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注射液,作为一种用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的 A 级高警示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每个住院患者都会接受输注。
然而,临床上对于氯化钾注射液的配伍溶媒选择多样,包括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那么,如何合理且正确地选择使用这些溶媒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
支持 5% 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
1、氯化钾注射液说明书[1]: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者。一般用法将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15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滴注。
2、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 版[2]推荐:氯化钾注射液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者。一般用法将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15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滴注。
3、《高危药品临床应用指导》[3]:静脉补钾的同时静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作用,故迅速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 5% 葡萄糖溶液稀释。
4、《云南省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4]指出氯化钾注射液一般情况下建议以说明书推荐溶媒进行稀释。
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高危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及《云南省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推荐的溶媒均为 5% 葡萄糖注射液。
《高危药品临床应用指导》指出在静脉补钾的同时静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作用,故迅速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 5% 葡萄糖溶液稀释。
考虑使用氯化钠做溶媒产生同离子效应,而用高浓度 10% 葡萄糖注射液补钾因葡萄糖可诱发胰岛素分泌而导致低钾血症急性加重,所以建议选择使用 5% 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
二
支持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
1、《内科学》第十版[5]:低钾血症时将氯化钾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如血钾已正常,则将氯化钾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可预防高钾血症和纠正钾缺乏症。
2、《哈里森内科学》第 19 版[6]:静滴氯化钾必须用生理盐水而不是糖水,因葡萄糖可诱发胰岛素分泌而导致低钾血症急性加重。
《内科学》第九版和《哈里森内科》中在低钾血症患者中均推荐使用生理盐水作溶媒,考虑到葡萄糖可诱发胰岛素分泌而导致低血钾急症发生。
关于葡萄糖可能诱发胰岛素分泌,从而导致低钾血症的观点,目前已较少被提及。实际上,只有在极高的糖浓度和大剂量胰岛素的作用下,才会在短时间内显著促进血钾向细胞内转移。5% 葡萄糖溶液在不添加胰岛素的情况下,对血清钾向细胞内转移的影响是微弱的。
此外,使用糖作为溶剂,可以在补充细胞外钾的同时,也补充细胞内钾,这样既增强了补钾效果,又避免了血清钾浓度局部过高的风险。0.9% 氯化钠注射液和 5% 葡萄糖注射液都是可选的补液方式,但由于 10% 葡萄糖溶液的糖浓度较高,它并不适用于低钾血症的急症治疗时作为氯化钾注射液的溶媒。
三
其他溶媒
氯化钾注射液钾浓度不超过 3.4 g/L(45 mmol/L),而《云南省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4]指出经外周静脉补钾,浓度不应超过 3 g/L。
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500 mL)成分含 0.15 g 氯化钾,因此在配制氯化钾注射液时氯化钾注射液的剂量不应超过 1.35 g。
四
氯化钾注射液微量泵入如何使用?
《云南省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指出氯化钾注射液一般情况下建议以说明书推荐溶媒进行稀释。
经外周静脉补钾速度不超过 0.75 g/小时(10 mmol/小时)。
但对于需要快速补钾或需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量的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应选择中心静脉通路,用微量泵泵入,补钾速度可提高至 1~1.5 g/h,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血钾浓度。
当血钾浓度 ≥ 3.5mmol/L 时,需减慢输液速度。
对于补钾效果不佳的顽固性低钾血症患者,需同时注意镁的补充。
五
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1、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滴注速度较快或原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注意发生高钾血症。一旦出现高钾血症,应紧急处理。
全身性反应:畏寒、寒战、发热、乏力、不适等。
心血管系统:胸部不适、胸痛、紫绀、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皮肤及附件:潮红、皮疹、瘙痒、红斑、多汗、皮肤反应、肿胀等。
胃肠系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胃肠道反应等。
神经精神系统:头晕、头痛、烦躁、感觉减退、震颤、抽动、精神障碍等。
呼吸系统: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等。
免疫系统: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2、禁忌证
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高钾血症禁用。
策划制作
首发:丁香园心血管时间
策划:cc
投稿:tangshixuan@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