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的“秘诀”

文摘   2024-10-18 19:09   广东  
如关注请点击上右“老聂说教”


文:周子淇  聂传安



总会有人问我“怎样写好作文”或“能推荐你们用的作文选吗”之类的与写作相关的问题。


我很怕这类问题,因为我没法回答,我们也从来不用什么作文选——其实很多作文选我们根本都看不上。

陆游曾对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以此推之,想写好作文,工夫应该在作文之外。

如我们一直在做的:坚持写日记,学会观察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对生活、对文字的敏感之心……

才会涌现出许多精彩的富有个性的文章。

如今天推出的12班周子淇的一段。

语文课默写,老聂要求每个小组的前三名在本子上写下“0”字表示必须全对。(几乎每节语文课都有相关内容的默写,老师对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小组前三名在本子上写上“0”,表明每次默写不能错一个字)

翻到封面,我豪气地写下了一个“0”,但是这个“0”没有封住口。我假装不在意,其实心里已然泛起波澜。(没有封住口,或许就是信心不足。“豪气”,神态出来了。“我假装不在意,其实心里已然泛起波澜”,传神)

开始默写。但我的脑子里却一直想着那个“0”,但又似乎是自己跟自己争面子,没有把心上那块“缝”补上。(这里还是在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与底气全对呢?)

写完了,但我却越想那个“0”越不舒服,俨然成了我的“心魔”。(那个有缺口的“0”或许是我水平的现状,但我是否就屈服于这个现状呢?)

时间到。收本子时,我最终还是猛地翻到封面,狠狠地补上了那个“0”的口子。(“猛地”,呼应前面的那个“豪气”。心理拉锯许久,自信终于占据上风)

如此小的一件事居然被写得风生水起,如此细致而传神的心理活动居然从粗壮的子淇汉子笔下流出,让人惊叹不已。这就是好文字,但这绝不是从作文选中学的,而是因为他有着一条极细极敏感的心弦——而这样的心弦,是需要慢慢地用心地培养与呵护。很多孩子文章不如人意,多是缺少了这样的心弦。

子淇还有一文是与《赤壁赋》相关,而写此文或许是与我要给他们一本字帖有关。
《前赤壁赋》的故事基本上告一段落了,每当学好一篇古文或是长诗时,我总感觉像多了一位朋友。(能与文章为友,难得)

国庆七天,我出去玩了许久。而人在玩的时候总不想学习,所以我只有最后两天时间在背这篇文章,算是艰巨的任务了。那两天,我没少骂苏轼为什么要写这么长的文章,也骂老聂为什么要让苏轼不停地来折磨我们。(看学生日记,发现那几天骂苏轼、老聂的人很多)

但背熟之后,抱怨没了,还可以细致研究了。(这就是“转”,前后形成对比)

苏轼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好,他把自己乐观豁达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苏轼写的东西总能给人力量呢?大概他的这种旷达也是能传染的吧。(抓住了苏轼精神的核心)

苏轼被贬时写下了这篇《赤壁赋》,一开头就写与好友游于赤壁之下,完全没有被贬的伤心,还俨然是游山玩水的样子。但他的好友却对于自己的前途迷茫发愁。苏轼不仅没有被影响,还用巧妙的语言让“客喜而笑”,可见苏轼的积极乐观。(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苏轼希望与客人“共适”“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的“造物者之无尽藏”)

我很佩服苏轼,也有点佩服自己,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想,如果我和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一定能成为知己吧。(子淇看看能不能穿越去宋朝)

我对一开始还抱怨的《赤壁赋》产生了微妙的情感,仿佛我莫名地需要它,也许是默写满分给我的成就感,也许是被苏轼的乐观所感动……确实如我说的,他像我的朋友一般。(能捕捉到“微妙的情感”,就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心弦很细”)

一次,老聂口误把《前赤壁赋》说成《后赤壁赋》,结果他说:“这是一个铺垫。”(当时许多孩子惊呼,似乎有不祥之感)

如果真是铺垫的话,那么——东坡先生,《后赤壁赋》见!(而子淇正如在期待一个知心的朋友,妙)

旁批已经很详细,此处再重复几句:

心弦细,对生活敏感,对文字敏感。

这是子淇文章精彩的原因,也是写好作文的秘诀。


老聂说教
不迎合他人,不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