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渡荆门送别》
文摘
2024-09-16 14:12
广东
(生提前预习,包括背诵、熟悉注释、查阅相关资料等)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我们先一起背一遍。(生举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等)师:我们能不能根据上面所说的题目,看出作者是在送谁?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首诗的题目,《渡荆门送别》,我们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李白是在送谁吗?师:来,我们把诗再读一遍,看看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带着问题读,努力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师:“送行舟”,很明显不是在送人。所以啊,大家是不是有些奇怪,此诗写“送别”,到底是送谁呀?师: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跟我们一样疑惑,他在他的著作《唐诗别裁》中就这个题目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问各位,李白写有送别,沈老说无送别,你们宁愿相信谁呀?生(笑):当然是李白。(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沈德潜”三字可是第一次听说,其份量自然不及李白重)师(笑):看样子我们还是更看重名气。那好,现在我们就去诗里走一遭,看看能不能发现诗中的“送别”意!(带着问题去,兴致自然高)师:对,我们一般认为他是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人(特别强调“青莲镇”,与李白的号“青莲居士”相勾连),那里在成都东北部一百六十多公里处。李白20多岁的时候,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家乡出发,经峨眉,经平羌,经清溪,到渝州——请问这是我们学过的哪首诗呀?师:渝州,就是现在网红大都市重庆。李白的那诗首最后到了重庆,但他没停止脚步,继续沿着长江,冲出三峡,一直到了这首诗的题目中所说的荆门,就是现在的葛洲坝水利工程附近。请问,荆门,在现在的哪个省?师:对,我的老家在湖北与河南的交界,所以我的网名就叫“楚豫”。师:好!我们刚刚学了《三峡》,这里其实离三峡很近。三峡中最险峻的峡是——师:对,毛主席有首词《水调歌头 游泳》中写三峡时就有一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不过我还是想问问大家一个地理问题: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为三级,巫山是第几阶梯和第几阶梯的分界线?(学语文,时时穿插历史与地理知识)生:第二和第三阶梯(这条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老师在黑板上画简图)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李白由家乡“渡远”到荆门,恰好是由山高谷深的第二阶梯到了一马平川的第一阶梯。来,我们把第二联再读一遍。师:其实三峡航道曾经非常险恶,有很多险滩暗礁,过往船只沉毁无数。直到新中国解放后才炸掉暗礁,疏浚航道。所以,李白过三峡时应该还有点——师:但一旦出了深山峡谷,李白的感觉会发生哪些明显变化?生:他是第一次走出山区,来到平原,应该非常开心、激动。师:说得好!我们再看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根据注释,说说是什么意思?生:江波中的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师:好!月亮映入江水中,如飞来的明镜;云彩与水汽一起结成变幻无穷的蜃楼。这样的景象能产生,至少说明什么呢?师:对。想一下,这些奇妙美景,李白在老家会经常见到么?师:所以,这两联就把生活在巴蜀的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袤平原时的新鲜感激动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也许此时心里在呼唤:美好的人生,我来啦!师:不急不急。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李白在船上,看着远处水中的天镜,看着奇幻的海市蜃楼,笑着,醉着。但是他偶尔一低头,发现船弦外的静静流淌着的江水,一下子怔住了……师:后来的苏东坡谪居黄州,想四川眉州老家而不得归。他住处数十步外就是长江,“其半是峨眉雪水”。某一天,他顿悟道:“我饮食沐浴都用故乡的水,何必回乡呢!”(此处出自苏轼的《临皋闲题》)师:所以,我们可以想像,李白看到江水,马上想到至少一半也是自己家乡的水,他的眼睛立马湿润了,原来他走到哪儿——师:是啊,一直在陪着他送着他!当你以后上大学去外地读书,你父亲也想送你,我们猜猜他想送你的理由是——师:这个青年初次仗剑走天涯,我们仿佛听到家乡的水在对他说——师:长江三峡凶险无比,我们仿佛听到家乡的水在对他说——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默默相送,千里不舍!但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多情的家乡水已经陪伴李白数以百计的日月,已经把他送出最凶险的地方……此时,李白弯下腰,慢慢地掬起一捧水,深情地看着,说——师:好,我们把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再想像一遍……弯下腰……掬一捧水……凝视……说……我的朋友……我没事了……不用送了……我们就此别过吧……师:故乡的水不舍地送,出行的人深情地别。这,就是在渡荆门时的“送别”!师:李白走出巴蜀,走出三峡,告别了故乡的水,踏上了辽阔的人生旅途。从此,诗的盛唐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