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主体:揭露自我真相 | 性经验史73

乐活   2024-12-15 21:36   云南  

上一篇说到,基督教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40)认为,洗礼准备期重构了人与上帝的关系,他将基督教教义、真理传授以及道德净化糅合在一起,而作为关键程序的忏悔,早在接受洗礼获得宽恕之前就开始了。

德尔图良认为,罪人在获得宽恕之前,必须哭诉自身过错,哭诉在此属于一种为了获得宽恕而付出的辛劳(Elaborandum est)。

这里蕴含了一种先后操作,即先自行忏悔,后洗礼获恕;其中,忏悔在洗礼之前就以一种自我锻炼的形式出现了,它锻炼的是人的力量和警惕性,因为“敌人”(此时主要指未受洗之人)会来攻击和诱骗受洗者;所以,受洗者需要积蓄力量击退敌人,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敌人来袭;忏悔既是一种进化,也是一种锻炼,贯穿于基督徒的整个生活。

此外,忏悔还是人类为了获得救赎而应付的代价,但这并非人与神之间的等价交换,因为神能赐予人永生,而永生无价。忏悔在此属于一种证据,它证明忏悔之人的灵魂已经改变,它证明忏悔之人产生了新信仰。简言之,忏悔涉及灵魂的转变及其在行为上的体现,它是一种自我证明。

一种新制度悄然而生了,它旨在组织并管理洗礼之前的净化,并为慕道期(即了解和学习道义的时期,catechumenate)与洗礼准备期提供了一种普遍形式,到了公元3世纪,慕道(catechumenate)与洗礼共同形成了一种秩序。

慕道是一个持久的准备期,期间既要学习教义、真理与规则,又要了解道德、仪式以及责任等,同时还要经受住各种测试。慕道者要展示自我,证明自身已经发生了转变,并证实净化的真实性,这与洗礼相辅相成。

灵魂如果无法展现自身的真相,就无法找到通向真理的路径,古罗马神学家希坡律陀(Hippolyte),即《性经验史》中译本中的希波利特,在《使徒传统》(Apostolic Tradition)中表示:在最终宣告信仰上帝之时,受洗者要庄严宣誓其信仰的真实性;由此,获知真理与展现灵魂(将自身改变展示出来)在洗礼中结合了;此外,他还归纳了三类考察:

1】询问调查:以问答形式展开,类似背景调查,主要涉及入教申请者的职业、此前的信仰以及信仰耶稣的原因等。

通过后可获得旁听生资格,进入为期三年的慕道期,期间需要学习教义、行为准则并践行宗教义务等;结束后将接受第二次考察,此时又将针对慕道期的言行展开新一轮的询问调查,通过后方可接受最后的洗礼。

2】驱魔测试:西方传统认为,如果精灵摄取了人类的肉身与灵魂,可通过按手与吹脸驱除精灵,这种做法到了公元4世纪变得更加广泛。

入教申请者一进入慕道期就要开始驱魔,直到洗礼为止,旨在检验人的灵魂是否纯洁;其中,按手表示一种力量的转移,即用圣灵之力取代邪灵之力;

一个人的灵魂,如果尚未完全驱除邪灵,则圣灵无法入驻,只有完全逐出邪灵的灵魂才是纯洁的;所以,驱魔既是对灵魂的检验,也是对灵魂的展示,它展示并表明自身的邪灵已被完全驱逐,人可借助驱魔来确定身体与灵魂是否神圣化了。

3】忏悔罪过:在上述两类考察中,慕道学习期间应该主动忏悔过去所犯罪过,而自古罗马神学家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40)的《论洗礼》问世之后,忏悔罪过成了洗礼之前的必修课程。

忏悔在此并不指向过去实际所犯过错,而是意味着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有罪,确认了自己是罪人,并痛下决心一改前非(即坚定不再作恶的意愿),它是自己证明自身的一种方式,它证明了自己确已改正过去所犯之错,这相当于是在将自我的真实情况揭露给别人,是一种展示自我真相的操作。

自此之后,在灵魂救赎中,展示自我真相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得益于洗礼在公元3世纪的发展壮大,

题外话

想弃读,又忍了,读得不快乐。

与其说我对宗教无感,不如说我厌恶拥有话语权之人,利用手中的解释权,为了自身目的,来自圆其说。

作为一个被动活在各种话语之下的普通人,不少人其实找不准自身的利益点究竟在哪儿。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很重要,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明确自身利益。

大白的日子
分享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