随众做恶,并自度利他,即称人间大善。通过这段经文,佛表达了为什么要劝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非是佛厌弃大家,不愿教授大家了,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因欲望、习气生发的恶念恶行,使这个世界成为了五浊恶世、剧苦之地,众生在其中生活、修行,成道都很艰难。佛比喻说,欲界菩萨们自己带着欲望、习气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端身正意,不放逸习气,断恶修善,就如处在大火焚烧之中, 要保持身心如如不动,并在这样的艰难痛苦之中,还要做利他之行。所以,佛哀悯众生,不忍弟子们在此苦难世界生活、修行。故劝弟子们命终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中生活、修行,顺利成佛。法会到此,释迦牟尼佛对极乐世界的介绍基本结束了。借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缘起,及与会大众的渴求,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显现在了法会现场。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两尊佛威神力的加持下,法会中的所有大众都亲眼看见了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
这时,弥勒菩萨就自己所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提了几点疑问:为何西方极乐世界有胎生、化生的不同情况?佛告弥勒菩萨,是因为有些往生者,往生前没有智慧,不能也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了解佛智,只是相信善恶因果报应、行善积德,或是因果报应也不信,临终时值遇此经,值遇善知识,介绍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便凭借一声佛号,通过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众生就成为了胎生天众。胎生并非是指出生形式,而是指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在七宝宫殿中,虽也锦衣玉食,但却在五百岁中处在七宝宫殿中,不见佛、不闻佛法、不能做种种供养诸佛的善行。而处在极乐世界的生命,因有这一点不能心想事成之憾,便被称名为“胎生”天众。但如果胎生天众真诚忏悔、改过,愿意听闻佛法,了解诸佛的智慧,不是只追求享乐,请求离开七宝宫殿,便可与其他化生的天众一样了。弥勒菩萨又问,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不退转的菩萨,已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佛不仅告诉弥勒菩萨,娑婆世界菩萨的往生情况,而且还列举了十四个佛国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因为不只是释迦牟尼佛随喜赞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劝弟子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十方世界诸佛都这样做,都推荐自己的弟子们去极乐世界顶礼、供养阿弥陀佛,闻听阿弥陀佛的开示与授记,学习这尊佛的大愿与果位示现,发愿往生这个十方世界最圆满的极乐净土。最后,在经文结束前,佛重新强调这部经对我们这个世界苦难众生的重要性,并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对机,说如果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大火,也要从火中冲出去,获取这部经,并按此经意信受奉行。这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大火,也比喻众生的欲望、业力之火,遍满一切处。这时,不管众生处在怎样的环境,是快乐还是痛苦,众生已不愿或已没有条件、能力学习诸佛的其他开示,从其他经典受益。
佛告弥勒菩萨,这部经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利益到众生,菩萨们一定要讲说这部经。因为众生得到这部经,信佛所说,即使十方世界全部崩坏,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安乐与成佛就有了保障。释迦牟尼佛说,未来我的一代时教结束后,我会用威神力独留此经一百年,以利益未法以后,处于暗劫之中的众生。从此一愿中,我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大力与大慈大悲。佛的开示结束后,即介绍众生闻听这部经的功德和利益,有无量众生发出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会中有无量众生得清净法眼,得阿那含果,成就漏尽意解。无量菩萨发出用功德庄严净土的大愿,发愿一定成就无上 正等正觉。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欢庆祥和的气氛充满了一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