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俩好像还有点关系吧

文摘   2024-09-29 06:39   广东  
如关注请点击上右“老聂说教"


文:聂传安



读书时,不小心就遇到曾经所熟悉的细节,两相照应,不觉莞尔。


今天所录之语,都是我们在学习《世说新语》时曾读到过的。突然在别的文章里见到,看看有没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其一

苏轼结束黄州谪居要到汝州任职,路过金陵。王安石骑着驴,穿着老农民的衣服,在船边见他。苏轼没有戴帽子就迎接他,作揖说:“我今天冒昧穿着村野衣服来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而设的吗?”

王安石的那句“礼岂为我辈设哉”,大家在哪儿见过?

对,那句话原来是阮籍说的。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因为根据礼法,叔嫂不通问。阮籍一脸不屑地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定的吗?”(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不拘俗礼,亲送嫂子;王、苏不拘俗礼,野服相见。

这些高人,活得比许多一般人更为洒脱、不羁、轻松。

其二

苏轼的好朋友王文甫的儿子叫王禹锡,特别爱收藏苏轼的书法。二人认识了三年,他得到的东坡书法竟然达“两牛腰”(据说是很多,但不知道到底是多少)。后来王禹锡要去太学读书,作品太多,不方便带,于是他就把作品留在父亲这儿,但是专门锁得紧紧的。父亲王文甫说:“我们相互间好像还有点关系吧,你怎么能这样做呢?”(“相与有瓜葛,哪得尔耶?”

相信不少孩子对王文甫的话又有似曾相识之感。

谁曾经说过相似的话?——对,东晋著名丞相王导。

丞相王导非常疼爱他的小儿子王长豫。每次和他一起下围棋,王导要动子走棋,王长豫却按着指头不让动。王导笑着说:“你怎么能这样做?我们相互间好像还有点关系吧!”“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

我们不用管宋朝的王齐愈(字文甫,苏轼在黄州的好友)与晋朝的王导是否有关系,但是,相隔七百余年,当听到两个父亲对着可爱的儿子说着几乎相同的话“咱俩好像还是有点关系吧”时,时空似乎瞬间合一,而父子之情沁人心脾。

其三

苏东坡从海南回常州,因天热而有些不舒服。他戴着帽子,露出半个手臂,坐在船中,而运河两岸,成千上万的人跟着船来看他。东坡对旁边的人说:“这是要把我看死么?”(“莫看杀轼否?”

看杀轼……估计所有孩子马上想到《世说新语》所学的“看杀卫玠”。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时人谓看杀卫玠”

卫玠是否被“看杀”,实在不知道,但卫玠到京都(今南京)后不久就死了。苏轼是否被“看杀”也不知道,但苏轼不久就病逝于常州。相隔七百多年,又是相似的故事,让人唏嘘!

读了《世说》,我们居然会遇到这么多可爱的朋友,让人惊喜!
我们读书,初时为一个个的点;读的稍多时,就可以将点连成线,如今天列举的六个点,可以连成三条线。再多时,将线形成面,最后将面形成为体,我们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初时读书,只管大量地读,力争形成更多的点,那么连线、成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体,暂时不急)。

请各位同学慢慢来!

附:上文引用的资料原文:

(1)东坡自黄徙汝,过金陵。荆公野服乘驴,谒于舟次,东坡不冠而迎,揖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荆公笑曰:“礼岂为我辈设哉?”(宋 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

(2)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7)

(3)王十六秀才禹锡,好蓄余书,相从三年,得两牛腰。既入太学,重不可致,乃留文甫许分遣,然缄锁牢甚。文甫曰:“相与有瓜葛,哪得尔耶?”  (苏轼 《书赠王十六二首之一》)

(4)王长豫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按指不听。丞相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16)

(5)李文伸言:“东坡自海外归毗陵(今常州),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坐客曰:‘莫看杀轼否?’其为人爱慕如此。”   (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6)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19)

老聂说教
不迎合他人,不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