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谈:似乎是对一个“伪命题”的讨论(1)

文摘   2024-10-24 14:55   江苏  
某刊颇有名气,曾是北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有一期组织过一个话题讨论:手写板书过时了吗?我参加了。但是,我就觉得这个话题是“伪命题”(声明,此为一孔之见)。
既然这样想,为什么又参与讨论了?因为我又想到,可能当时有一种现象或声音,认为手写板书过时了。加之某教育大省一位读者提供了这个话题,所以编辑部便组织了讨论,目的是重申手写板书之重要和必要。编辑老师见多识广,不是没判断,提醒而已。

这事过去几年了,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因为,就在当下,观察语文课堂,甚至听公开课,乃至省市区赛课,我一次次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这样象,一些老师到了应该板书的时候,会拿出之前写好的有板书内容的“磁性纸”,代替当堂手写板书,贴在黑板上。所以,不揣浅陋,以作提醒。

那期刊物,编辑老师编发了十三位作者的十二篇观点阐释,有于永正(当时健在)、白金声等大师的文章,也有我和其他普通作者的文稿。

我的思考如下:

    手写板书,历久弥新(1

时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有人认为手写板书耽误时间,不如多媒体方便好看,手写板书过时了。与此相反的观点是,手写板书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这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
即便多媒体技术广泛普及,即便老师授课及学生的笔记方式越来越现代化,手写板书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乃至历久弥新。如果认为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在教学中“独占风采”“包打天下”,则是不理性、不现实的。

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观点,教学中应该选用哪些方法、手段或技术,不应看其有多少科技含量,而应考量其对教学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基于此,板书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大量的案例证明,板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好的手写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或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
好的手写板书是师生互动的桥梁。固然,板书的一些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预先制作,但更多的内容则应是教学中的即时生成。而这恰恰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教学中,师生和谐共生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思维碰撞中生成的智慧火花,又岂是多媒体可以预设和替代的呢?在这种情况下,即时的板书更为鲜活,更为灵动。

[案例]当年,笔者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人教版),是这样板书的:随手画了五级台阶,从第一节台阶起向上依次写了“木盆”“木房子”“贵妇人”“女皇”“女霸王”五个词,对应着在每个台阶下依次写了五个“贪”字,并写得越来越大;然后,在最高的台阶处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箭头下方写着“贪得无厌,一无所有”。


这则板书以阶梯的形式简洁地勾勒了本课的文脉,形象地显示了“老太婆”要求越来越高,贪心越来越大。又揭示了本文“贪得无厌,必然一无所得”的深刻寓意。这样的手写板书伴随着教学流程逐步呈现,其作用并不亚于用多媒体展示。而且简明生动,学生过目不忘。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精读与略读》,是一篇引领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要做记号”等读书方法;之后,安排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懂得在读书时,如何精读,如何略读;还要根据情况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当年,我申报省特级教师,必须现场上课,我抽到了这一课。在板书时,我用文中几个词语分别概括了精读、略读的方法。又在中间板书了文中的“结合起来最佳”这一句,让学生明晰要根据情况,相机用好两种读书方法。结课阶段,我在课题和板书内容边上,画了一个“打开的书本”造型。评审专家说,该板书精确明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给予了好评。

好的手写板书是文化艺术的熏陶。板书所呈现出的汉字严谨的间架结构、美观的行款布局本身就能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陶冶。长期以往,潜移默化,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教育说到底促进是人的生长和发展,是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一点上,好的手写板书作用颇大。

     (第一部分约1500字,未完)


秦月汉关泰州
交流实践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