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科室在学校工作中应规避的积弊(1)

文摘   2024-11-21 18:16   江苏  



近年来,中小学中层职能科室的设置日益健全。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电教室、总务处、大队部、政教处等一应俱全。各职能科室在学校相关工作中也各有建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学校中层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壁垒重重,因而工作效率较低。这显然有悖中层职能部门设置的初衷。由此,笔者不由想到了几个案例,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反思“裤子的故事”——打破壁垒

案例:爸爸给小明买了条裤子,小明好高兴!晚上,他一试穿,竟长了三公分。于是,他跑去找奶奶帮助剪短一些。奶奶正在忙家务,让他去找妈妈。可是妈妈和人约好了去逛街,正要出门,让他去找姐姐。小明又去找姐姐,姐姐和男友有约会,也要出门。小明非常失望!带着遗憾上床睡觉了……

终于忙完了家务,奶奶想起了小明的裤子,她拿起了剪刀,把裤子剪短了三公分。妈妈回来,想起了小明的裤子,把裤子剪短了三公分。姐姐约会结束了,回到了家,心疼弟弟,也把裤子剪短了三公分……第二天早上,小明拿到这条裤子的时候,简直变成一条西装短裤了。




反思:面对“一条长了三公分”的裤子问题,小明的奶奶、妈妈、姐姐这些“管理部门”先是相互推委,然后又在信息不沟通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地进行“管理”。今天的许多学校不也经常上演着“裤子现象”吗?

如,某校在教育局组织的全市调研测试中,英语学科成绩不理想。学校的某科室说:“教导处是怎么抓教学的?”又有科室说:“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教科室在提升师资素质上有欠缺!”还有科室说:“英语成绩不理想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关,大队部需要引领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于是,奔着提升英语成绩这个目标,各科室紧锣密鼓地运作开了……一时间,教导处铺天盖地地听课评课,几乎听遍了所有老师的课;教科室三天一座谈,每周一培训,忙得教师连轴转;大队部也不闲着,一系列的习惯养成活动如雨后春笋……

那么多的措施在短时期内一揽子下来,教师真是“不堪承受其重”,无所适从了。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这无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是管理中的一种盲动。很难想象能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之相仿的典型现象还有“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本质上说,三个和尚并不懒。但是,由于壁垒严重,缺乏沟通与协调,便滋生了三个和尚的“等、靠、要”的思想,在这种状态下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其实,学校的职能科室应该加强沟通,统筹研讨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教学管理上,听课是必须的,但是全面铺开就没有侧重点;教师的培训是应该的,但短时间内想速成,则是在建设空中楼阁;学生的习惯养成是重要的,关键在于平时的历练和熏陶……因此,“打破壁垒,形成合力”,这是中层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应该追求的境界。

             (第一部分约1150字,未完)

秦月汉关泰州
交流实践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