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因思想而精彩

文摘   2024-11-23 20:27   江苏  

(该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被喻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自身必须做一位思想者。这也应该是现代社会中理性而成熟的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

有人说:“人的高贵就在于有灵魂和他有灵魂的生活。”此话与苏格拉底所说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是一个意思。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很难想象,一个教师缺少思想,该怎样从事他的教育工作并走过他的教育生涯。

那么教师的思想来自于哪里?

教师的思想来自于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深刻反思。教师应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且许多时候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学会反思、勇于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的反思应当不唯书、不唯上,面对现实,殚精竭虑。在反思失败和教训中,获得“吃一堑,长一智”的启迪;在反思成功和经验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教育界卓有建树的名师、大家,无一不是勇于反思的楷模。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每节课都写教后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挑剔”;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提出了新人耳目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

陶行知先生对导师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不是衣钵全承,而是科学地扬弃。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这是基于以下因素:当时,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西方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他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面对中国实际的主张,并躬身实践。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深刻反思,其思考、主张和实践才切合中国实际,才历久弥新,闪烁着思想的光华。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及其思想不也是在长期的实践、表达、反思、升华、再实践……中形成的吗?

教师的教育思想来自于对教育现象的不断追问。

教师对于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不应就事论事、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而要深思,不断追问。需要教师淡泊名利、告别浮躁,以一种从容闲适、冷静平缓的心态和一种审慎敏锐、全面独到的眼光对待耳熟能详的教育现象。勤于深思的教师对教育中出现的同一问题不会用多年不变的雷同的方式去应对,其思想触角不会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教师如果不注重深思,又怎能形成自身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在这方面,笔者接触过不少颇具个性的一线老师。在交流中,一位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李老师提出,语文教师要做到“唱念做打”皆精,教师基本素养与教学风格的关系密切相关。另一位骨干教师黄老师则说,各学科老师都要发挥自身特长,为教学风格的形成助力。这位具有演唱特长的语文老师以“歌声飘过二十年”为题,生动地叙说了追求教学风格个的历程。一位教坛新秀周老师提出,课堂教学要像故事一样精彩,她质朴地表达了自己对教学风格的理解和追求……教师的思想来自于对教育现象的不懈追问,来自于自身风格的构建和完善。

教师的思想来自于冷静的思考和升华。要做有思想的老师,就需要对热点问题冷静思考。有思想的教师不会一味附和,盲目从众。例如,当年教育界内外曾火热地炒作“哈佛女孩”时,有思想的教师会想到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坚持“尊重激励”原则的同时,有思想的教师不会忘记“适度惩罚”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有唤起责任意识,矫正错误,打动心灵的作用。在课改实验中,有思想的教师不会把最新的“课标”奉若神明,而是牢记课改只是一项实验,即便是最新版的课标,其中的理念是否恰当,还要看实验情况。因此,对于课改而言,他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的建设者。

教师应该做思想者,不是意味着可以放松实践。因为实践总是第一位的。然而,有些教师的实践出类拔萃,有些教师的实践却绩效平平。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前者的实践是有思想的实践。教师,做一位思想者吧,即便是“草根教师”,其教育人生也会因思想而精彩。

(全文约1700字)





秦月汉关泰州
交流实践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