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管理好血脂尤为重要。
1
临床常用降脂药物
2
各类降脂药的作用特点
01
降脂效果:
不良反应要点:
• 肝损伤
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 0.5%~3.0%,呈剂量依赖性。主要发生在高强度他汀治疗时,中等强度以下治疗时很少见。
建议他汀治疗开始后每 4~8 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每 6~12 个月复查 1 次。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无相关临床表现以及肝脏损害的其他证据无需减量或者停药,建议每 4~8 周重复检测肝功。
- 肝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 3 倍以上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减量或停药,且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对于 ASCVD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应重新开始小剂量他汀治疗,并注意监测安全性指标。
• 他汀相关肌肉不良反应
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较罕见。患者有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肌酸激酶呈进行性升高时,应减少他汀剂量或停药。可参考如下方案:
① 更改他汀种类: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普伐他汀与氟伐他汀较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相对较高;
② 调整药物剂量:适当减少他汀用量并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变化;
③ 间断给药: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15~20 h),为他汀间断用药治疗提供可能。
④ 药物联合治疗:在他汀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调脂药(如依折麦布等),减少单独他汀治疗的药物用量,减少相关肌病的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通过 CYP3A4 代谢需注意。应尽量避免与胺碘酮、地高辛、大环内酯类、华法林和大于 226.8 mL 的葡萄柚同时服用。
确需联合时可选择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不经过 CYP3A4 代谢的药物。
其他要点:
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胆固醇幅度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 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 6%,而不良反应增加,即「他汀疗效 6% 效应」。
02
降脂效果:
可降低 TG 25%~50%,为最有效的降 TG 药物,还可降低 LDL-C 20%,升高 HDL-C 5%~20%。
不良反应要点:
• 肝损伤:在治疗最初 12 个月内,每隔 3 个月检查转氨酶水平;应特别注意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当 AST 和 ALT 升高至正常水平的 3 倍时,应停药。
• 胆石症:非诺贝特可能会增加胆固醇的分泌进入胆汁,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
非诺贝特与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可能会增加后者抗凝强度。
03
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可降低 LDL-C 18%~22%,对 TG 和 HDL-C 的影响可忽略。
其他要点:
依折麦布在肾功能不全和轻、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中不需要调整剂量。
04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 PCSK9 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导致能够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 LDLR 的数量增加,从而降低 LDL-C 水平。
降脂效果:
PCSK9 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可降低 LDL-C 50%~70%。
其他要点:
2017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推荐 PCSK9 抑制剂可用于:经大剂量强效他汀治疗后 LDL-C 仍不能达标的极高危心血管患者和 FH 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极高危心血管患者和 FH 患者。
05
作用机制:
维生素类药。烟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脂、减少胆固醇合成,溶解纤维蛋白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降脂效果:
升高 HDL 约 30%;降低 TG 约 35%,降低 LDL-C 约 20%。
药物相互作用:
可增强华法林作用。
06
降脂效果:
主要降低 LDL-C,但可升高 TG。
胆汁酸螯合剂不从胃肠道吸收,可用于儿童及哺乳期、妊娠期及将要妊娠的育龄妇女的降胆固醇药物。
07
鱼油主要成份为 n-3 脂肪酸即 ω-3 脂肪,降低乳糜微粒和 VLDL 的生成。
降脂效果:
降低 TG 25~30%,HDL-C、LDL-C 轻微升高或无影响。
其他要点:
更低剂量的 ω-3(约 1 g)与 CHD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减少相关,一些临床医生为此目的使用该药。
投稿:tangshixuan@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